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对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7-04-13 08:30肖玉娥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本院医师依从性

肖玉娥

(曾都市人民医院,湖北随州441300)

--医院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对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的促进作用研究

肖玉娥

(曾都市人民医院,湖北随州441300)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对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 345例患者入组观察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0例患者入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并就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7例发生医院感染事件,7例事件全部经临床医师上报,上报率100%;对照组18例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但仅有14例经临床医师上报,4例因多种原因未上报,上报率72.22%,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制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人员培训及卫生标准预防、规范技术操作、正确处理医疗废品等措施;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以促进了本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病例上报;依从性;医院感染上报率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不仅涉及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治疗,更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谐。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基层医院上报医院感染意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6年9月1日发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能够有效监管医院感染上报情况,提高医院意识,促进医疗水平提升[2]。本研究对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后,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变化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 345例患者入组观察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后收治的780例患者入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来自本院ICU、产房、儿科、透析中心、口腔科及内镜室等科室,对照组780例患者中男430例、女350例,年龄8~70岁,平均(39.7±5.8)岁,观察组2 345例患者中男1 207例、女1 138例,年龄10~75岁,平均(41.2±6.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分析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前后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情况,并统计上报例数和实际感染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7例发生医院感染事件,7例事件全部经临床医师上报,上报率100%;对照组18例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但仅有14例经临床医师上报,4例因多种原因未上报,上报率72.22%,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2.2611,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较为复杂,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其不仅涉及到许多环节和领域,更是多学科、多层面的管理工总。再加上管理人员未重视起医院感染管理上报工作的重要性,不熟悉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流程和工作步骤,导致医院发生感染事件后,相关人员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很多医院为了保证自身的医疗名誉,当发生医院感染时可能采取压制、隐藏的手段,这些手段的泛滥也使得医院医师、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情况不重视,导致医院感染情况失控[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院开始实施感染管理信息化,根据卫生部要求建立了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Cl ient server结构,将现有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多个系统结合起来实现了医院感染病例网上直报、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控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信息发布等功能。突破了原有的手工上报方式,提高了及时性,在院内发生感染的24 h内,医师便可通过工作站将感染病例情况通过直报窗口上报,并可针对特殊感染病例进行电话和网络报告[4]。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专职人员可通过检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控系统、对有前兆征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完成对医院感染的前瞻性操作。另外,通过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医院可随时反馈各类信息,便于医护人员随时查看,以此实现了对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信息的发布[5]。例如:可设立细化专栏,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专栏、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理规范、每月质检通报专栏、热点关注专栏、交流互动专栏等内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7例发生医院感染事件,7例事件全部经临床医师上报,上报率100%;对照组18例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但仅有14例经临床医师上报,4例因多种原因未上报,上报率72.22%,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样显然说明,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以后,医院感染率显著降低,且上报率也显著提高。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前,医院感染监测与上报主要依赖现场调查、周转病例分析、手工纸质报告等方式,并且在过去,医院感染上报缺乏有效的前瞻性干预措施,再加上医疗任务较重,手工填写会造成人员不足、上报漏洞等情况,也不排除有个别医师和医院为提高自己荣誉和医疗水平,可以隐瞒和压制感染病例上报的可能。特别是低资历的医师,漏报是主要存在的现象,再加上医院没有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未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流程和具体操作流程,致使感染病例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上报,上报质量较差,从而影响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也较低[6]。

自提出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来,为解决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前瞻性的检测和预警管理,以专业化的信息软件和系统,同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特点和要求,设立多个接口或模块,于2013年12月后正式投入使用了信息化的感染管理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我院各科室医生无需到专业科室或机构领取上报名单,无需进行级层传递工作,仅需进入系统登录相关端口进行操作,填写、对照、确认后即可提交。此时,系统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预警条件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形成预警列表。为改善临床医师医院感染上报依从性,我们还制定了一眼感染管理信息化的干预措施[7]。首先,要充分发挥各个科室控制感染工作人员的职能,将其与医院感染管理上报率绑定起来。其次,该系统还实现了感染病例上报情况信息提醒,所有感染病例负责的相关医师必须在7 d内上报完成,否则会发出警报信息。而超时的病例或漏报的病例要与该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人员绩效挂钩。

除了信息化的建设意外,还应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和考核,如发现迟迟未上报的医院感染疑似患者,应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医师进行处理,并上报,促使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医师做出共同的上报和处理意见。最后,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使其具体化,并向医院领导建议设立权责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和人性化的制度。以此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平台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医院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8]。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人员培训及卫生标准预防、规范技术操作、正确处理医疗废品等措施,促使本院医院感染逐渐降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后,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逐渐提高,促进了本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1]朱欢.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 2010,16(3):82-83.

[2]伦志坚,梁玉婵,朱洁梅,等.信息化管理对医院感染上报依从性的持续改善作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 (21):5406-5408.

[3]黄荔红,游荔君,王佳,等.医生自愿报告医院感染病例认知情况[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231-232,234.

[4]殷瑾,张群,陆燕,等.医院感染实时预警系统的实践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31-2532.

[5]刘守成,王永辉,程华,等.影响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学,2013,19(9):1439-1440.

[6]赵会杰,王力红,张京利,等.应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 4836-4837,4840.

[7]张文梅.质控关键环节在推进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2014, 23(15):419-422.

[8]阮春香.质控关键环节在推进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124,封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10

猜你喜欢
本院医师依从性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