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7-03-29 20:41邢伟中沈稼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匠苏州人才

邢伟中,郭 凯,沈稼溢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江苏 苏州 215005)

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邢伟中,郭 凯,沈稼溢

(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江苏 苏州 215005)

工艺美术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它是以物质为表现载体的精神文化。一种文化要传承就不应固封于过去和传统,苏州工艺美术也需要不断吸纳、融合新素质、新成分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于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苏州独特文化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的重要契点。本文将从苏州工艺美术的现存问题分析入手,揭示苏州工艺美术资源优势,提出促进苏州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意图推动当下苏州工艺美术的研究、继承和发展活动。

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长江三角洲,有着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丰厚的历史传统文化,这为苏州工艺美术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基础。苏州工艺美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工匠们承继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技艺创造出一件件稀世珍宝,为后人留下灿烂的宝藏。苏州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全国11个工艺美术大类中占了10个大类,共包括3000多个品种;而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和技艺类项目在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占到一半以上。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工艺美术的发展与建设,具有特殊的精神意义与文化内涵。工艺美术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它是以物质为表现载体的精神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一种文化要传承就不应固封于过去和传统,苏州工艺美术也需要不断吸纳、融合新素质、新成分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于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苏州独特文化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的重要契点。

一、苏州工艺美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市场需求转变所带来的挑战,苏州工艺美术行业也面临诸多问题:手工艺品的批量化生产导致工匠精神缺失,工艺美术高端人才的缺乏等。新的挑战伴随消费需求的转变而来,苏州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一)机器生产背景下的工匠精神遗失

现代工匠精神,是在现代设计中追求精致与完美的手工精神,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仅是物质的代代相传,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机械制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机械批量化生产的制造模式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巨大,手工操作行业生存空间面临挤压。以核雕行业为例,一件精致的核雕作品手工雕制要花上几天,而机雕只需要数十分钟。为一件核雕作品定位价格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买家会在意作品的工艺,雕刻刀法难度和所用工时,这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是作品的题材和创意,不同题材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作品的整体布局与细致的工艺相结合能否使作品整体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灵性与韵味则是更为重要的标准;此外,作者的名气与作品原料本身的质量也是多数消费者选择产品时考虑的因素。然而一件作品由于成本价格差异,导致手工制作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最好的消费例子就是网购,在各大网站进行网络购物是一种便捷又时兴的消费模式,甚至也是工艺美术品新兴的一种销售渠道,有些购物网站上的核雕商品月销量竟达数千件之多,如此庞大的产量是手工雕制无法实现的。而在物质条件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追求高端工艺美术商品以达到收藏目的的消费者固然有,但需要中低端商品的消费者基数更为庞大,这部分消费者追求经济实惠的商品来满足需求,关注点仅在于对商品整体造型和价格便宜,对于是否为手工雕刻或是机器制作并不在意。

当然,苏州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是要全盘否定机械制造技术,就经济角度而言,机械制造工艺品是有利于满足当下部分追求中低端产品的消费者需求,从而刺激消费增加市场资金流动。但透过这种生产方式,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的消费模式是否会对工匠精神的发扬与传承产生不利影响。苏州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也依赖匠人精神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技艺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改善、革新,电子设备与机器的精密计算、运作不会带有任何工匠精神的影子,手工艺才是工艺美术的灵魂,电脑与机械无法传承工匠精神。而发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作为工匠之乡的苏州而言尤为重要,手工业的促进与发展也对提升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由此看出,工匠精神不仅是手工艺人特有的,个人甚至企业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匠人对作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不仅体现了匠人用双手对器物精工细作、精心打造的理念和追求,更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汲取先进技术以研究创造出新成果的过程。怀抱工匠精神的工匠们对作品严格要求,追求对作品细节的表现与刻画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尽力做到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并在不断雕琢自己作品的同时享受作品在双手中缓慢升华直至令人满意的过程。工匠精神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拥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作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科技进步带来的大生产模式进一步取代了传统手工,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手工艺匠人们以他们从容独立、摒弃浮躁、踏实勤奋、精工细作的工作态度所奉行的“匠人之道”,并由此创造出灿烂的手工艺物质文化。苏州工艺美术行业中的匠人精神非常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在工作中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就能办好实事,苏州工艺美术就能持续大放异彩。

