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农技推广策略探索

2017-04-03 06:08石祥兵富顺县农牧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7年6期
关键词:富顺县农技技术推广

□石祥兵/富顺县农牧业局

富顺县农技推广策略探索

□石祥兵
/富顺县农牧业局

1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富顺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县农牧业局牵头负责,其中,科管股具体负责农技体系建设工作,富顺县农广校具体负责知识培训更新工作。农技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条件建设,全县26镇乡通过镇乡条件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将办公用房、实验室、办公用品(电脑、打印机等)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添置、补充,完善了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保障了农技推广的有力推进;二是由示范村、示范户带动技术推广,促进产业发展;三是精选技术指导员,确保指导到位。

2 主要成效

2.1 加快了基地建设

富顺县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支撑,以推进“种植规模化、养殖集中化”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特色产业,从“抓点示范”向“连点成线”转变,构建了以稻、橙、竹、猪、鹅5大产业为主导、多业并举、规模化连片发展的产业格局。现已建成2.80万hm2优质中稻-再生稻基地、1.33万hm2甜橙基地、0.67万hm2高粱-再生高粱示范基地,1.33万hm2笋竹基地,5个“万亩蔬菜基地镇乡”;成功创建国家无公害肉猪生产基地县、国家商品瘦肉型生猪基地县,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达64%;建成国家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16个;建成年出栏白鹅100万只的乡镇5个,建成国家级白鹅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成国家无公害肉鹅生产基地18个;建成蛋鸡基地镇5个,常年存栏80万只以上;发展水产养殖面积超过1.07万hm2,建成水产示范基地5个。

2.2 建立了各种推广平台

优化整合农业技术与人才资源,推进平台建设,建成富顺县培育苗技术中心、富顺杂交辣椒研究所等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平台;与西南大学、中国柑研所、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设了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农业服务公司等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建成“新农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业气象等各方面信息。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模式,强化政府主导服务,建立以县(现代农业专家组、经作站)、乡(农技站)、村(科技村长)、专业合作社为骨干,业主和农户为补充的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推进“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型、产业基地示范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社会化多元服务体系,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等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到田到户,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3 加快了技术引进和创新

支持金农辣椒、润泽肉鹅、联华科技等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和创新科技;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示范活动,推进农业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引进配备节水滴(喷)灌机组机具、机电提灌机组机具、小型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畜禽良繁养殖设施设备,农业机械化程度达85%以上。

2.4 健全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县、乡、村、社分级技术培训,采取课堂讲解、现场培训、赶场咨询、黑板报、广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3 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队伍的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富顺县农技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更新慢,仍停留在利用实践经验所得知识和技能维持现在生产技术推广的水平,创新不够,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二是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少,农技人员待遇较低,工作人员不安于现状,县上又缺乏较好的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机制。三是富顺县农技人员老龄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富顺县农技人员编制紧,很多年未补充年轻人,初步统计,50岁以上农技人员约占80%,40~50岁的人员约占15%,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接受力也较差,因此导致农技推广创新难。

3.2 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弃农务工现象明显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种植养殖方式、生产技术等无重大突破,农业配套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及加工滞后,制约了产业链延伸和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兼业化、农业副业化严重,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水平低下,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土地撂荒现象有逐步扩大趋势。二是农户投资农业更加谨慎。因为种植养殖业的生产周期都较长,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病虫害、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成为影响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的绊脚石,使农民望而却步。三是新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低于农民的心理期望值。因为投资太大或时间长或推广新技术导致的成本增加,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而导致农户产生观望情绪甚至抵触情绪。富顺县各项推广新技术的优惠制度并未完全落到实处,也导致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新技术推广难。

3.3 农技体系建设投入不够,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弱

乡镇及村级农技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手段落后;工作经费短缺,投入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难以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

3.4 农技人员与农户沟通配合不够

富顺县农技推广中,农技人员起着主导作用,但大多数农户是消极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富顺县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以老弱病残居多,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员一般都要求留守的家庭成员把家管理好就行,无需在生产上投入多少,因此,农技推广困难重重,时间久了,农技推广人员耐心不够,再受到时间和项目进度要求等因素限制,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4 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

4.1 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推广模式

一是构建完整的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农技推广工作要紧随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观念和农技知识,及时了解农业新动态,才能创新发展。富顺县需要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好县、乡镇、村组三级农技推广信息体系,保证农业信息畅通。充分利用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及时宣传新的农业动态、农技知识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功经验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创造更多的收益。二是健全以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可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对农技人员和种养殖大户进行轮训,传授其专业知识,更新其观念,使他们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三是富顺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要充分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率的控制,保护好种植或养殖环境,严防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污染物残留量高等问题出现。

4.2 认识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加大投入

一是提升干部群众的素质。积极倡导改革创新,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报道,总结提炼特色经验和教训,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抓好农村职业教育,抓好农村科技示范和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势利导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扩张,引导他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协会、销售大户的发展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二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关设备设施,提高人员待遇。县政府要加大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待遇,激发工作热情。三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植力度。完善相关农业贷款的政策,充分发挥“惠农贷”“富农贷”等的作用,解决龙头企业、专合社、种养殖大户等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完善好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补贴、农业保险、农产品收购等政策,切实为农业服务,为农民解决后顾之虑。

4.3 提升富顺县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的素质

一是农技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县农牧业局可采取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与聘请专家教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素质。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分层次地接受科技培训,使富顺县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升。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创业。三是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可将农户按文化水平高低分批次培训,按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把种植养殖大户和散户分开培训。这样可做到有的放矢,不仅节省资源,而且效果更好。

4.4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一是构建良繁、植保、农技推广、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变“等任务、靠项目、要经费”的做法,在承担试验、示范、推广等政府公益性职能的同时主动适应市场,开展市场化运作,推广“专家+技术人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拓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空间,提升服务收益。二是财政应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设置村级农业技术服务岗位,服务农民专合组织、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由单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转为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通过跑订单、活流通、搞加工等形式,破解农产品销路不畅、附加值低的难题。

5 结语

基层现代农技推广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踏实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完善的农技体系,才能保证农技推广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同时,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更新农户农业生产知识、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农技人员、农户、政府财力、科技支撑几方面高效结合才能有力推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猜你喜欢
富顺县农技技术推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富顺县:打好根治欠薪冬季攻坚战
富顺县:聚焦重点行业领域 高位推进根治欠薪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富顺县≥10℃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