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食药监管局四大措施加强互联网食药经营监管

2017-04-04 14:52戴洪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延庆监管局监管部门

●文/戴洪亮

北京市延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互联网+食品药品”的经营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市场经济。网店经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兴商业模式相继出现,其对现行监管模式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

互联网食药经营监管面临困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 亿人,较2014 年底增加了5183 万人。互联网刺激消费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关乎国计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却面临威胁。

互联网经营虚拟性与监管部门地域局限性存在矛盾。互联网市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主要是线上达成买卖交易,线下收货,再确认支付。网络经营的虚拟性使互联网经营者在线上所展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无法直接接触到的。在实际的监管过程当中,互联网经营者注册的地址与经营场所常位于不同地域,而且其所经营的产品又在其他地区发货。因此,执法人员难以认定网络经营主体的管辖权,认定违法经营发生地、安排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开展立案调查难度都有所加大。

互联网经营模式发展迅速,而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互联网经营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然而,互联网经营模式快节奏发展,但监管部门却还未找到对应的网络监管手段。以近年来新兴跨境电子商务为例,跨境电商大多以注册在港澳台地区企业的名义与国外供货商建立供销关系,国内电商仅以提供网络平台的名义进行销售,并不直接参与进口产品的采购与销售活动。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执法部门并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违法行为证据的易灭性造成监管部门取证难。互联网具有的即时化、电子化、虚拟化等特点,导致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相关的电子证据容易被销毁。这就导致一旦发生违法行为,违法当事人如果将相关违法电子证据销毁,监管人员执法取证工作的难度将成倍增加,甚至导致无法取证。以某个网店销售进口食品为例,其销售的商品标签内容和其他相关信息很容易在网上进行窜改和销毁,这给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落实新规 创新监管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出台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和《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延庆区食药监管局在这些条例基础上,根据该区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延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监管巡查机制(试行)》。将网络巡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夯实监管基础,解决日常监管和网上监管脱节问题,实现线上线下统一管理。

根据《北京市延庆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监管巡查机制(试行)》,延庆区食药监管局将该区网络经营主体按照经营方式、经营产品的种类进行分级,并根据级别制定巡查周期,以此定期开展网络巡查,将上年度被行政处罚且整改不到位的、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经营主体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同时,该区食药监管局通过科、队、所联动,采取线上线下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营主体经营产品、经营行为及宣传模式进行全面监管,实现对监管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监管工作的高效衔接和监管信息的科学整合,从而实现对网络违法经营食品药品、广告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有效打击。

在传统“面对面”监管调整为“键对键”监管的大形势下,数据是监管的重要支撑,掌握数据的精确度决定监管的深度。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药品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线取证设备等进行在线即时网络巡查、取证,加强线上监督管理,为强化对“虚拟市场”的有效监管打下基础。同时,大力培养互联网监管人才,熟练掌握相关监管系统和取证设备的使用方法。

此外,延庆区食药监管局借助其他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强化监管力度,以合力共同促进互联网经营单位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工商、电信、经信委等网络监管部门的相互沟通,分工协作,清除互联网监管的盲区;另一方面通过政企合作的模式,借助第三方的技术手段协助监管部门开展互联网监管工作,第三方企业可以通过提供线上的科学分析数据和对经营者网络交易数据进行搜集,并由监管部门对违法经营行为开展集中查处。政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违法线索的发现率和案件查处的精准度,并能够降低监管部门的机会成本。

猜你喜欢
延庆监管局监管部门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夏季餐饮食品安全提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延庆巨变册页
扬州江都区推进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监管部门严查直企退换货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