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恭维语运用的性别差异

2017-04-13 09:21彭学修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恭维两性性别差异

彭学修

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汶川,623002

四川方言恭维语运用的性别差异

彭学修

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汶川,623002

在社会交际中大量运用恭维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恭维语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性别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女在四川方言恭维语的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是男女对恭维语的认知作用以及恭维方式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方言恭维语使用的频率与动机、恭维的具体内容、对待恭维的态度、恭维词语、恭维方式场合等方面。

恭维语;四川方言;性别差异

1 问题的提出

恭维是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言语行为,恭维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这已为诸多学者所认可。Jane Sunderland在《Language and Gender》中就有关语言与性别的具体差异以及社会原因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1]。Ann Weatberall在Gender,LanguageandDiscourse中分别对男孩与女孩以及男士与女士对话中的差异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男性与女性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会发生不同的言语变异,而且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2]。

四川方言作为使用人数较多的方言,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性别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男女两性在使用四川方言恭维语时的差异。

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调查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60人,女性70人。被调查者均是阿坝师范学院中四川方言的熟练使用者。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男女使用恭维语的频率以及目的,男女恭维语使用的具体内容,男女恭维对方时所使用的词语情况,男女对使用恭维语的态度差异,男女在恭维方式上的差异和在恭维场合以及特定恭维语使用上的差异。

3 调查结论与分析

3.1 男女两性使用恭维语频率与动机的差异

男女两性进行交际时主动使用恭维语的比例差异较大。被调查女性中经常主动使用恭维语的比例较低,只有4.5%,说明绝大多数女性在交际活动中不会主动使用恭维语。而男性使用恭维语的频率较高,调查数据表明有50%的被调查男性会主动使用恭维语进行交际。

以时下颇为流行的社会称谓语“帅哥”与“美女”为例。34.1%的被调查女性认为“帅哥”只是交际中的普通称谓,31.8%的女性认为只有在有求于他人时才称呼其为“帅哥”,而刻意称呼“帅哥”的比例为只有2.3%。而80%的男性认为“美女”这一称谓语只是一般性的称谓语,有求于他人时称呼“美女”的比例为20%。由此可见,女性称呼对方为“帅哥”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就使用恭维语的动机而言,女性认为恭维语是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的比例为56.8%,男性为60%,这说明男女都较为关注恭维语在交际中的巨大社会作用。54.5%的女性因“帅哥”一词是时髦的流行语而使用,70%的男性因“美女”是时髦流行语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这其中45.5%的女性认为确实是因为交际中的男性因为高大英俊而称之为“帅哥”,30%的男性也因为对方的确是颜值较高而称之为“美女”。这说明诸如“帅哥”与“美女”之类的社会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恭维语的性质与特点。

3.2 男女两性恭维语具体内容的差异

男女两性恭维对方的具体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女性较多恭维男性的品行,比例为77.4%;其余恭维的内容依次为男性的能力、幽默感、学识、气质、外貌、个性魅力、社会地位、英雄气概以及事业心与责任感。男性较多地恭维女性的能力与气质,二者比例均为70%;其余恭维的内容依次为女性的品行、学识、容颜、个性、财富与社会地位。除此之外,女性之间互相恭维的具体内容还包括服饰、化妆品、外貌、气质、能力、 学识、个性、身材、品行、皮肤、发型、男朋友、成就、朋友圈、学习成绩、交际、财富、包包、职业、年龄、学历、身高、配饰、身高、性格、家庭背景以及孩子等。这反映了女性对恭维的认知更为深刻,女性之间恭维语的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3.3 男女两性恭维时使用其他词语的差异

男女两性恭维时其他词语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代词、叹词、称谓语以及辅助语等词语使用方面。

43.2%的被调查女性认为女性更喜欢用第一人称以及第二人称赞美他人,譬如,“哇,你的裙子好漂亮啊!”男性则更喜欢用第三人称或者非人称结构来赞美,比例为60%。恭维语中使用叹词以引起他人注意,包括被恭维的人和其他在场的人,如“哎哟”“哎呀 ”等。被调查女性中43.18%使用叹词,56.82%不使用叹词。被调查男性中70%使用叹词,30%不使用。男性使用叹词的比例大于女性。

恭维语中的称呼语都带有尊敬的意味,也有直接称对方姓名的,通常用于同辈人或老朋友之间。用亲属称谓的,一般提升对方的辈份,并且与指示代词组合使用,如“这位爷”与“这位老哥”等。也有通称的,一般是在相对正式场合下[3]。被调查女性中有43.18%使用称呼语,56.82%不使用称呼语。被调查男性中70%使用称呼语,30%不使用。男性使用称呼语的比例大于女性。被调查女性中80%使用辅助语来提及与恭维语相关的事实情况,20%不使用辅助语。被调查男性中60%使用辅助语,40%不使用。女性使用辅助语的比例大于男性。

3.4 男女两性对恭维语的态度差异

男女两性对恭维语的态度略有差异。女性对交际对方使用恭维语的态度,主要有感谢(52.3%)、欣赏(34.1%)、自贬谦虚(9.1%) 以及不在意(9.1%)。男性对对方恭维语的态度是感谢(60%)、欣赏(40%)、怀疑(30%)、自贬(10%)。从调查数据看,男女对于对方恭维语的态度较为一致,感谢与欣赏的态度占比重最大。女性有9.1%的对交际对方的恭维语采取了毫不在意的态度,而30%的被调查男性则持怀疑的态度。

