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之花在每一堂语文课上绽放

2017-04-09 20:03涂彩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文作文思维

涂彩虹

(衡山县东湖镇中心学校 湖南衡阳 42135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多数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而这单靠每期八篇的常规作文训练是无法达成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这种“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实质上就是写作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创设种种情境,激发学生胸中“积蓄”,适时地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作文训练,让学生“一吐为快”,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怎样让作文训练走进课堂呢?

一、重现生活场景,充实情感内容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但是写作教学受着时空的限制,无法每节课都把学生带出校园进行体验,去看白云悠然,鲜花吐蕊,草儿跳舞;去体会秋风的凄凉,冬雪的高雅……这就要求语文课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所提供的优势因素,尽量创造一定的情景,再现生活画面。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者用优美流畅诗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校的依恋情,学生完全沉浸在其中,口诵心思,勾起了对母校的美好回忆。于是以《母校的……》为题,进行作文训练,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兴奋点,跃跃欲试。这样的作文训练内容生动、材料丰富、情感真挚、效果很好。

二、巧用歌名篇名,连缀成段兴致浓

起初,笔者采用在学生中用流行歌曲名连缀的形式进行小作文。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活动开展的第二天我挑出部分片段在班里交流、朗读,学生们兴奋不已。然后又让学生将学过的课文篇名加以有机地组合,连缀成一个有情节、有感受的文章片段。课堂形成热烈讨论氛围,感染着每个同学,大家很快便完成了各自的片段写作。文章片段写得各有特色,不乏哲理,情感充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因为人生原本就是一条《未选择的路》,需要人们用青春的画笔描绘生命的《色彩》,不管前进的路上有急流险滩,有荆棘峭壁,都应坚定《我的信念》,《你是你的船长》要用一往无前的勇气破浪扬帆、奋力登攀。”

三、同题文章比拼,开拓学生视角

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平淡简单,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也此较低下,这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同题”文章一直是文学园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同樣的题目,不同的作家来写,则体裁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同。如《春》朱自清写过,唐弢写过,丰子恺写过,等等。在教学中,不妨引进有些课文的同题文章,这样既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积累了作文素材,更可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鉴赏,把握作品不同的写作风格,做到举一反三。然后再让学生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精思博览思路大开,潜移默化中就会提高作文兴趣。

四、评析美文特色,训练概括水平

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以文学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见长。有些课文,学生读了以后,往往异口同声地说“好”。然而问他们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学生却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先巧妙设疑,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体会。然后再结合课文及课堂分析,抓住课文的主要特色,拟小作文题,让学生动笔评价,将粗浅认识加以深化、整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如《谈〈春〉的语言美》等。这样的作文训练,只要求学生评价某一点,而不面面俱到,学生往往一挥而就,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五、扑捉心灵闪光,及时记录感想

有些课文,学生读了往往能引起很多感受与联想,有这种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时,语文教师就应不失时机去引导学生,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心灵的闪光,让他们及时地将这些感受“吐”出来。如讲完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被苏轼那种遇事超脱达观、心胸开阔乐观的精神所感动,便可以让他们写一写《我眼里的苏轼》、《苏轼,我想跟你说》等等。这种缘文而发的作文训练的生命力重在及时抓住表达契机,让学生以课文中的某一点为中心引发感受,联系古今中外的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空间,培养了自主写作积极性,又具有一定训练指导性。无论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构建,还是训练遣词造句,学习表情达意,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六、想像联想丰富,续写改写课文

有些课文,往往会省略部分情节,这时可以让学生对省略部分进行补写。有些课文,特别是小小说之类的文章,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嘎然而止,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续写。例如学完《钦差大臣》,让学生续写《知道真的钦差大臣来了以后》。有些课文,作者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可以让学生改写成第三人称。同样,第三人称也可以改写成第一人称比。如学完白居易的《观刈麦》,让学生分别以小说中的老妇人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去真实地感受到旧社会的繁重租税带给人民的痛苦。有些课文还可以进行长文缩写,短文扩写,古交今写等形式,这样的作文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训练了学生的想像力。

七、活用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思想

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如果老师还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这种情况下,老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引导他们另辟蹊径得出新颖的观点。例如:学完了《愚公移山》,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的特点,谈谈愚公应不应该移山,然后可以拟写《愚公不应该移山》、《愚公,我喜欢你的执着》等作文题目;学完了《曹刿论战》,可以拟写《肉食者谋之之我见》等等。这些作文训练是沿着同传统观点和习惯看法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巧用课文结尾,训练写作思维

课文的结尾,如果能够加以巧妙应用,却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另一个很好的开端。笔者认为,巧妙地借助课文的结尾来训练写作思维,无疑也是对教材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如学习了毕淑敏的《一厘米》后同学们可以补充新内容,合理插入新情节,把这一内容补写出来。通过补写训练,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了创新思维。

总之,在每一堂语文课中,教师如能创设种种情境,适时地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作文训练,让学生“一吐为快”, 一定能解决了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难题,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课文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