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肺癌患者穿刺点出血的护理

2017-04-05 22:11张琦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置管导管肺癌

吉 婷, 张琦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呼吸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肺癌患者穿刺点出血的护理

吉 婷, 张琦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呼吸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接受化疗的临床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穿刺点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56例PICC置管患者中,50例患者置管为1次成功,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经护理后,出血停止且无需重新置管。本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为(91.25±1.12)分、对护理操作能力评分为(89.54±2.45)分、护患交流为(90.14±1.41)分、健康宣教为(90.31±2.56)分,对护理治疗的满意评分普遍较高。结论 针对肺癌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渗出液及血液,更换无菌敷料,重新加压止血,妥善固定24 h后再次查看穿刺点部位情况,一般经及时处理后不影响导管使用。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肺癌; 穿刺点出血; 护理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为病情危重的患者建立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其特点包括置管成功率较高、伤口较小、机体感染情况较少等[1-2]。PICC的主要适应人群包括临床因疾病需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行一次性静脉输液困难患者、需快速输液患者、因疾病需使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患者[3]。肺癌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递增状态,患者以男性为主,有临床研究及相关资料表明肺癌的发生与长期吸烟史有着密切联系[4-5]。本研究探讨了肺癌患者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临床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穿刺点出血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本组中,男49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60.5±6.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穿刺点出血原因分析

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疾病方面及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疾病方面原因:患者血液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低于标准值,患者有肝功能不全、凝血时间较长等。患者原因:患者活动时没有妥善固定导管位置等。护理人员原因:护士临床操作技术不熟练,血管评估时血管位置选择不合适,穿刺后压迫时间不够等[6]。

1.3 护理对策

执行置管操作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告知实施PICC的必要性以及置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置管后应如何护理等,取得患者配合并由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护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用物准备,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选取事先评估的血管进行穿刺,做好消毒工作,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实施置管。置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输液完成后应及时封管,如穿刺点部位出现红肿及渗液情况,应及时清理并遵医嘱局部涂抹药物进行治疗。① 为患者置管前,护理人员需评估血管情况,并依据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慎重选择,在置管后于穿刺点处按压30 min左右,穿刺进针尽量选择肘下3 cm左右处且离血管应有1 cm左右距离为好,让导管进入皮下时有过渡,避免直接刺入血管。② 完成置管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在穿刺点周边皮肤做好固定工作,围绕穿刺点周边做环形缠绕2圈,最后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尾部,嘱患者1 d后取下绷带,此法可确保患者自由活动时不影响穿刺点,但需注意包扎时应松紧度适宜,避免局部皮肤缠绕过紧而引起其他并发症。③ 定期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和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其学会自我观察,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嘱患者在日常活动时应妥善固定导管位置,如穿刺部位出现渗液等应及时通知护士,以便及早处理。④ 对于已经出现穿刺点出血的患者,应及时清理其局部皮肤,观察出血状况,评估有无继续使用的意义,如有必要可重新为患者置管。⑤ 在置管后可使用1个棉球置于穿刺点上,再用胶布将其固定,最后贴上无菌敷料贴,最后将另一棉球置于敷贴上,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处理,以达到止血目的。也可在手术结束后将冰袋置于穿刺点上方按压5 min, 既缩短人力按压时间,又可取得较好疗效。部分患者机体凝血功能较差,可在置管后将带有肾上腺素的无菌纱布敷于穿刺点上,再使用敷料贴固定,包扎2 h左右,也可取得较好疗效。嘱患者在进行相应临床活动时注意避免过度使用置管侧肢体,并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意外脱出。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PICC置管后的穿刺点部位出血情况,如有发生,及时予以护理,对穿刺口进行加压处理,采用棉球按压,使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并观察患者经处理后的穿刺点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护理疗效

本组56例PICC置管患者中, 50例患者置管均为1次成功,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经护理后,出血停止且无需重新置管。

2.2 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

本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的评分为(91.25±1.12)分、护理操作能力评分为(89.54±2.45)分、护患交流评分为(90.14±1.41)分、健康宣教评分为(90.31±2.56)分,护理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普遍较高。

