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与问题的主要成因探析

2017-04-10 22:47朱正南
社科纵横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院校高职

朱正南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福建 南平 353000)

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与问题的主要成因探析

朱正南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福建 南平 353000)

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但又普遍存在着自我要求不高,进取精神不足,自律意识缺乏,学业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成长环境差的比例较高,对自我普遍缺乏科学理性认识,以及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等,如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仅关系着高职学生个人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社会健康发展与和谐安定。

高职生 思想状况 主要成因 探析

一般高职院校是指相对于本科院校、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和中心城市高职院校而言,由一所或几所中专升格而成,办学历史不久,在每年招生入学中处于没有能力选择考生弱势地位,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的发展中的学校,这些学校的生源高考分数普遍在二、三百分,办学规模仅仅维持在3000人左右。学生主要来源于高考分数下游的学生和部分面向中专的高职单招学生,从学业成绩来说他们是95后大学生这个庞大群体的最底层者,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殊性群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心理状况怎样、是什么原因导致学业成绩落后于同龄人,怎样才能更好因材施教,加强教学针对性、科学性,是这类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2016年3月,我们对大一、大二具有代表性专业的学生中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政治思想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97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31.9%;女生407人,占68.1%。其中,上学时最长为乡镇的学生占47.9%,地级城市的为13.5%,省会城市的为6%;直系兄弟姐妹数量2人的占63.6%,3人以上的为12%,独生子女的为24.4%;父母亲中最高学历为大专以上的仅占7%,高中学历的为21%,初中文化的为44%,小学文化的为8%;选择父母关系紧张、或是父母很少关注过我的成长、或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有36.4%。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大体掌握了当前高职生的思想状况。

二、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表现

(一)政治思想状况—— 正面、健康、向上,但对政治和社会发展关心的自觉程度不够

广大高职生在政治思想方面,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高职生信任和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盼望早日实现、满怀信心,并要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学占了73.8%;对中国的未来,认为前途光明,会越来越好,充满信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同学占了90.2%;对要“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表示赞同的占了91.2%;认为“社会安定是个人幸福和事业发展的保证”持赞同意见的占了86.5%;选择自己希望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忠诚的爱国者”和“遵纪守法的公民”的比例合计为98.4%。

在看到广大高职生在政治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国内外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的关心情况,选择非常关心的仅占22.4%,选择关心很少或不关心的高达59.1%;认为“只要自己过得好,有关国家、社会等政治大事,与己无关的”的学生也占了17.8%。此外,高职生还普遍存在着理论素养低,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人文知识匮乏现象。

(二)道德观念——认同主流价值观,但知与行不统一

对于“诚信”问题,认为“现在人们普遍不讲诚信”的不到5.6%,认为“谁诚信,谁吃亏”的不到4.3%,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究诚信的”占了39.5%,认为“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但是我要讲诚信”和要“重视对不诚信行为的整治”的认同占了50.6%。在看待纪律与法规问题上,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遵纪守法,就是规范公民的行为,更好维护大家权益”的占了82%。在对待寝室卫生和内务问题上,认为要“相互配合,彼此遵守规则,努力搞好”的占了75.5%。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问题上,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的”的占了67.8%,对“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持赞同意见的高达95%。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道德生活持有正面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态度,这表明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己经认识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学习活动中,他们又不乏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考勤弄虚作假、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这表明他们在社会道德观念上虽然具有很强的是非观念,但是落实到自身具体行为上,不少人还存在着“知而不行”,或“知而错行”状况。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在“知”上下功夫,更要在“行”上做文章,把思想道德教育具体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的养成教育中。

(三)人生观——务实向上,但努力程度和进取精神不足

对于“上大学的主要期望”,选择“学会一项技能,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占了78.6%;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认为要“既来之,则安之,努力学好”的有60.9%,表示“喜欢这个专业,想在这个领域做出一番事业”的有31.4%;在人生问题上,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累计达70.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的有50.3%,选择“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也占了22.6%。可见,广大高职生在人生的重大问题的选择判断是成熟的、务实的、积极向上的。但是落实在行动上,又普遍存在着厌学、做事浅尝辄止、得过且过的现象。问卷中认为自己“怕苦怕累怕失败,还不如一切随缘吧”的占了32.1%,认为学习和生活“都提不起兴趣,什么都不想干”的也有11.1%。

