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纪实电视节目社会效果探究
——以《人世间》为例

2017-04-12 05:50杨文婷
数字传媒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世间纪实医患

杨文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医疗纪实电视节目社会效果探究
——以《人世间》为例

杨文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纪录片《人间世》通过全纪实的手法,到与疾病抗争的特大战场——医院的人生百态中获取素材,还原医疗本来的样子,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也为构建和谐包容的医患关系搭建平台,重建医患双方的信任。同时,该纪录片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方针,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出努力。

《人世间》 医疗纪实 医患关系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让社会大众真实地了解中国医疗、中国医生,积极响应相关号召,并广泛的参与到建设社会良好氛围中来。纪录片《人间世》作为纪实类的医疗健康主题作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成功的宣传和引导社会大众正确对待医患关系。

纪录片《人间世》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策划制作,摄制团队扎根于上海市多个医院,历时将近两年,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和温和善意的表达,致力于构建包容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该纪录片于2016年6月11日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百视通新媒体平台、看看新闻网等播出,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反响,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6,《人间世》的微博话题量超过2400万。一些网友看完节目后留言,“缓解医患关系的一股清流,大爱无言”“医患的真实关系是:与病魔抗争同一战壕的战友,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7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人间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正在热播的十集纪录片《人间世》,通过记录发生在医院里的医疗故事,还原了真实的医患关系,展现医院里的人间百态;纪录片正视现代医学面临的问题与局限,直面生与死等敏感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8月发布的《中国媒体融合传播影响力榜》上,《人间世》位列第十四。

一、展现最打动人心的真实,感受人性的美好

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节目中真实的情感表现既能够给浮躁的现代人提供精神慰籍、情感食粮,也能够提高纪实作品的感染力、表现力及其价值力。《人间世》能够受到广泛的好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真实。通过对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等人物的写实拍摄,发掘出每个人身上的亮点、情感,与常规的对医生“妙手回春”的宣传不同,不光呈现医疗光鲜亮丽的一面,也呈现了失败、无能为力的医疗案例,让人们直面死亡,直面医学的“不完美”。医院只有实战,没有演习。遇到抢救不回来的病人,医生会懊恼,会难受。同时手术的成功,也会让医生无比喜悦。不论是重症室医生们轮流用体温为紧急抢救的患者温暖从血库紧急调配过来的又冰又凉的救命血浆,还是夫妻强忍失去爱子的悲痛在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下“同意”那两个字的瞬间,亦或是因连续做手术累得在手术台上手指抽筋却一次又一次重返手术台的葛均波院士,让绝大多数观众看后表示更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和无奈,用真诚重建信任。正是这真实发生的暖心的一幕幕,让观众们深深动容,清晰的展现出人性的美好。

二、搭建和谐包容的沟通桥梁,传播医患正能量

病痛之间总是牵扯着医患关系,我们既看到了现实的无奈,也看到了每个人的努力。医患关系,信则两利,疑则两伤。《人间世》记录了作为患者的我们未曾有机会看到的一幕幕:医生们为了患者病情反复讨论,甚至在会议上激烈争吵的画面;抢救失败了,患者却发来感谢信表示理解的画面;医生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焦急的患者家属一遍遍解释病情的画面等。纪录片正是通过这些朴实无华的镜头和配音,记录医护人员全力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背后的故事,不回避任何社会问题,直面医生的从业现状,传播出医患之间的正能量,把握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髓,帮助医患双方了解彼此的顾虑和感受,搭建医患双方沟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努力。

三、懂得合理利用急救资源,用了解增进理解

纪录片中摄制组跟拍了由医生、司机和担架员三人组成的急救小组,记录了他们繁忙辛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从全程纪实拍摄中折射出了急救资源的紧张和现实的种种无奈。有时候我们经常埋怨急救车为什么来的那么晚,却不知道有很多我们不能预见的情况。有时候很多家属要求把病人送到较远的“三甲医院”,却不知这无形中增加了急救的风险,甚至很多时候叫不到出租的、感冒发烧等小毛病的、家里吵架的都叫救护车,更有甚者叫了救护车又自己跑去医院,害的救护车白跑一趟,从而影响了下一位叫救护车病患的接诊速度。纪录片让观众看到了急救车真实的运行现状,学会理解急救车的种种突发状况,也让社会大众去学会合理的利用有效的急救资源,把时间留给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

四、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精神

媒体作为舆论导向的总舵手,要把镜头对准群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影响力。纪录片《人间世》经常在每一集结束的时候,根据本集主题对医生或者是患者进行一个简短的采访。在这些采访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如病患家属谈到来医院看病时间长了,发现医患关系并不是像社会上那些负面新闻报道的一样;医生呼吁广大民众在逝世以后捐出自己合格的具有活性的器官;医生体现出对医学事业、医患关系的信心。通过这些简短的采访,引导观众们对“医”的思考,让观众们觉得真实、不做作。同时纪录片自然的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体现了当代和谐包容的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正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瑞金医院急诊部的主任说:纪录片播出后,如今再遇到难的病人,作解释容易了。

五、媒体要做人民力量的挖掘者,创新传播方式

创新传播形式才能凝聚民众心力,《人间世》除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还积极主动的借助新媒体,利用百视通新媒体平台、看看新闻网等来引领新的舆论场。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建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8月底,《人间世》在全媒体的各类发稿总浏览量超过5500万,看看新闻APP同步上线总点击超过了1300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朱燕点评:“该片借助电视和互联网的传播热议,激发了舆论对当下中国人看病难、看病贵,而医护人员常被误解指责等问题的深度思考,为医疗保障这样的基本民生问题提供了理性关照。”作为一部纠偏,客观的纪录片坚持发扬优良传统和积极创新相结合,为讲述好中国医患故事、传播好正能量声音、唱好时代主旋律作出更大贡献。

古人云:“医者,父母心。”这是古人对医者道德修养的精辟之谈。要想让和谐的医患关系形成气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单单仅靠医生和患者,它需要我们“医”“患”“媒”的共同努力。做好医疗舆论宣传,需要很多像《人间世》这样优秀医疗纪实类纪录片,通过走近医院、走近手术室、走近医患,让公众看到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挽留生命的不懈努力,解除大众对医生的神化认知,让大家更加了解医院、医生、疾病,从而为建设和谐包容的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22

A

2096-0751(2017)04-0011-03

杨文婷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人世间纪实医患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砚边纪实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