(二)高端人才的缺乏

人才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苏州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人才资源影响,高端人才不足限制了优秀技艺的不断传承和传统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旧时传统的匠人学艺,师徒传承中有许多规定与准则,但步入新世纪以来,学艺的门槛降低,浮躁之风盛行,对利益与名誉的追求成了主要目标。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立足于未来工艺美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中青年匠人的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是新世纪苏州工艺美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手工艺人才分布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中青年人才短缺。根据调查,截至2015年底,苏州工艺美术匠人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平均年龄超过76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有效年龄超过68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平均有效年龄超过66岁。这足够说明苏州工艺美术高端人才中的中青年数量不足,需要培养。对于匠人来说,首先要做到静心,工艺美术每一个门类都需要耐心与时间,都需要静心才能做好。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面对的利益诱惑实在太多,是否能真正静下心来投入到工艺美术事业中,成为对新一代工匠的考验。很多人不愿意继续从事这门行业,认为从事工艺美术的工匠如此之多,若非练就娴熟的技艺,摸透门道,达到顶级的水准成为众所周知的名家,就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浪费时光,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虽然片面,但却让很多人改变了对工艺美术的认知,让许多有潜力的工匠望而却步。造成人才短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衰落。由于新兴科技的诞生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门类遭遇市场的残酷竞争,许多从业者转行投入其他工作。其二是传统工艺美术的收益情况。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快节奏生活导致现代人普遍陷入浮躁怪圈,人们对收入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一些收益较低的工艺美术行业受到冲击,从事此类传统工艺的手艺人日益减少,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二、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

苏州是中国的手工艺之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6年8月公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主要品种类别》划分,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涵盖了全部的十一个大类,数百个小类,千余个品种。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苏州工艺美术追求“精、细、秀、雅”气质。

(一)苏州工艺美术作品的包容性与发展性

1.包容性。一切工艺美术形式都是一方土地历史文化的见证与留存,是对某一地区文化生成和发展过程的展现,而工艺美术作品更是存留下来的对某一地方历史文化、文明进程经过加工后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见证。苏州工艺美术追求“精、细、秀、雅”的气质,苏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加上长久以来接纳多地工艺美术匠人,多种文化碰撞与文明冲突,使苏州工艺美术具有了独特的基础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文化基因。这种独特性让苏州工艺美术作品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

一方面,苏州工艺美术品类的制作与鉴赏呈现出工艺美术各品类之间,以及工艺美术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包容性。例如,刺绣和绘画是不同门类的艺术品种,但对一幅刺绣作品的欣赏不仅在于绣娘的绣制技艺方面,还在于对作品图案设计的鉴赏;而檀香扇则除了对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包容以外,甚至在制扇过程中囊括了雕刻与镶嵌等其他工艺美术品类的制作工艺。因此,无论是跨界还是非跨界,苏州工艺美术各品类之间以及同其他艺术门类之间都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状态。另一方面,苏州工艺美术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截至目前,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约20万人,从事传统手工艺的生产企业已超过6000家,年生产销售总量约150亿左右。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工匠们在作品中融入其家乡地域文化的特征,为苏州工艺美术增添了多样性。多种文化碰撞与文明冲突让苏州工艺美术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主动发挥苏作工艺自身的原创力,在历史文明发展和政治经济演变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苏州工艺美术创作积累了宝贵资源。

2.发展性。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品的受众范围扩大,功能更偏向于观赏性。古代民办美术作坊属于传统手工业的副业生产形式,面向商品市场生产普通人群所需的日用品,受众范围广,偏于实用性;而做工精细、用料昂贵的官办工艺美术作坊则服务于宫廷和上层贵族,虽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适用人群小。如今,工艺美术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品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积极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受众范围广,普通消费者都可以买到做工精美、品质优越的工艺美术品。同时,当代工艺美术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偏向于观赏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工艺美术产品时更注重其审美价值,促进了工艺美术匠人们对设计和制作技艺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制作技艺的提升对于工艺美术生产的影响不仅在于推进匠人作品的商品化与市场化,还在于可以推动工艺美术生产各个环节走向新形态。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现代生产工具,让苏州工艺美术作品具有发展性。工艺美术匠人结合市场需求和审美意趣,不断改革和改进传统工艺方法,在传统技艺中融入创新,借助现代工具提高制作效率、提升作品效果,制作出具有现代审美意义和实用功能的工艺美术作品。同时,工艺美术品制作技艺的提高还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以应对当前对工艺美术旅游资源的巨大市场需求。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而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是面向大众的消费品,对游览访客来说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批量生产旅游纪念品可满足大量游客需求,充实消费市场,加速苏州工艺美术的宣传推广,加强人们对苏州工艺美术的了解。

