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17-04-02 19:2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全程心肌梗死病情

姜 平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3)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姜 平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3)

目的 探讨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引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研究对象所行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常规护理的对比组与实施全程优化护理的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比组22.45%(11/49),同时,在抢救与住院时间两项指标方面,研究组同样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采用全程优化护理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同时降低院内复发几率。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效果

当人体内脂质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就会导致冠状动脉内脂质物质堆积,形成血栓或硬化斑块,导致冠脉持续供血功能失调,局部心肌组织发生缺氧性或缺血性坏死,继而影响心脏功能,严重时可引发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3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及对每位患者所行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其中,对比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59.26±3.82)岁,发病时间0.5~9 h,平均发病时间(4.28±0.33)h。研究组男35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9.71±3.23)岁,发病时间0.5~8 h,平均发病时间(4.16±0.28)h。两组急性脑梗死研究对象的年龄、发病时间以及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绿色通道开通、急救前评估(要求在2 min内完成)、无固定模式急诊抢救、静脉通路建立、血液样本化验、急诊时常规护理干预等。

1.2.2 全程优化护理方法

首先,应优化患者的接诊措施,现场急救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定时向急诊值班室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急救车当前位置,分诊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急救车位置提前2 min就位,当听见急救车警笛声时立即将平车推到急救中心门前对患者进行转运,并快速将其转移到急诊室或抢救室内。如患者是在家属带领或自行前往就医时也应该立即用平车将患者推往相应

科室,并委派一名护理人员通知医生进行急救[2]。

其次,如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症较为严重,此时应先将患者转移到急诊室内进行病情诊断,要求在30 s内对患者面色、呼吸进行观察,并询问患者胸痛程度、服药时间、服药种类以及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然后在30 s内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不必等待医生下达心电图检查的指令,并在最短时间内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第三,在病情初步评估完毕后,应采用确定手术时间、参与者、手术方向、手术责任的制度进行检查。在患者进入急救室2 min内必须提供氧气护理,并在3 min内测定患者的血压和血氧浓度,5 min内需建立静脉通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由另外一名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供医生进行病情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一般采取介入治疗急救,选择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静脉通路则在左侧上肢静脉建立。如果此时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右侧开展心肺复苏,并采用气管插管给氧,保障患者的供氧[3]。

第四,在患者抢救结束后,应通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并由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转接手续必须由双方护理人员共同签字。在转移过程中要保护好患者的头部,可用双手扶持头部两侧,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的变化,推动平床时还要注意稳定,不可产生颠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比组22.45%(11/49)(P=0.0209,x2=5.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表(±s)

小组名称 n 急救时间(m i n) 住院时间(d)研究组 4 9 4 0.0 7±5.3 8 9.8 7±2.1 2对比组 4 9 6 5.7 2±7.3 5 1 2.6 8±2.5 3 P值 - 0.0 0 0 0 0.0 0 0 0 t值 - 1 9.7 1 2 1 5.9 5 9 2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每分每秒的延误都会对其急救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传统的急救护理虽然也采取了绿色通道、优先抢救等手段,但所消耗的时间仍然较长。而全程优化护理则是在原有时间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处理,接诊护理人员必须在急救中心门口等候急救车,在患者到达的同时将其转运到急诊室或急救室内,病情较重患者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总时间应控制在1 min以内,最长不得超过80 s。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内后,还要立即开展给氧、静脉通路建立、介入治疗等手段,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4]。

[1]曾祥嵩,颜 芳.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J].湖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02):42-44.

[2]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14(18):108-109.

[3]杨兆华.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25-126.

[4]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4):811-812.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8.34.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全程心肌梗死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