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晚明民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7-04-13 23:40薛韩刚徐振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斗争研究

薛韩刚,徐振戎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近四十年晚明民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薛韩刚,徐振戎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近四十年以来,学术界对于晚明民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文章主要从晚明民变原因的探讨,社会阶层视角,社会管理体制,新理论与新方法的运用等等,对这一学术领域做学术史的梳理和考察。

晚明民变;社会阶层;社会转型;

晚明民变作为晚明社会转型的标志性现象,一直是明史乃至中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来为史学界所关注,并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对晚明民变的研究,有助于总结晚明民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推动晚明民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为明史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20世纪以来,最早涉及晚明民变的研究著作是梁启超先生发表的《中国奴隶制度》[1]该文首次提到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民变问题。其后,梁氏的学生谢国桢先生发表的《明季奴变考》[2]主要运用阶级方法,分析了奴仆发展的原因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关系,对其性质也进行了分析。孟森先生的《读明季奴变考》[3]与谢国桢先生观点不同,认为奴变虽有“阶级斗争之形似,其不可概论也”。进入40年代,李文治先生出版的《晚明民变》[4]一书,以民变为标题,但此处民变主要指山陕地区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主的明末农民起义军。与今日学界定义的“民变”概念有很大区别,这也体现出当时学术水平下未能对“民变”和“农民起义”的性质作出区别。同一时期,受到西方社会经济学方法影响的傅衣凌先生发表的《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组风潮》[5]中认为明清之际,闽西与赣南各地发发生的大小暴动和土地问题有直接关联。在其《明季奴变史料史补》[6]中,主要通过搜集徽州、广东、福建三地的奴变史料,为我们能够理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性与东方型家内奴仆的长久存在提供了社会根据。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学界兴起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问题大讨论,形成了史学界所谓的“五朵金花”。其中,重要的方面即明中晚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民变问题也作为萌芽期的社会典型现象而受到重视,出现了大批优秀成果。代表性的著作如傅衣凌先生的《明代苏州织工、江西陶工反封建斗争史料类辑——附论手工业劳动者在农民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问题》[7]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经济方面,介绍了在明后期,东南地区手工业工者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口号,要求解除封建束缚等等。随后,刘炎先生的《明末城市经济发展下的初期市民运动》[8]、尚钺先生的《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及其增长》[9]、齐功民先生《明末市民反封建斗争》[10]、陈守实先生的《谈“永禁机匠叫歇碑记”》[11]、汪槐龄先生在《明万历年间的市民运动》[12]、傅衣凌先生的《明末南方的“佃变”、“奴变”》[13]等等都对晚明民变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我国的史学界对于晚明民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分析的方法,认为晚明民变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初生的市民阶层对于封建主义的反抗,并指出民变加速了封建国家的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初步意识到,民变与农民起义在性质上的不同,为后续的民变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时期晚明民变研究也呈现出意识形态过于浓厚,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从而缺乏对对民变生成复杂的机理的梳理和更为全面的理解。

从1978年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明史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并涌现出了大批的关于晚明民变的研究成果。

1 晚明民变原因的探讨

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明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阶级关系变得复杂,从而引起了社会事件的多发。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如傅衣凌先生发表的《明清时期的阶级关系新探索》[14]中认为,在明清时期,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开始萌芽、地主经济和农民经济发达,从而构成了封建经济的多样化。因而这时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方式有时都是多样的。林正秋先生发表的的《明代杭州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斗争》[15]中通过介绍明代杭州经济以及商业的发展,认为在明代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人数和力量逐渐壮大起来,在嘉靖年间,由于市民与手工业工人们受到官僚的压榨,进而引发了一场民变,民变对明代的封建统治以及东南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毛佩琦先生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16]592中主要通过介绍明代中后期的民变、奴变和兵变的社会现象,分析了民变发生的原因,认为在明中后期,由于江南地区城镇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勃兴,使得市民阶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不断的增加。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明神宗陆续向全国各地、特别是向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派遣了大批矿监税使,矿监税使名义上开矿,实际勒索民财,最终引起民变。吴迪发表的《明代后期江南城镇的群体抗议事件》[17]中认为明代中后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而导致了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引起了当时城镇居民思想意识的进步。这就使得市民们敢于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而组织起抗议行动。

