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脑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17-04-05 22:11常海霞孔祥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血肿

王 萍, 常海霞, 刘 刚, 孔祥锋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专科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脑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王 萍, 常海霞, 刘 刚, 孔祥锋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优质护理服务; 脑血管病; 并发症

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技术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神经系统功能繁多,解剖结构复杂,脑组织细胞损伤的不可再生性,使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1]。 介入性诊治术是创伤性诊断和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增加风险管理意识,预防和处理好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优质护理服务量化、细化基础护理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3]。本科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方案,展开对照研究,提升护理效果满意,减少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78例需要做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其中颅内血管闭塞或狭窄28例,脑血管畸形15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其中颅内血管闭塞或狭窄20例,脑血管畸形11例,其他1例。以上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和(或) MRI确诊。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的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置入动脉鞘,行全身肝素化治疗。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对脑动脉狭窄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1.3 观察指标

术后可能引发并发症:脑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全身出血、过度灌注综合征、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术后通过对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全身出血、过度灌注综合征、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8.13%(9/3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8.69%(3/46),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全身出血、过度灌注综合征、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满意53.13%(17/32), 一般34.37%(17/32), 不满意12.5%(4/32); 观察组患者满意77.08%(37/46), 一般18.75%(9/46), 不满意4.17%(2/46),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4], 对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是神经介入科重要的诊疗检查手段,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AVM等疾病的诊断上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相比较,血管介入技术具有很多优势[5]。

脑血管介入治疗改变了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传统模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捷、微创、直接触及病灶、可重复性好、定位精确、疗效显著的特点[6]。由于属较新技术,人们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这种技术了解较少,常有焦虑、烦躁或恐惧心理[7]。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确定适当的预期。护士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支持和鼓励,以赢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可通过各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和健康指导。采取正面引导、榜样法,让术后有良性反应的患者与其交流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临床最为多见,与频繁穿刺损伤血管壁、按压不充分、过早活动、肝素用量过多、患者凝血机制差等所致。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有渗血、血肿、感染、皮肤破损、瘀斑,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术后严密观察术侧肢体温度、感觉、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8]。为预防血肿发生,术后嘱患者拔管6~8 h手术肢体完全制动,平卧床24 h, 48 h内限制活动;用绷带(以穿刺点为中心)行“8”字法固定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并用1~1.5 kg沙袋压迫12~24 h。

介入治疗术后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9]。术后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如发生出血,立即给予去肝素化,降低血压,必要时行脱水、脑血肿穿刺引流或手术治疗。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对血压和瞳孔进行观察,每小时观察1次并记录。如出现血压过高或不稳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防止术后血压过高引起出血及血压过低可致血液灌注不足影响脑供血[10]。

过度灌注综合征见于脑动脉重度狭窄和伴有高血压患者,由于狭窄血管突然扩张,同侧脑血流量成倍增加超出脑组织的正常代谢需要所致。临床常表现为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和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同侧脑出血,表现为原有临床症状突然加重。临床护理中应及时观察相应症状、先兆表现,严密监测血压变化[11]。由于术后制动下肢局部12 h, 应积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同时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40~110/70~90 mmHg, 如遇到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排除出血。

由于术后制动手术侧下肢、加压包扎穿刺处、血流缓慢等原因,易导致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如出现肢端苍白、腿部刺痛、麻木、皮温下降等均提示发生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2]。护理中应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穿刺侧肢体皮温和色泽,及时调节加压带的松紧,既要达到止血目的,又要避免发生血栓形成。可同时应用肝素治疗。本组未出现此并发症。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护理服务是出于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进行护理服务中注意礼貌、礼仪、礼节、讲究仪表、言语、执行规范操作。从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达到患者安全、满意和医患和谐的效果。本研究证实,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李雪, 黄青霞, 王艳生, 等.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4):431-432.

[2] 孙莉, 王海燕, 汤雁玲. 冠脉介入术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8):2191-2192.

[3] 卢小勤, 钱君. 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2, (10):171-172.

[4] 刘小英. 大脑中动脉经颅多普勒脉动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J]. 山西医科大学, 2014, 21(5):375-376.

[5] 张向楠, 李卫白, 立丹.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22-23.

[6] 宗华, 刘跃亭, 蒯东, 等.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J]. 中外医疗, 2015, 16(24):190-192.

[7] 魏芙蓉. 老年患者介人诊疗术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11):1708-1709.

[8] 姚欣, 王鸿斌. 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2008, 30(5):89-90.

[9] 方雁彬.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17):122-123.

[10] 汤薇.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0):947-948.

[11] 邢国平, 钟池, 许晓伟, 等. 全麻下颈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预防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 27(6):405-408.

[12] 刘春英, 刘淼, 吕媛. ADL评估量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6):59-60.

2016-10-19

孔祥锋, E-mail: 1520558995@qq.com

R 473.5

A

1672-2353(2017)02-128-02

10.7619/jcmp.201702040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血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