(二)苏州工艺美术匠人的凝聚力

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借鉴价值,与工匠们各有千秋的艺术风格、坚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截至2015年,在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中,苏州先后评选产生了1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8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62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16位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60位苏州民间工艺家、84名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两百多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以及一千多名中、初级工艺美术师,形成了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人才队伍,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根据苏州非遗网的统计数据,十年来,苏州工艺美术以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数量分别为16项、23项和44项,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6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9位。

工艺美术大师在传承传统工艺美术的同时,肩负着带领新生代匠人将创作摆脱稚嫩、在学习与强化中走向成熟的责任。他们一方面完善自身学识,积极参与工艺美术学习讲座、培训班等,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技艺,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区位品牌建设作出贡献,以此让苏州工艺美术在技艺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时代前瞻性。“如意牌”“美石坊”“古吴绣皇”等优秀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成为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区位品牌构成中的强力元素。专业知识结构的建构加上匠人的人格魅力,让他们成为后来者的榜样。他们在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中,通过对本地文化资源向创新资源转化的努力,彰显其价值观及美学观,包含着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都使得他们身上散发出无尽凝聚力,吸引着后来者的向往和追随,从而将苏州工艺美术引向光明的未来。

(三)政府对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支持、鼓励

一方面,政府对工艺美术的支持和鼓励为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是苏州非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遗产保护对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2016年1月,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文化部召开的有关会议上,就非遗保护工作征求意见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要树立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以及传统手工艺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从而将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在2016年3 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再次被强调。《纲要》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

另一方面,苏州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保护和传承我市传统工艺美术,进一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2012年苏州市政府出台的《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对振兴苏州工艺美术产业进行了明确部署,规划分析了我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布局、载体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促进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确定了十八条政策措施(如建立产业优化发展协调结构,制定颁布保护条例,确立“四个一批重点”,加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工艺美术突出人才给予特殊津贴、实行优惠税收政策等)。《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反映了我市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心声,极大地鼓舞了我市工艺美术行业各企业的领导和从业人员,增强了优化发展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信心,有力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发展。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工艺美术类展馆以宣传、展示、收藏、保护为主要功能的国资载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苏州工艺美术各门类的宣传、保护与传承。苏州丝绸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宣传展示了我国丝绸工业发展的历史,对于锦绣之乡的苏州来说意义重大。2003年,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建立,无论是展馆环境、展馆面积、馆藏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工艺美术类专业博物馆之首。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技艺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顾问,他们通过展示、研究和交流,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工艺美术类博物馆不仅是弘扬苏州工艺美术文化,向国内外游人宣传苏州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平台、工艺美术品收藏中心、展示中心;也是一个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在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失传或即将失传的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苏州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政府政策力量的影响与刺激,加上苏州工艺美术行业组织机构的组织与宣传,以及各手工艺大师的模范与带头引领作用,使得苏州工艺美术创作正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三、关于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反对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损害甚至剥削后人享受利用资源的权利。文化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资源不仅为当代人所享用,更在后代人利用的范围内,对工艺美术资源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兼顾后人的发展空间,不损害后人的利益。因此在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要从政府主导下的政策导向考虑,另一方面,相关工艺美术行业组织内部以及艺人自身也要考虑此问题。

(一)政府主导下的政策导向

政府部门在推动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政府部门的高效领导,建议在增强市场规范的同时,建立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

1.加强对苏州工艺美术消费市场的规范。面对当前苏州工艺美术消费市场的种种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尊重市场规律,在市场规律下趋利避害地推进消费市场规范,加强工艺品质量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

第一,鼓励引导企业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产品标准化、质量认证、检测、评审等方面的工作。第二,设立重点工艺品质量检测鉴定中心,完善规范行业标准,做好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技艺、珍品认定保护工作。第三,进一步加强工艺品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工艺品,开展诚信经营,建立诚信考核体系,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我市工艺品的信誉。第四,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拓展工艺品国内外市场,鼓励扶持传统工艺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经贸洽谈办展活动,并可从传统工艺美术专项资金中对其费用给予适当补贴。第五,鼓励企业到省外大中城市建立工艺品连锁店、工艺品专柜,设立企业网站,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与国内外客商开展贸易往来,拓展我市工艺美术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2.加强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确保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是传承与创新的重中之重。在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中,尊重人才,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激励、配置的市场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工艺美术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是驱动工艺美术健康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有关传统工艺美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并为实现规划不断出台短期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干预高层次人才在传统工艺美术市场中的发展。