沿海地区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区域,由于其经济地理位置突出,万历年间,在全国各地反对矿监税使斗争中,福建漳州海商首先掀起反对税监高泉的斗争,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关于这一问题,代表性的著作如,林仁川先生发表的《明代漳州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海商反对税监高宷的斗争》[18]以及吴光耀先生发表的《明代市民反“海禁”斗争述略》[19]主要通过介绍了明代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及其过程,分析了海禁斗争产生的原因,认为在明代中后期,东南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海外贸易发达。在嘉靖年间,由于气候干旱的原因,人民走投无路,惟有犯禁入海,寻求生存。明朝封建专制政府竟却反诬人民为“海贼”“海寇”,引起了民变。张桂林在其《税珰高寀乱闽述略》[20]论述高寀在福建地区横征暴敛的不法行为。苏惠苹在其《海洋社会变迁下的福建官绅与海商——以高寀事件为中心的考察》[21]主要以高寀事件为中心,介绍福建官绅在维护海洋经济社会秩序方面的作为,对海商地位大幅度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万历时期,由于万历皇帝的贪财,派遣大量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名义上负责开矿,实际上搜刮民财,引发了以城市手工业与商人为主体,部分官员支持,全民抵制苛捐杂税的行动。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如李可先生发表的《略论云南明末“民变”与“矿税之祸”》[22]主要介绍了云南民变的原因、过程、影响和特点等问题,认为在明中后期,由于云南的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明神宗派杨荣担任云南矿监税使。杨荣在滇期间肆意开发矿产,以掠夺金银。而且税上加税,最终引起了民变。万揆一先生发表的《明万历间云南的抗暴斗争》[23]中主要介绍了明万历时期,贺世勋等带人民反抗杨荣斗争的这一过程,从而反映了晚明政治的腐败。

2 社会阶层视角

社会阶层理论作为分析晚明民变重要方法,对于我们了解晚明民变阶层有着重要意义。

韩大成先生发表的《明代城市研究》[24]4387中主要通过介绍民变的主要形式,认为万历时期民变斗争的参加者包括了城市的各个阶层,其中既有宗室、官僚、士绅、富人,也有诸盐商、诸铺户、诸行户、豪商、土商、煤户、窑户、机户、雇工脚夫和小手工业者、小商贩等。他们在反抗矿监税使时目标一致,但其最终目的却不是一样。即前者是为了维护封建法纪;后者则是为了反重税、反掠夺、反迫害,使自己得以存在与发展。

学界普遍认为,新生的市民阶层与晚明的民变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联,同时也使得晚明民变具有转型的意义。代表性的著作如林正秋先生发表的《明代杭州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斗争》[15]中主要分析了市民在参与这场斗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韩大成先生发表的《明代城市研究》[24]415-439主要介绍了市民斗争的表现形式(如城市人民反矿监税使的斗争),认为民众在打击矿监税使的嚣张气焰中起到重要作用。陈学文先生的《明代一次市民意识的新觉醒一万历十年杭州兵变和民变研究》[25]中主要介绍了万历十年杭州兵变和民变的过程,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为由民众参加的民变是一场政治斗争,要求废除绪绅官宦富豪的特权,要求平等,它要比反矿税监的斗争高出一个层次。傅衣凌主编,杨国祯、陈支平著的《明史新编》[26]中认为市民在组织这场斗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苏州民众在市民颜佩韦的号召下,集中数万人,抢救被阉党逮捕的东林党人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学界普遍认为,大部分的农民起义与农民反抗,往往都是由于地主阶级的压迫导致的。代表性的著作如南炳文先生发表的《从“三言”看明代奴仆》[27]主要通过从冯梦龙短篇小说集“三言”中,搜集了其中关于奴仆的资料,并结合其他文献,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认为明代奴仆之所以数量庞大,墓本原因在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包括封建国家和私人地主的剥削),使农民十分贫困,经济上经不起波折和打击,稍有意外,就不得不被迫卖身,最后引发奴变。其后由傅衣凌先生主编,杨国祯和陈支平先生著的《明史新编》[26]461-473为我们介绍了奴变发生对江南经济造成了破坏。毛佩琦先生在《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16]596-599中认为明中后期,南方广大地区发生的佃农抗租运动激烈和普遍的原因是,随着国家赋役的不断加重和土地兼并的不断加剧,大量自耕农破产,使得租佃关系得到迅速发展。地主勒索佃农的另一种常用手段,是强迫佃农提供实物或劳役等形式的附加地租,从而引发了佃变。部分学者也认为,晚明时期的奴变与佃变同样也是社会转型标志性事件。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樊树志先生发表的《明清的奴仆与奴仆化佃农》[28]主要为我们指出奴仆化佃农与佃农之间的异同,而且分析了其斗争的目标,索取卖身契约,实际上是对落后的世仆制度的一次猛烈的冲击。赵骥先生的《明季奴变原因新探》[29]主要分析了明代奴变发生的原因,认为明代的重赋政策和优免制度致使江南地区投献成风,使得主奴之间政治地位经济力量发生变化,促使奴变爆发的社会内因。顾诚先生在其《明末农民战争史中》[30]328文中论述了南方的佃变与奴变。认为地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生活要求而日趋腐化,不断加重了对佃户的压榨,增加剥削量从而引起佃变。同时也认为江南奴变的发生是在明末农民战争的感召下爆发的,也是这场社会大变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部分官僚、知识分子以及东林党人在民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如李洵先生发表的《明末东林党的形成及其政治主张》[31]中认为东林党对于反对贵族大地主的矿监税使掠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邹时炎先生发表的《略论湖广市民反对陈奉的斗争》[32]中认为一部分官吏、知识分子同情或者参加了市民反对陈奉的斗争中产生了重要作用。许大龄先生发表的《试论明后期的东林党人》[33]中也认为东林党人是大地主集团的反对派,他们代表了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东林党人始终是反矿税监的出使和反阉党的,也得到过群众的支持。邓泽森先生发表的《试论东林党人在晚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34]通过介绍东林党人在明时期的参加的主要政治活动,认为东林党在反对神宗派遣矿监税使中,揭发矿税使的罪行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张永刚先生发表的《东林党的实学思想及政治理念》[35]中认为东林党人最可贵的政治表现是领导市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矿税斗争,代表了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东林党人、知识分子、部分官僚虽然参加了民变,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政权的统治。代表性的研究如刘志琴先生《试论万历民变》[36]中通过探讨明万历年间城市居民反抗矿监税斗争的过程,以及对其性质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万历时期的民变,基本上是由官员领导的群众运动,无沦是手工工人、小商贩还是工商业主,只能追随官员士大夫。但却没有自己的口号和纲领,指导思想没有越出封建纲常的藩篱,斗争不具有政治上的要求和反封建法制的性质。王天有先生的《万历天启时期的市民斗争和东林党议》[37]通过介绍万历时期的民变的参与者,认为东林党人同情市民斗争,但不是新兴市民阶层的代表。虽然他们都反对明神宗派矿税监开矿征商和阉党黑暗统治,但二者的出发点和基础绝然不同:一个是阶级的对立,一个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的矛盾。

