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已透支未来多年的预期

2017-03-30 09:09林鸿钧
大众理财顾问 2017年3期
关键词:豪宅涨幅房价

林鸿钧

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透支了未来多年的预期,今后即使不下跌,再上涨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商品住宅销售额9.9万亿元,同比增加36%,平均销售价格7202元,同比增加11.6%,其中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多在30%以上。但在“9·30”房价调控政策落地后,无论是销售额还是房价的增长趋势都得到了抑制,2017年以来维持量跌价穩或微跌的形态。从影响中国房价的因素出发,笔者对2017年房价走势发表如下浅见。

收入层面

1998年,中国正式进入商品房时代,当时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5425元,至2016年提高到2.35万元左右,2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6%。

1998年,深圳第一套商品房住宅的售价为1600元/平方米,与2016年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7202元/平方米对比,2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8%,接近收入增长率,可以认同任志强发表的“房价与收入并进,并未高估”的说法。但若以2016年深圳5.3万元/平方米的平均房价计算,年增长率达19.1%。

过去20年,全国平均房价的涨幅与收入涨幅相差不多,但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幅远高于收入涨幅。深圳一个年收入10万元的白领,打拼40年也很难买下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透支未了来多年的预期,今后即使不下跌,再上涨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金融层面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央行上调了逆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而在春节放假前,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就已上调。尽管调整的是货币市场利率而非存贷利率,对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是间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操作仍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央行货币政策由偏宽松回归中性收紧。反映在房贷市场,是房贷利率打折现象的逐渐绝迹。随着美国持续加息与国内通胀压力再起,未来房贷利率上调的可能性高于下调的可能性,支付房贷的现金流压力也将提高。

政策层面

2016年年底,中央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今后房产税可能将出炉,此前经济一旦趋缓就放宽调控政策的手法,未来重复运作的可能性降低。不过,中国楼市受政策影响的程度很高,若房价大幅下跌直至房产沦为负资产,可能影响金融稳定时,政府可能还将下重药来挽救楼市。

人口流动层面

虽然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规划了人口增长上限,但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2016年房产政策采取因城施策,即使房价整体回调,供需因素仍会使得人口流入城市的跌幅低于人口流出城市。

财富分配层面

一线城市的豪宅价格动辄千万元以上,已高于国外不少同等级的豪宅价格。最近两年人民币反升为贬,高净值人士办理移民将资产转移到境外时,可能会出售国内的豪宅转而在境外置产。近两年台湾地区房价下跌时,大面积的豪宅价格下跌幅度远高于一般住宅,一旦房价反转,对豪宅的冲击也将高于一般性住宅。

笔者判断,2017年中国房价最好的情况将是同2008、2011、2014年一样,处于大涨过后的休养生息阶段,一线城市持稳,其他城市下跌5%~10%;最坏的情况是伴随经济整体下行,一线城市下跌10%,而其他城市的跌幅将更大。对自住者来说,仍可视需要购房换房,有较大的议价空间;对投资者而言,应该及早出手降低房屋持有量以规避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猜你喜欢
豪宅涨幅房价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洗头
《滴答屋》让可口可乐家族的豪宅变成鬼屋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最近一周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