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套种半夏药材的优势与技术要点

2017-04-03 19:28王晓芬张友洪陈义安周安莲詹明兵
四川蚕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珠芽桑园沼液

王晓芬 张友洪 陈义安 周安莲 詹明兵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提高桑园产出是稳定蚕桑产业基础的重要措施,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这个目标。例如采取“6215”栽桑模式间作马铃薯、榨菜、黑花生等,重庆铜梁间套金钱草、四川阆中间套沙参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桑园半阴半阳的环境种植半夏等中药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1 半夏的功效与生物学习性

半夏(学名:Pinellia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和姑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四川产半夏具有更明显的祛痰作用,高剂量半夏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较为突出并影响(抑制)咳嗽次数[1]。

半夏属浅根性植物,喜温和湿润气候。半夏耐阴,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以半阴环境为宜,珠芽数和块茎增重可达最大值。夏季气温超过35℃,会导致没有遮阴条件的地上部分死亡,形成夏季倒苗,严重影响块茎生长。耐寒性强,可利用块茎自然越冬。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

2 桑园套作半夏的优势

四川桑园一般不采用夏伐形式,夏季桑园生长旺盛,遮阴条件较好,北方人工栽培半夏时,一般采用搭架覆盖遮阳网的形式,而茂密的桑园中主要以自然散射光为主,特别适合半夏的生长需要。在桑园种植半夏,对桑树生长没有不利影响。

3 主要栽植技术要点

3.1 栽植地区

半夏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除盐碱地之外的一般土壤均可。《无公害中药材半夏生产技术》中规定了如下的指标作为参考:温暖、湿润、半阴半阳,年平均气温7~10℃,生长期温度15~25℃,≥0℃积温3000~3900℃,年降雨量480~590mm,全年无霜期150~180d,生长季节平均降雨量460~550mm。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待续发展能力的最佳农业生产区域。甘肃省西和县是“中国半夏之乡”。

由于高温天气对半夏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建议在四川盆周山区选择海拔600m以上的投产桑园,以大行桑和宽窄行桑园为宜,新栽植桑园可安排在桑园成林后套作。如果附近有较为冷凉的山泉,可以作为灌溉水源在夏季高温季节使用,使土壤地温保持在最适宜的25℃,尽量不超过30℃。

3.2 地块选择

应选择地势稍高的地块,挖好排水沟,排水沟稍浅,以地面不积水为宜。整地要求土面平整,尽量去除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杂草。

3.3 播种技术

半夏可采用块茎、珠芽和种子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因为种子发芽率较低,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繁殖,春季繁殖后当年即可收获,效益更明显。块茎和珠芽在前一年收获时,选取一年生的小块茎(株芽)与湿沙土混拌后存放在阴凉处,待春季播种即可。而秋季采挖半夏后将小于1g/粒的半夏块茎直接还土繁殖更省事,而且延长生长期。播种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也可采用异地引种的方式,减少病害发生。

半夏可采用条播和撒播方式,块茎或株芽条播用种量15~20kg/667m2,按行距约12~15cm开沟,沟深5cm,宽10cm,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栽植两行,将块茎或株芽芽眼向上,株距5~10cm。撒播用种量20~25kg/667m2,尽量播种均匀。播种后块茎和珠芽表面以草木灰覆盖后覆土为好。

3.4 肥水管理

半夏喜欢生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尽量采用农家肥和沼液。在半夏播种前,土地平整后,每667m2地施腐熟后的圈肥、堆肥、沤肥、厩肥等农家肥2500~4000kg,施过磷酸钙15~20kg,撒于畦面。在半夏播种后,及时以稀粪水和沼液1500~2000kg/667m2泼洒地面。5-6月珠芽成长为暗红色时,每667m2可追施少量尿素5kg即可。半夏倒苗后,在新苗形成后,应及时用稀粪水和沼液2000kg/667m2泼浇,促进半夏生长。待半夏齐苗后,可撒施10∶10∶10的复合肥40~50kg/667m2于地表。半夏生长过程中,禁止使用硝酸类肥料,不使用城市垃圾和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处理后的物质。

3.5 中耕除草

半夏生长过程中,尽量不使用除草剂,避免半夏倒苗,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幼苗封林前应经常除草,避免杂草妨害和滋生病虫害。如果采用中耕方式除草,要在5cm以内,不伤害半夏根叶。

3.6 病虫害管理

半夏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是叶斑病,多发于积水田块。尽量通过开好排水沟等农事操作防治。在发病后,可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喷施 2 至 3 次。早期用敌百虫防治红天蛾。还可通过太阳能杀虫灯等防治。

4 收获技术

在四川,半夏采收较为适合的时期是10月下旬,植株地上部分开始萎缩时。采挖时应将挖出的鲜半夏分成大、中、小三级。珠芽和直径小于1cm的块茎应留存作种。

分别用竹筐或麻袋装好,置于流水下用棍棒捣搓,或穿胶鞋用脚踩等方式,以脱去外皮。洗净晒干或烘干后,放置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鼠害的仓库内贮藏。

半夏成品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等,≤800粒/kg。二等,800~1200粒/kg。三等,1200~3000粒/kg。

[1]谌立巍,卢先明,陈思敏,等.不同产地半夏的初步药效学评价实验研究[M].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54-57.

猜你喜欢
珠芽桑园沼液
科学家研究揭示百合珠芽形成分子调控新机制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种源的毛建草珠芽形成比较研究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珠芽蓼高产人工种植管理技术
沼液能否预防病虫
浅谈“桑园托管”
珠芽蓼种植技术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