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管理研究

2017-03-30 18:50黄炜闫永红谷晓红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3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黄炜++闫永红++谷晓红

摘 要: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调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拟提出具有中医药大学特色的新的选修课程体系及管理机制,试图为本校教育管理决策、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选修课程;选课动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3.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等一系列新的哲学教学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20世纪90年代,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ME)相继提出了国际医学教育标准(SIUME)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均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此外,现有医学模式使得医生扮演着五种不同的角色:终身学习者、临床医生、教育通讯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因此,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具有很深厚的医学基本知识、临床医学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研究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法律素质。由此可见,医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突出社会发展对从事医疗行业职业从业者的普适性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幕。那么北京中医药大学以怎样的步调进行教学改革,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呢?

我们知道,学校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是核心,课程体系是教学的载体,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的。由此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不仅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层次清楚、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必修课程体系,还要建立与此相配套的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选修课程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延伸专业深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之间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可以使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地接触、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新动向、新理念,进而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公共选修课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选修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选修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选修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科学、完善的选修课程体系是实现选修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严谨、科学的管理机制是选修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

当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选修课程体系是科学和完善的,但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构建和管理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学生需要的,即“以学生为本”的选修课程体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体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人心向学”办学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0—2014五年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公共选修课的研究较多,主要研究了高校公共选修课在开设、选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从研究方法上看,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经验研究多于理论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创新较少;从研究对象上看,基本都是以研究者所在高校为例,不具有普适性,但具有借鉴性。

在这五年内,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医学院校的选修课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在CNKI高级搜索的主题词中输入“医学院校”并含“选修课”,搜索出77篇文章,在CNKI高级搜索的主题词中输入“选修课程体系”,搜索出111篇文章,经过筛选,有16篇与本研究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医学院校选修课设置的原则、选修课现状调查、选修课存在问题探讨及相应对策建议研究。經他们研究,得出选修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以教师为主开设选修课、随意性大、选修课“多”与“杂”;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学生选课出现“实用主义”倾向;学生选课出现“选而不修”的现象;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总结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及老师重视度低,学生缺乏参与课程设置决策权,课程开设缺乏科学论证,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监督考核、管理办法不完善。同时,专家学者也提出了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纵观以往研究,大多是定性研究和经验性研究,定量研究极少,研究缺乏数据支撑。虽然对于我校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管理具有借鉴学习的作用,但是不具有针对性。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调查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回收率为94.60%,符合研究要求。

1.2 研究方法

本调查参考了刘智敏《公共选修课教学状况及其改进综合问卷》(2005),设计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认知及改进调查问卷》,采用了随机方便抽样的方法,以自填问卷的形式,数据结果用Excel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其中,在录入时,问卷未填选项在最终统计时用缺失项表示。

2 学生选课动机的分析

表1为学生上选修课的初衷排序。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者选修选修课的初衷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认为选修选修课对学习专业课有帮助、仅出于个人兴趣以及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说明被调查者对选修课的作用有较为科学的认识。超过50%的被调查者实际选修的选修课与其初衷还是基本相同的。

3 完善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3.1 更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致力于促进知识和价值结构的形成,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医药类高校作为专业特色较强的非综合性大学,内容丰富的选修课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选修课没有必要的人数约为2.00%. 可见,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重要性评价较高,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51.43%的被调查者上选修课的初衷就是出于个人的兴趣,这正说明了这点。

3.2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虽然被调查者上选修课的出勤率非常高,但是不到半数的被调查者在上选修课时是认真听课的。不感兴趣、必修课压力太大、选修课的考试容易通过则是造成当前一些学生不认真对待选修课的主要原因。且总体上看,只有6.5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选修课的收获非常大,有37.7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选修课的收获比较大,还有43.7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选修课的收获一般。另外,55.43%的被调查者认为授课教师的讲课风格对自身选课的影响比较大,13.4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授课教师的讲课风格对自身选课的影响非常大。可见,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是教学改革的需求

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它可弥补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不足,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的设置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达37.71%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选修课模块设计存在问题,8.29%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选修课模块设计比较不合理,还有1.43%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选修课模块设计不够合理。与此同时,36.29%的被调查者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着重前沿性、边缘性知识,33.14%的被调查者则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着重学科新进展,25.4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应该着重于本校的重点学科。可见,北京中医药大学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时俱进,完善现有的选修课课程体系。

4 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新形势下,选修课程体系的重要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医学院校要根据医学生培养的规律,摸索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套做法,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才能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全校公共选修课平台,是为了给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发展”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此次选修课课程需求的调研。在构建北京中医药大学选修课课程体系时,要完善选修课课程体系的立足点。首先,要加强选修课程的基础性。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部分,而医学基础知识总是在医学领域里起“导论”作用,是发展的基础。医学生只有具有扎实、宽泛的基础知识,才能从容地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加强选修课程的综合化,强调医学教育与文理的相互渗透,特别是“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在不打破学科结构的前提下,在现有的课程模块内形成不同内容的整合课程群,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最后,要加强选修课程的现代化。在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上增设体现前沿性、边缘性知识和学科新进展的课程。

在实际的构建管理过程中,首先要严格审批新的选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门选修课程在开设时就应对其严格审核,从社会需求以及专业定位和特色的角度来考查课程的设置,了解并适当增设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因学分而选课的负面动机。一方面要注意与已有必修课和其他选修课内容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应再次开设,另一方面要避免因人设课、因工作量设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开的选修课要经过有关专家的论证,评估其所需的课时数与学分值,建设出精品选修课。其次,要不断加强对选修课课程的考核管理,规范选课制度。依据课程特点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调查、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多种考核方式,这样不仅可避免和减少学生因畏难情绪而导致某些课程无人选修的现状,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可以完善有关内容介绍来加强对学生的选报指导,出台“学生预听选修课,然后再进行选修课的申请”这种选课模式。

参考文献

[1]程琴,谢大蓉,刘克林.医學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

[2]蔡剑琴,贾福娟.高等医学院校开设选修课的原则思考[J].中医教育,2004,23(1).

[3]王小飞,刘海松,高书杰.高等医学院校选修课现状分析与管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4(3).

[4]刘智敏.军医大学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管理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5.

[5]曹玉慧.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质量保证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6]简建辉,徐义勇,严亮华.中医药类高校选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34).

[7]杨平,肖进.医学人文科学词汇精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王学功.医学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9]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0]乔琳,徐斌,高琴,等.关于临床医学生选修课程的评价调查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

[11]唐宇宏,潘鸿.贵州省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1).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