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交接班中的应用

2017-03-31 23:5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交班交接班沟通模式

张 亮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交接班中的应用

张 亮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急诊室的主要职责有抢救生命、促进健康、安全转运、病情观察等;急诊室接收的患者多是急、危、重症患者,护士除了要去他们进行紧急病情处理,同时还要对需检查及住院的患者进行安全转运,以及在转运途中和滞留患者的病情观察;这就要求急诊室的护士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针对性的急救措施等,同时做好病情的观察,更要重视对住院和滞留患者的病情交接。

SBAR沟通模式;急诊交接班;应用

护理工作及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的连续性、护士轮班的工作模式,使得交接班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病情交接需要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重视交接班的细节,完善交接班的内容,杜绝事故差错的发生。护士交接班是对本班所管患者在本班上病情的总结,对本班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概括,为下一班护理工作提供依据[2]。

1 SBAR沟通模式简介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交流模式,主要包括现状即患者的基本资料与临床状况;背景,即患者目前的治疗情况、患者最近阶段的生命体征数据及个人病史;评估,即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因素及潜在的因素;建议,医护人员对患者未来的活动所做的评估、处理、检测,建议及授权[3]。目前在国外,有美国、英国医疗机构中已经使用这种沟通方式,美国亚利桑州医疗协会要求下属 100 余家医疗机构采用SBAR作为医护沟通方式[4];在国内,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陆续开始运用该模式。无锡二院在2016年度亚洲医院管理大会上“SBAR模式---促进医疗交接班环节有效沟通”荣膺2016年亚洲医院管理临床服务改进类和患者安全类卓越奖。与普通交接班形式相比,SBAR 交接班模式格式固定,更标准化、格式化、规范化,不但能精简交接班的内容和程序,更能体现护士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包括现有病情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交班者的评判性思维,并为下一班工作重点提出合理建议。

2 传统交接班中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交接班模式是早会所有护理人员集中交班,然后责任护士进行床边交接班。交班内容主要是患者在本班所出现的病情,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所有检查的特殊阳性结果等,还有是否有特殊管道及其在位、通畅情况;患者本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已经采取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还有对下一班的护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2.1 对床边交接班不重视

在患者处理时,护士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但不代表护士都有较强的交接班责任,甚至于有的护士从来都没有进行完整细致的交接班,在她们潜意识里,没有一种完整的交接班制度来衡量她们的交接行为[5]。

2.2 急诊患者多样化

决定了急诊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料,会导致交班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不全面,而且我科之前的交班型式多是由老同志口头教授、经验传输及自我学习综合而来,并没有设定一定的模式,常使得交班内容有所遗漏或是赘述。

2.3 未充分考虑患者家属情绪

急诊室患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家属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焦急、担忧等情绪,而护士往往会忽视这些情绪,更注重对患者的处理,在前期可能就会让患者家属存在一些不好的印象;如果交接班时出现家属认为欠妥当的行为,就会造成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不满[7]。此外,随着临床工作中医患关系的恶化,部分患者家属在开始就诊时就对医院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如果在交接班时未加以说明,接班护士在不了解情况的状态下很容易和患者家属在某些方面(如费用等)产生冲突,引发纠纷。

3 SBAR沟通模式应用

3.1 科室内培训SBAR沟通模式

科室内设计符合我科特点的SBAR交接单(见下表),采取集体授课、案例分析、案例分享、现场演练等方式,学习SBAR沟通模式的理论知识,掌握技巧,使科室内所有人员了解并熟悉 SBAR 交流模式的内容、优势及意义。

3.2 实施

由责任护士按照S(现状)- B(背景)-A(评估)-R(建议)进行填写交接单,并按照此单进行交接; 交接完毕后交接两人签字确认。

S(现状):患者的现状或观察到的改变,该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

B(背景):患者的重要病史,目前的用药及治疗情况;

A (评估):患者最近一次的生命体征数据,各类检查/化验的特殊阳性结果,特殊管道等;

R(建议):建议下一班后续的处理措施或方向,患者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预防。

4 SBAR沟通模式效果评价

分别于实施前和实施1个月后进行测评。运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SAR:Nursing Assessment of Shift Report)进行实施前后测评,中文版NSAR量表是基于Sand-Jecklin等[8]编制的英文版NASR量表经林燕平等[9]汉化形成。中文版NASR由17个条目5个维度组成,即交班的效力与效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与,增进护士监控、合作、责任,提供患者所需信息。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5-1分。量表总分8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对床边交接班越满意。这个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840,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数0.855~0.975,重测信度0.803,各因子重测信度0.804~0.950。中文版NASR量表的内容效度(CVI)为0.92,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331~0.562,各维度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1~0.70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前后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100%。

5 结 论

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增加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使得交接班内容更真实、更准确,避免一些差错的发生,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能力。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等信息的顺利交接是患者安全并接受良好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首要因素。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临床经验的不足,很多年轻护士观察病情、管理患者的能力比较欠缺,只是被动执行医嘱,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潜在”的风险。SBAR沟通模式的实施,能提高不同层次护士的交接班能力,提高她们的批判性思维与观察病情的能力。

[1] 朱金玲,刘英芹,张 虎,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3):41-42.

[2] 唐上宁.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卫生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16-117.

[3] 金艳君,卢爱金.SBAR交流模式在骨科医护交班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2):29-31.

[4] 徐晓晓,秦建芬.SBAR 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2011,10(9):805-806.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7.184.02

猜你喜欢
交班交接班沟通模式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大专实习学生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分析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监护室护士交班模式研究进展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脑卒中病房护理交接班模式改良与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