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

2017-04-03 19:28李孝轩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整村蚕农蚕业

王 良 李孝轩

(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 高县 645154)

高县是蚕桑产业大县,全县现有桑园20.3万亩,覆盖全县19个镇乡、217个村、1439个社、2.86万户蚕农,主要集中在高县南部和中部地区。蚕桑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县委县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把推进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现代蚕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龙头企业坚持以“深化改革、攻坚克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基本思路,以“共育+仪评”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蚕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 现代蚕业发展实现了 “一平四突破”

1.1 发种持续增加,产茧量基本持平

2017发种量达到193975张,比上年增加8889张,增长4.81%。在正秋遭遇极端异常的连晴高温闷热天气导致蚕病暴发,晚秋养蚕环境污染再次暴发蚕病的情况下,平均单产仍达到39.2kg/张,全年鲜茧产量达到760.39万kg,与上年基本持平。

1.2 坚持高端引领,蚕茧质量实现新突破

多年来高县蚕业科技水平提升缓慢,蚕茧质量不高,龙头企业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连续两年坚持以“共育+仪评”为抓手,有效提高了蚕茧质量和效益。小蚕共育面稳定在70%以上,全年仪评茧量达62%,同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可缫制5A以上高品位茧丝的原料茧达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整桩可缫制高品位6A丝的原料茧比例达30%以上,得到高端客户的高度认可。

1.3 助农增收显著,蚕农收入实现新突破

今年国际市场茧丝价格上扬,国内鲜茧价格大幅度上涨,养蚕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蚕桑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0.1亿元,比上年增加2.01亿元,增长24.88%,其中蚕农茧款收入达到3.46亿元,比上年增加6256.3万元,增长22.00%,是高县历史上兑付茧款最多、蚕农受惠最大、养蚕效益最好的一年,凸显了蚕桑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作用。

1.4 重点镇村规模效益实现新突破

今年公司支付各乡镇蚕农茧款中,罗场、庆符、蕉村、嘉乐、落润五个乡镇进入“千万元俱乐部”,比上年增加3个镇。其中“川南蚕桑第一镇”——罗场镇,仅公司支付的茧款就达2251.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92%,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县售茧款超过50万元的村95个,超过100万元的村59个,超过200万元的村19个,超过300万元的村7个,超过400万元的村2个,其中罗场镇民新村茧款收入达到429.57万元,比上年336.42万元增加93.15万元,增长27.69%,继续保持全县“百万元村”的领先地位。

1.5 蚕业基础不断巩固,桑园规模取得新突破

由于连续两年来鲜茧价格上涨,农民群众栽桑养蚕热情高涨,全县各蚕技站组织育苗多,通过整村推进精准扶贫项目调进桑苗多,全年新栽桑苗突破1000万株以上,新增桑园面积1万亩以上,是近五年来栽桑株数最多,桑园面积增加最快的一年。尽管这两年修建宜(宾)—庆(符)快速通道占用桑园土地,但全县两年来新栽桑园面积已达2万亩以上,桑园面积仍保持了只增不减,桑园规模保持在20.3万亩。

2 推进现代蚕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2.1 狠抓蚕桑“三冬”管理

从2016年11月15日开始到今年3月底,全县掀起了以“冬训、冬管、冬建”为主的“三冬”管理新高潮。“三冬”期间,共计开展技术培训380期次,培训蚕农1.8万人次;桑园修剪16.5万亩,修剪率达95%以上;嫁接改良桑园11.5万亩,优良品种改良率达64%;桑园刷白消毒17万亩,消毒率达92%;低产桑园松土施肥3.6万亩,低产桑园施肥覆盖率100%,为实现蚕业优质高产多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着力调整优化养蚕布局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结合茧丝市场对优质茧需求旺盛的实际,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对养蚕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着重增加多丝量蚕品种、适当增加养蚕批次,缓解蚕农养蚕用工压力。在蚕品种上主推芳·绣×白·春、秋华×平30、川山×蜀水等多丝量蚕品种,适当搭配9芙×7湘、8字号、明丰×春玉等品种,提高了全年优质茧比例,为提质增效打下了基础。

2.3 深入推进小蚕共育改革

小蚕共育是高县蚕业的短板。今年着重加大共育室改建,完善共育物资配套政策及参与共育蚕农的扶持政策,对共育室进行单产考核、技术服务费考核奖励;加强专业化共育室建设及共育室专用桑园建设;建立共育室进入退出机制,对共育室实行“评星定级”等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办法。两年来已新建、改建共育室387个,今年投入共育使用319个,共育面达到61.4%。庆岭、来复、大窝、月江、沙河、复兴、翻身、可久、四烈等乡镇共育面均在75%~100%,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共育,羊田、蕉村、嘉乐、落润、趱滩、潆溪等乡镇共育面达到60%~70%,罗场共育面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符江、胜天等乡镇共育面也比上年有较大提高。

2.4 加大蚕业生产扶持力度

龙头企业对现代蚕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在蚕桑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新技术示范推广、共育设施设备配套和考核等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公司全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基层茧站收烘条件改造维修、共育室改造、优质茧补贴考核、技术培训、桑品种蚕品种补贴、省力化蚕台、旋转架上蔟、蚕桑家庭农场设施设备配套等。

2.5 全力推进整村脱贫攻坚

公司始终把依靠蚕桑产业脱贫作为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全力推进整村脱贫。据统计,全县2017年有1263户3789贫困人口依靠栽桑养蚕退出贫困。在50个整村推进扶贫攻坚村中有34个属于蚕桑主产村,全年发种量达到15713张,产茧量42.86万kg,公司兑付茧款2339万元,村均实现茧款收入68.79万元,其中2017年整村减贫退出的19个村中,有11个属于蚕桑村,占减贫目标的57.89%。如四烈乡大华村是2017年整村退出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96户691人,其中贫困农户53户138人,全年养蚕403.5张,产茧13816.2kg,茧款收入63.14万元,户均茧款收入达到10886元,人均茧款4677元。据对该村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养蚕调查统计,共计养蚕63.55张,生产鲜茧2554.1kg,茧款收入114235元,户均茧款收入9520元,人均茧款达到2720元。加上贫困户其他家庭收入,一年即可实现脱贫。

3 加快推进现代蚕业转型发展

为加快实现高县现代蚕业转型发展,县委、县政府将以深入推进现代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在“十三五”期间,一是围绕把高县打造全省现代蚕业第一大县和强县,打好高州桑海牌,唱好桑海经济戏,做优桑海乌蒙雪品牌茧,盘活万亩亿元地,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加快推进丝绸科技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将以丝绸文化创意为载体,建设集工业生产、设计制作、科研创新、茧丝交易、服务配套、工业旅游、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于一体的高档丝绸制品时尚创意产业融合园区,力争在2018年5月底以前完成丝绸加工园区第一期工程,投入缫丝生产,到2020年,实现工业年产值20亿元以上,力争将“乌蒙雪”牌茧丝绸打造成为中国名牌,公司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并成功在主板上市。三是努力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蚕桑产业特色优势,以南广河为轴心,沿南方丝绸之路建设集丝绸文化、佛家文化、忠孝文化、红色文化、餐饮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品牌展示的南方丝绸之路产业带,彰显古丝绸之路文化魅力,展示现代蚕业风采。

猜你喜欢
整村蚕农蚕业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躲雨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