(四)高职生的日常消费、人际交往和心理状况

调查显示,高职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用主要在800元上下,有11.5%的同学生活费用,主要是靠亲友、助学贷款,或自己勤工俭学来解决。在生活费用中,除吃饭花费外,用于交话费和上网的费用为35.4%,穿着打扮的为33.2%,购买学习资料的为19.2%,网龄在5年以上的为63.8%,有55%的同学上网没有明确目的或用来娱乐,有11.5%的同学表示上网是为了帮助学习,有22.6%的同学是为了浏览新闻。认为自己与同学相处还可以的占了75.4%,很好的有16.2%,不太好的有6.5%,很不好的有2%。对最符合自己经常情绪的选项中,选择快乐的为25.3%、平静的为38.6%、无聊的为25.9%、郁闷的有3.8%、烦躁的有6.4%。当心情很不好或遇到重大人生困惑的时候,有81.2%的同学会寻求父母、同学、亲友、老师帮助,有12.2%的同学表示不找任何人,有6.6%同学选择其它。

三、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一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状况,一方面,呈现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基本一致的特点: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其特殊性。主要是:文化基础差,对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关心不够;自律意识不强,知行常脱节,纪律相对散漫;自我要求不高,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现象较为普遍;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但辨别是非能力普遍缺乏。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成长环境差的比例较高

调查材料显示,学生来源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有31%,非独生子女家庭占75.6%;父母亲中最高学历为大专以上的仅占7%;认为“父母关系紧张”、或是“父母很少关注过我的成长”,或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有36.4%。家庭的贫困、父母关系紧张、良好家教的缺失,以及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教育资源劣势的农村学校,使他们不仅从小在教育环境、成长环境上就落后于人,限制了他们在学业上的更好发展,还在心灵上给这些学生蒙上了屈辱、自卑、孤独无助、自由散漫的阴影。因此,这些高职生相对于其他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更渴望爱更需要爱、更渴望尊重更需要尊重的群体,高职教师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关心他们的命运,因势利导,不断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发现和真诚赏识他们成长中的进步,使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得到充分呼醒,并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是这类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

(二)普遍对自我缺乏科学理性认识,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

科学理性认识自我,是一个人增强自信心,并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从而生成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内在驱动力的前提。一般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更多从小在得过且过和不如人的环境下长大,缺乏良好的家教和引导,他们中很少有人对自己和未来,进行认真思考与谋划。调查中,当问及“与人相比,您认为自己最大的长处”和“最大的不足”是什么时,有60.3%的同学表示没有认真思考,有30.5%的同学在选择上相互矛盾。在未来人生奋斗目标问题上,选择“不清晰不明确”和“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累计也达56.4%,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稀里糊涂就长大了。由于对自我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他们常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更多看到的是自己身上的落后、缺陷与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了甘于落后,进取精神普遍不足的心理,表现在学习上常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导致他们学业成绩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引导他们

四、结语

科学理性认识自我,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扬长避短,奋发有为,做最好的自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差距引起的失落感

一般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暂,学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相比其他的专科、本科院校,存在着不足和差距,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学生上高中时的教育环境,因此,不少高职生一进校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困惑感和不信任感。从升学的愿望看,他们也是希望自己能考上本科院校,甚至是名牌大学,但升学考试成绩的不如意,愿望落空,迫于家长、亲戚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面对现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在无奈、仿徨和痛苦中走进学校的。因此,高职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脚踏实地,学好一技之长,掌握好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基本功,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意义重大。

(四)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

“95后”高职生是与中国互联网同步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从小玩耍娱乐和排遣孤独寂寞靠的是互联网游戏、与人交往联络靠的是“QQ”、平常学习和作业用的是“百度”寻找答案。他们既有这个时代青年人所具有的视野开阔、个性张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特征,但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不良危害在他们身上也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表现,由于他们中的更多人从小缺少管教,一些同学网络成瘾,手机上网须臾不能离手,使他们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一些人形成了自我封闭、对人不信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缺乏兴趣和冷漠的“网络性格”。此外,网络上的各种暴力、色情、欺诈、金钱至上等不良信息,也使得一些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是非观念模糊,价值取向错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促进专业素养的生成,并在光怪陆离的网络社会里,进一步提高鉴别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永恒课题。在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关系着毕业生个人事业能否顺利发展,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的社会健康发展与和谐安定。从事高职教育的每个教师,都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根据高职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路,转变观念,紧紧围绕社会需要与高职生的实际成长成才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探索和构建起符合高职生实际与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相适应,既服务社会需要又服务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人格、自尊心、兴趣、需要等非智力的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自身专长、个人禀赋与实际,放眼未来,积极构筑起支撑对学习、对人生、对未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促进他们在自我发展、自我进步、自我提高方面,形成巨大的、持久的内在驱动力,若此,则民族幸甚,职业教育幸甚,职教生幸甚。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2]田建国.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5-3-25.

[3]罗时茂.素质教育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299.

[4]王悦颐.教育的全部在于唤醒[J].教育艺术,2012(7).

G641

A

1007-9106(2017)06-0167-04

* 本文为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A类课题。项目批文:闽教科[2015]15号;项目编号:AS14882。

朱正南(1964—),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生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