3 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为化疗,患者大多需接受长期治疗方能取得疗效,但化疗药物对机体血管的伤害较大,如每日为患者反复穿刺输液用药,可能导致血管损害、静脉炎等并发症出现[7]。因此,此类患者用药宜采用PICC置管方法,可有效保护机体血管功能,避免因长期反复操作破坏血管,痛苦较小,且此法操作难度不大,成功率较高,留置时间较长,能为化疗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条件[8-10]。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应重点注意预防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及感染情况,这就要求操作者在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观念,做好血管评估,选择最适宜血管,做好术前相关准备,操作时动作迅速且准确,尽量1次成功,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痛苦,置管完成后及时做好穿刺点按压并妥善固定,嘱患者自我观察,及时查看穿刺点部位情况,一旦出现渗液、出血应及时予相应处理,并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11-14]。

有学者[15-18]发现,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有效缓解出血情况,恢复管道使用功能。本研究56例PICC置管患者中, 50例患者置管均为1次成功,其中11例患者出现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护理后,出血停止且无需重新置管。此外,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为(91.25±1.12)分、对护理操作能力评分为(89.54±2.45)分、护患交流评分为(90.14±1.41)分、健康宣教评分为(90.31±2.56)分,评分普遍较高。由此表明,做好血管评估、实施健康宣教、普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等知识、及时处理患者异常情况,可有效改善穿刺点出血情况[19]。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渗出液及血液,更换无菌敷料,重新加压止血,妥善固定24 h后再次查看穿刺点部位情况,一般经及时处理后不影响导管的使用。

[1] 童瑾, 冯丽娟, 韩学惠, 等.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21): 46-47.

[2] 陶静楠, 王晓楠. PICC置管后穿刺点的护理改良方法[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4): 179-180.

[3] 张纯, 王成林. 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21): 47-48.

[4] 叶丽云, 张玲丽, 刘彦, 等. 护理干预在多汗患者 PICC 隐性脱管中的效果观察[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36): 4576-4578.

[5] 张鹍, 霍花, 颜霞, 等.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z2): 225-226.

[6] 张京慧, 唐四元, 贺连香, 等. PICC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对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J]. 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39(6): 638-643.

[7] 李惠玉, 郝瑾祎, 朱莉, 等.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穿刺点非炎性渗液护理[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 26(7): 781-782.

[8] 张建华, 李秀荣. 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5): 77-78.

[9] 郭亚丽.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4): 194-195.

[10] 尹琦静, 邓牡红, 王艳, 等.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短期内非计划拔管现状及原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4): 39-42.

[11] 范盛英.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临床处理对策[J]. 四川医学, 2013, 34(2): 324-326.

[12] 王筱英, 吴敏. 两种不同扩皮方法对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探讨[J]. 全科护理, 2013, 11(36): 3418-3419.

[13] 徐英.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4): 155-156.

[14] 梁峰, 王丽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脱入静脉内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 117-119.

[15] B Delarbre, A Dabadie, N Stremler-Lebel, et al. Introduction of the use of a pediatric PICC line in a French University Hospital: review of the first 91 procedures[J].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imaging, 2014, 95(3): 277-281.

[16] Rebecca Sharp, Carol Grech, Andrea Fielder, et al. The patient experience of a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J]. Contemporary nurse, 2014, 48(1): 26-35.

[17] 石小英, 肖池兵. 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在ICU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不良反应的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0): 38-40.

[18] 王和平.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种原位置换方法的对比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0): 82-83.

[19] 聂弘, 陈李李, 黄文军.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35例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8): 1268-1269.

Study of nursing of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ICC

JI Ting, ZHANG Qiwan

(DepartmentofRespiration,Nanjing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NanjingFirstHospital,Nanjing,Jiangsu, 21000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ICC.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6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ICC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 analyzed, causes of bleeding of puncture point was summarized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Results Out of 56 patients with PICC, 5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atheterized, there were 11 patients with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after catheter, but bleeding was stopped and there was no re-catheterization after nursing. Scores of nursing service attitude were (91.25±1.12) points, scores of nursing operation ability was (89.54±2.45) points,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score was (90.14±1.41) points, health education score was (90.31±2.56) points. And patients we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nursing. Conclusion Nursing staff should remove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exudates and blood for patients, replace sterile dressing, and repeat pressure and hemostasis. Situation of the puncture site are viewed again after 24 hours of properly fixing, and catheter is not affected after timely treatment.

PICC; lung cancer;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nursing

2016-09-30

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重点项目(201308012)

张琦婉

R 473.73

A

1672-2353(2017)02-027-03

10.7619/jcmp.201702009

猜你喜欢
置管导管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