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T-Fix 系统与半月板切除术在老年半月板纵行裂的对照研究

2017-04-07 06:27陈聆华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镜微创

谷 涛,陈聆华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新沂 221400)

微创T-Fix 系统与半月板切除术在老年半月板纵行裂的对照研究

谷 涛1,陈聆华2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新沂 221400)

目的:对照研究微创T-Fix 系统与半月板切除术治疗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进行微创T-Fix系统修复(A组),30例行半月板切除术(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B组。末次随访时,两组的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组间比较,A组的Lysholm评分改善程度显著比B组更显著。A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B组的66.67%。两组的半月板临床愈合率为对比无显著差异,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半月板切除术和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但是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的并发症更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半月板纵行裂伤;半月板切除术;微创T-Fix系统;膝关节功能

半月板是组成膝关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在缓冲关节内部压力和保护关节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由于半月板的组织较为脆,所以在膝关节外伤后较易发生半月板损伤,对膝关节活动及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撕裂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半月板损伤类型,其中纵行裂伤的发生率要比水平裂伤、斜形裂伤更为少见[2]。半月板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半月板对于维持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临床主张尽可能地保留半月板。T-Fix系统是一种关节镜下的全内修复技术[3],其在固定材料、固定方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在半月板裂伤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4]。本次研究旨在明确微创T-Fix 系统与半月板切除术在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为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4例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膝部积液、肿胀、疼痛,并经膝关节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半月板纵行裂伤。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34例进行微创T-Fix系统修复(A组),30例行半月板切除术(B组)。A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0~82岁,平均(73.10±5.74)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2.1±1.2)年,左膝21例,右膝13例;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3~81岁,平均(72.58±6.33)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6±1.1)年,左膝19例,右膝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作比较。

1.1.2 纳入标准[4-5]符合半月板纵行裂伤诊断标准(①从半月板后部1/3,到中部或前部的1/3撕裂,撕裂长度>10mm,纵裂;②撕裂在半月板与关节囊连接处的6mm以内;③撕裂位于半月板的红区或红-白区);年龄≥60岁;入组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

1.1.3 排除标准 X线片可见胫骨平台或股骨内髁骨质增生;髌骨不稳或倾斜;伴风湿性关节病者;同侧踝关节、髋关节退变疼痛明显者;下肢骨折或手术史者。

1.2 方法

1.2.1 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 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是利用小的塑料套钉将周边软组织抓住,将缝合线固定在套钉上,通过在半月板内放置多个T-Fix缝线使临近组织结扎到一起,最终将撕裂的组织固定起来。本次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在大腿根部上充气止血带,选择膝前髌韧带两侧旁入路,做一长0.5cm左右的切口。从半月板损伤同侧置入关节镜镜头,在关节镜下从对侧置入手术套管,缝合针从半月板撕裂缘进针,由另一侧撕裂缘穿出,针腔中穿入带有T型装置的缝线。缝合针跨越撕裂缘两侧后,使用推进器将T型装置和缝线一同推出针外。然后将推进器退出,再将缝线退出。按照相同的方法再对撕裂缘缝合1针,在关节外对两针的缝线头进行打结,在关节镜下查看缝线的松紧度,缝线松紧调节适中后,再打4~5个叠结以固定,术毕缝合。

1.2.2 半月板切除术 麻醉方式、体位摆放及手术入路方式均与微创T-Fix系统修复相同。在关节镜下使用探钩协助检查关节腔内顷刻,明确半月板损伤情况。术中根据半月板裂伤情况,使用蓝钳逐块将半月板咬除,然后使用刨削器将关节内内碎屑负压吸出,或者使用钩刀从拟切除位置从后向前将半月板钩开,把半月板剪向前后方延长,使用蓝钳整块咬断,夹出。术毕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72h,使用弹力绷带包扎2~3d,不使用外固定保护。两组患者术后1d,开始做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2~3d开始做屈膝运动,术后第4d开始可拄拐下床。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在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运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评分用以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2)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4 观察标准[5-7]Lysholm评分评估手术疗效,Lysholm评分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的整体情况越好。手术疗效的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Lysholm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70分(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通过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2.2 Lysholm评分变化 两组术前的Lysholm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两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但A组的Lysholm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对比

2.3 临床疗效 A组的手术优良率为91.18%,B组为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手术疗效对比[n]

2.4 并发症情况及其处理 A组患者术后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有1例出现了轻度的伸膝受限(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未见深部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B组发生1例神经损伤,关节积液1例,关节疼痛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x2=7.223,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症状均较轻微,未做特殊处理,后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老年半月板损伤与中青年半月板损伤的病理机制有一定的差异,前者多与直接为间接半月板变性有关,因为半月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薄,弹性也会逐渐减低,在活动关节时,常常会因半月板缓冲作用或弹性应变能力不足而发生撕裂、磨损[5];后者则多因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裂伤是老年半月板损伤的常见类型,由于老年半月板损伤的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且多无明显外伤史,所以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往往需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才能准确诊断。