第一,积极推进各项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增加人才培训的次数,努力提高人才培训的质量,搭建平台以供中青年手艺人提高学历与知识修养;聘请高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授以及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的杰出人才,对手工艺人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的讲解和传授。第二,举办企业急需的专题技术讲座,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厂校合作,以不断提升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文化理论水平。第三,做好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对接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在大、中专院校优势,推荐一批年轻有为的民间艺人进行深造,以培养年轻工艺美术人才,形成一支人才辈出、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第四,继续推进传统工艺美术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认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五,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培养综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有较全面的工艺知识,有利于协助专业人才开展文化教育与宣传工作。

(二)工艺美术行业社团组织及艺人

在政府部门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与环境下,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更多要依靠本行业相关社团组织与工艺美术工匠自身的努力。

1.工艺美术行业社团组织。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是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的两大社团组织,学会和协会是连接政府和手艺人的桥梁,直接把脉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对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更好地发挥协会和学会的纽带作用,强化协会和学会对整个行业的领导、监督功能,加大对行业规范、行业自律的重视。第二,协会和学会在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称号授予、职称评审、技艺交流、展览展销等工作的同时,特别要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各项人才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与此同时在行业组织机构内部要确立“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策略,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理论人才。第三,协会和学会应加强新人新作挖掘等工作,鼓励新人新作。

2.工艺美术工匠自身应重视可持续发展。苏州工艺美术要发展就要不断更新,不断创新。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表达主题和思想内涵,这些因素的创造离不开最本真的主体——匠人。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推进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基本状况决定了苏州工艺美术发展的趋势与前景。文化由人生产,工匠精神由工匠本身来传承,机械永远无法传承工匠精神,而人才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人才培训和培养的力度;因此苏州工艺美术是否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

第一,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应该转变“重技术而轻学识”的传统教育观念,要培养高端人才首先要注意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素质教育应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与心理素质教育以及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这四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是先导,文化素质是基础,身体与心理素质是条件,而专业技术素质是关键。一个合格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要有思想和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重要的是同文化素质相对应的必须通过长期努力以训练出一双具有审美鉴赏能力的眼睛,而这一条件建立在长期的对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学习中,建立在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基础之上。这种审美能力不仅体现了文化素质,也融入了专业技术素质,它是展示工艺美术人才艺术水准、格调高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评价工艺美术人才的重要依据。

第二,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的学历较低者,不能只重视工艺技术的提升而忽视文化知识的补充。文化知识在工艺美术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提升技艺水平的同时,更要努力提高自身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应该积极参加函授教育或自学考试,通过接受再教育的方式获取高学历,提高文化水平,增加知识储备。

第三,工艺美术人才在创作之余,还应该拿出时间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量阅读工艺美术类期刊以及一些对工艺美术创作有益的其他书籍以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水平,在创作中赋予作品以新的内涵。

第四,苏州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对新一代工艺美术匠人的培养。中青年工艺美术从业者要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结合学院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各种专业培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将新鲜血液注入传统中,达到古为今用、中西合璧的效果。

四、结语

对于工艺美术发展进行科学构建,是确立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推动苏州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还有更多问题亟待重视与研究,但毫无疑问,苏州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多方面的努力,从问题分析到优势强化,再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面向我们苏州工艺美术的未来,推动对当下工艺美术的研究、继承与创新,对于苏州工艺美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邢伟中.关于苏州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G]//苏州专家咨询团建言集.苏州:中共苏州市委研究室;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13:47-55.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主要品种类别[EB/OL]//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的通知.艺博网,(2006-01-05)[2016-10-25].http://www.jsact.cn/news/show-271.aspx.

[3]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EB/OL]//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2012-05-31)[2016-10-25]. http://www.jiangsu.gov.cn/jsgov/sx/shengxs/ suzhous/201211/t20121107_320952.html.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in Suzhou

XING Weizhong, GUO Kai, SHEN Jiayi
(Suzhou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Suzhou 215005, China)

Arts and crafts are a kind of practical art,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terial as the carrier in the spirit culture. As a 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not be sealed in the past and tradition, Suzhou arts and crafts also need to be full of vitality, constantly absorbing and integrating new elements and new ingredi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Having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offer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us to further study the unique cultural and artistic charm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in Suzhou.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uzhou arts and craft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advantage resources of Suzhou arts and craft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study,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f the current arts and crafts in Suzhou.

Suzhou arts and craf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509.2-F

A

1008-2794(2017)03-0011-06

2017-03-29

邢伟中(1954— ),男,江苏苏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工匠苏州人才
人才云
90后大工匠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