3.5 男女两性具体恭维方式的差异

被调查女性中52.3%喜欢将恭维的对方置于群体之中加以恭维,例如,“你们这些学霸真厉害啊!”22.7%的被调查女性喜欢利用俗语进行比附。15.9%的女性喜欢通过移情进行恭维。而被调查男性中50%喜欢通过自贬的方式进行恭维,20%的喜欢通过移情方式进行恭维;利用俗语隐喻以及将恭维的对方置于群体之中加以恭维的比例各为10%。由此可见,男女具体恭维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女性倾向于将恭维的对方置于群体之中加以恭维,而男性则倾向于通过自贬的方式进行恭维。

3.6 男女两性对恭维语的认知差异

男女两性对恭维语的认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认为恭维语具有拉近交际双方距离开启话题的作用。另外,被调查女性中27.3%的认为恭维语可以鼓励他人,夸大他人的成绩,从而给人以信心。18.2%的认为恭维语具有讨好他人的作用,15.9%的认为恭维语具有寒暄的作用,9.1%的认为恭维语可以回报他人的帮助,对对方行为及效果予以肯定与赞美。被调查男性中10%的认为恭维语可缓解矛盾而转移话题,20%的也认为恭维语具有讨好他人的作用。

3.7 男女两性恭维场合与特定恭维语使用的差异

恭维语的体现方式主要为个别恭维与群体恭维、直接恭维与间接恭维、正面恭维与反面恭维。被调查女性中65.9%的喜欢个别恭维的方式,34.1%的喜欢直接恭维的方式。被调查男性中喜欢个别恭维的方式与直接恭维的方式均为50%。男女对他人的爱好、专长、修养等优点给与正面语言加以恭维的比例较接近,分别为68.2%、70%。在特定的言语环境和背景下使用反语来赞美某人或某事的比例也极为接近,其中女性比例为31.8%,男性比例为30%。使用间接恭维的方式的比例,女性为52.3%,男性为60%。使用直接恭维方式的女性比例为47.7%,男性为40%。调查数据表明,男女两性在恭维语的具体体现方式上具有一致性,差异不大。

4 结 语

语言运用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恭维作为人类较为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女两性在恭维语的运用方面具有较多的共性,譬如,男性与女性都认为个人的品行能力最值得人们去肯定和赞美,反映出人们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男女两性对使用恭维语的态度也极为一致,都持感谢与欣赏的肯定态度。在实际交往中男女两性都会使用一定的叹词、称谓语与辅助语来进行恭维活动。而且,男女对恭维语的认知也极为一致,也就是说恭维语具有拉近交际双方距离的作用,以便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恭维语也具有讨好他人和利用他人的功利性作用。就恭维方式而言,男女都喜欢个别恭维与间接恭维,都喜欢对他人的爱好、专长、修养等优点给予正面恭维。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初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主动使用恭维语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女性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在交际中不能过于主动,否则就显得不够稳重矜持。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文化对于现代女性的交际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相对而言,男性就较为主动一些,不受社会某些固有规则的束缚。第二,女性在使用恭维语进行交际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仅以时下的流行称谓语“帅哥”与“美女”为例得出初步结论:为数不少的女性在有求于男性时便称之为“帅哥”,而绝大多数男性把“美女”作为一般的称谓语来看待。第三,女性恭维语的使用范围较男性更为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足以说明女性更加善于运用恭维语来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保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而男性则较多地关注于女性的能力、气质、容颜、个性、财富与社会地位。第四,女性运用俗语以及隐喻对他人进行恭维的比例高于男性,而男性通过自贬的方式提高他人价值的比例高于女性。

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证实了Eckert和McConnel-Ginet的活动社团(Community of Practice,CofP)理论的普遍性。活动社团是指聚在一起共同从事某一活动的群体[4],譬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与群体活动中,男女都经常使用较为一致的四川方言恭维语来进行交际。恭维一个女孩长得漂亮,男女都喜欢用“长得巴适”“好乖啊”“乖惨了”等之类的恭维语来交流。恭维一个人长得好看,都喜欢用“登独”“受看”“光生”等四川方言词语。

恭维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同时也与交际的具体情景与活动的具体内容有关。在某些特定的交际场合中,男女在恭维语的使用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共性。总之,通过调查数据对比,发现男女在四川方言恭维语的使用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正确认识语言运用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1]Jane Sunderland.Language and Gender[M].London:Routledge,2006:1-8

[2]Ann Weatberall.Gender,Language and Discourse[M].London:Routledge,2002:1-6

[3]孙新爱.汉语恭维语分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2):36-37

[4]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7(5):40-41

10.3969/j.issn.1673-2006.2017.12.014

H031

A

1673-2006(2017)12-0057-03

2017-09-28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方言中的称赞语”(16SB0283)。

彭学修(1971-),山东日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修辞学。

刘小阳)

猜你喜欢
恭维两性性别差异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