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材火焰高

2017-03-30 18:15陈金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陈金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本文首先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当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的对策,对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48-02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经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1]。这样的教学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顾名思义,即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知识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我国,由于大多数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且因自小便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容易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致使其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缺乏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2]。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是极為不利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班级的和谐。对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保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目前,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其在运用该模式展开教学时,往往只是即兴的对学生进行随机组合,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从而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了解自己的义务与责任,甚至有部分学生打着小组讨论的幌子却做着与小组讨论完全不相干的事。其次,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时常让小组讨论的过程演变为学优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小组其他成员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往往只是单方面的发表个人观点而缺乏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致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发挥其实际效用[3]。

(二)学习问题设置不合理

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自身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错误的认为是课堂提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都盲目的让学生开展讨论,最终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探究之前缺乏数学教师的指导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教师便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缺乏必要的指导与讲解,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后便要求学生开展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模糊他们的学习方向与目标[4]。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前,尚未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轻信他人的答案或不愿意再继续深入思考的现象发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提高探究意识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仍然需要教师积极的帮助与指导,尤其是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此外,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的配合以及合作后的总结等各环节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若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分工不清等情况,教师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导,从而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正常运行[5]。

例如,在进行“平均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时,由于该部分知识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该知识点后,能更加全面的了解某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会简单的数学分析。对此,教师便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各个小组成员就组内成员的身高或体重等进行统计,找出身高或体重的最高以及最低值,并求出小组成员的平均升高或平均体重。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平均数”的学习内容,继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构建,合理搭配、分工协作

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即保证每一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组内成员优势互补的作用,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同时,在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进行责任分工,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任务。此外,还需要老师全面细心的观察所有小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综合表现,合理进行小组成员调整,从而保证各个小组学生的竞争力。

(三)合理调控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因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思维尚处于构建阶段,所以在学习数学这种需要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学科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但是,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的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身于数学课堂学习中[6]。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以弥补小学生思维认知方面的不足。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先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地思考,待学生对问题有了自身的见解后,再合理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合作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脱离主题;其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让其能够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找出自身认知中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观点,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與积极性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可通过设计良好的合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便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7]。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便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引进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如首先向学生提问何谓三角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形状为三角形。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搜集自己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图片,将之搜集起来制作成相应的PPT并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学生看到教师在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后,将会极大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并对教师使用自己的素材感到很有成就感。在一系列的图片展示后,学生对三角形都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再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角形进行房屋建造,这样的情境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待该环节结束后,教师再统一对学生成果进行评比,并让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对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季秋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3):61-62.

[2]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224-225.

[3]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6):121-122.

[4]胡铁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22:302.

[5]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57.

[6]林钱琴.刍议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才智,2016(02):157-158.

[7]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119-120.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