对于老年半月板裂伤的治疗,长期保守治疗会使半月板磨损持续存在并加剧,所以容易使损伤进一步加重损伤,故手术仍是治疗老年半月板损伤最为有效的手段。尽可能保留正常半月板组织是临床公认的半月板手术原则,这对于保留半月板残余的应力分散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但半月板应力分散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环形纤维完整的基础之上的,环形纤维结构受损会导致环箍作用消失,所以此种情况下是否有保留残余半月板的必要就有存在着较大争议[5-6]。半月板切除术作为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通常综合考虑半月板损伤部位、类型、范围及病人的功能需求,对于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而言,解除症状、恢复患膝活动功能最为重要,所以半月板切除通常不会过于姑息。但近期有研究显示[7],在半月板切除面积超过15%时,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压力将会超过350%,此时半月板形变的耦合作用将消失,压力将会升高3~5倍,这会加快关节软骨退变,增加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从而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持续发展,老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关节镜技术用于老年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在减少机体损伤、加快术后康复等方面也体现出了独特优势[8]。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是治疗半月板损伤,同时保全半月板的有效办法。临床常用的半月板修复技术包括从外向内法、从内向外法和全内修复法,其中微创T-Fix系统是全内修复法的典型代表。

T-Fix系统使用了专门的器械,经导针将固定装置及缝线跨越裂伤部位与滑膜缘的关节囊[9],从而起到固定缝线的效果,该项缝合修复技术为半月板损伤部位提供的移位程度、硬度、强度负荷值与切开手术的垂直褥式缝合接近,尤其适用于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伤以及绝大部分的半月板水平或纵行裂伤[10]。而研究使用的Lysholm评分,是由Lysholm和Gillqui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11-12],其是用于评价膝关节韧带损伤达到条件特异性评分标准,目前该评分标准易被广泛用于各类膝关节疾病的疗效评价,如半月板损伤、软骨退变等。Lysholm评分包括交锁、跛行、疼痛、支持、肿胀、不稳定、上楼困难、下蹲受限几方面内容,这些都是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症状,该评分简单、直接、全面地对患者的局部功能进行了评述,可作为临床评估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标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显著提高,A组手术优良率为91.18,B组为66.67%,说明两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能够一定程度有效患者改善膝关节功能;但组间比较,A组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手术优良率均显著优于B组,说明比起半月板切除术,微创T-Fix系统治疗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的疗效更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较好地保全了半月板组织,从而避免了半月板切除对关节内部压力缓冲及关节稳定性保护功能的影响,所以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蒋涛[12]、姚晓滨[13]等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且A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这是因为比起微创T-Fix系统修复,半月板切除术的操作更加复杂,步骤更加繁琐,所以手术时间更长,半月板切除术咬除了大量的半月板,残余半月板组织失去了后方组织的限制,更容易处于不稳定状态,术后可能会在关节间隙中发生移动,所以更容易发生关节疼痛、积液等并发症[14-15],这与马武强[14]等观点相符。

综上所述,半月板切除术和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但是微创T-Fix系统修复术能保全半月板组织,并且操作更简单,术后并发症更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是治疗老年半月板纵行裂伤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

[1] 龚震文, 王善明, 俞云峰, 等.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85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2): 174-175.

[2] 姚景江, 张亚林, 贺亚琼, 等. MRI在评价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型骨折伴有半月板及韧带损伤中的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11): 1832-1835.

[3] 林志达. Kujala和Lysholm量表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功能信度及其相关性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5): 42-43, 44.

[4] 何劼. 半月板损伤修复技术新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1, 24(4): 423-426.

[5] 韦存生. 关节镜下 Johnson 法与 T-Fix 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14): 80-81.

[6] Badlani, J. T. , Borrero, C. , Golla, S. et al. The effects of meniscus inju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Data from the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J].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3, 41(6): 1238-1244.

[7] 季成, 李民, 朱六龙, 等. 关节镜下由外向内技术修复半月板损伤30例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11): 1239-1240.

[8] 王志波, 王德春. BMP-2诱导MSCs修复无血运区半月板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1): 3-4.

[9] 左金增, 史福东, 刘仕杰, 等.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ramp损伤手术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9): 1167-1169.

[10] Pula, D. A. , Femia, R. E. , Marzo, J. M. et al. Are root avulsions of the lateral meniscus associated with extrusion at the time of acut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A case control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 42(1): 173-176. [11]卢镜源, 李惠贤. 关节镜下MeniscalFastener缝合修复半月板体部纵行撕裂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1): 28-29.

[12] 蒋涛, 瞿玉兴, 许建安, 等.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1): 1278-1280.

[13] 姚晓滨. 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6): 4604-4605.

[14] 马武强, 赵力, 李显, 等.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3, 53(47): 79-81.

[15] 李志昌, 林剑浩, 倪磊, 等. 非创伤性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观察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15, (8): 813-818.

Minimally invasive T - Fix system with meniscectomy in older meniscus longitudinal crack
control study

Gu Tao1, Chen Ling-hua2
(Xiny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yi 2214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of minimally invasive T - Fix system with meniscectom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longitudinal tear meniscus laceration. Methods Choose 64 cases of our hospita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iscus longitudinal lacer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cluding 34 case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T - Fix system repair(groupA), 30 patients underwent resection of the meniscus(group B),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rg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In group A of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last follow-up, was the Lysholm rating of tw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but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group A Lysholm improved score significantly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group B. Group A surgery was 66.67%(91.18%)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 Two groups of meniscus clinical healing rat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trast complica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B.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and meniscectomy T - Fix system prosthesis can effectively treat senile torn meniscus longitudinal, but minimally invasive T-less complications, Fix system prosthesis knee functional recovery effect is better.

the meniscus longitudinal laceration; meniscectomy; minimally invasive T-Fix system;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R687.4

A

1673-016X(2017)01-0173-04

2016-12-02

谷涛,E-mail:gutao5878@163.com

猜你喜欢
半月板关节镜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