3 社会管理体制

晚明民变与明朝的社会管理体制产生了相互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学者也多有探讨。

学界普遍认为,国家管理主要职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而民变的发生对于政府的管理职能产生了重要的。代表性的研究著如陈学文先生发表的《明代一次市民意识的新觉醒一万历十年杭州兵变和民变研究动》[25]主要介绍了在明万历十年三月至五月间,杭州曾经发生兵变和民变,史称“浙二乱”,以及其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认为民变的发生打击了明政府对城市管理的一些不合理制度,使政府采取一些让步措施,实施城市管理的一些改革。杨三寿先生的《万历矿税大兴被迫害官员补正》[38]主要对矿税大兴期间被残害的官员进行考证,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明神宗矿税大兴在政治上已使明王朝的统治失去官心、军心、民心,其专制统治政权已陷于解体,进一步明王朝已进入衰败时期。商传先生在其《关于晚明城市民变的几点思考》[39]中主要从晚明政治变动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入手,认为晚明城市民变不是传统意义的阶级斗争,而是社会转型期的群体事件。它是复杂社会关系与利益冲突的结果。从单纯经济问题向复杂社会问题转变、国家管理缺失与权力异化是引发“民变”的原因。随后,商传先生在其《走进晚明》[40]144中主要区分了民变与人民起义的不同,同时作者也认为“社会群体事件”的多发,是社会转型时期难以避免的事情,随着社会转型而形成的新的利益的格局要求国家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利益分配格局。

学界普遍认为,维护地方秩序作为社会治安的重要方面。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如徐进、赵鼎新在其《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41]作者主要通过对万历年间苏州和武昌的民变发生比较,探析为什么苏州民变历时仅为五日,而武昌民变却前后拖了两年才得以根本解决;为什么两地民变有着如此不同的发展?最后认为苏州民变得以迅速解决主要因为该地科层在税使进驻后仍保有着自主性,从而为其理性处理民变提供了可能,武昌当局则因为在税使到来后丧失了这些能力从而使民变走向激烈。

4 新理论与新方法的运用

最近几年,随着西方新方法与新理论的引入,部分学者通过运用心态史学、微观史学以及其它方法对晚明民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心态史学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人群的精神状态。这一方法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如吴建华先生发表的《“民抄”董宦事件与晚明江南社区的大众心态》[42]通过对松江“民抄董宦”事件叙述,认为晚明江南地区的精英群体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政府管辖的措施和效果,而且通过参加“合郡公揭”的形式来影响普通民众的行为和心态。陈江先生在其《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江南生活》[43]358主要介绍了苏州在万历和天启时期的两次民变,并对这两次民变做出了分析,赞扬了江南各社会阶层联手反抗专制强权的精神,显示出日益增强的地方意识,通过传记墓铭、小说传奇以及口耳相传对心目中的英雄大加赞扬。

巫仁恕先生在其《民间信仰与集体抗争:万历承天府民变与岳飞信仰》[44]主要用新的方法,以城隍及东岳神信仰为例,分析明清时期,市民运动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介绍了万历二十八年所发生的承天府反矿税使引发民变。利用新的史料,并且以地域性的角度来分析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认为既非反对矿税政策,也非移民潮下的结果,而是反对宦官与其参随及司房等。同时认为,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即当地的地方信仰——岳飞庙对民众聚集以至形成民变,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韩国学者吴金成先生在其《宦官与无赖:反“矿税使”民变的再检讨——兼答巫仁恕先生承天府民变的认识》[45]在其中作者认为反矿税使的民变参加者复杂多样,但是能团结起来,是因为受到阳明学,庶民文学和演剧的发达,西学的传来,利用城城隍庙庙、玄妙观等寺庙活动的增加。定期市的急剧增加引起的市场共同体的成长,使庶民意识逐渐高扬,城市居民的社会意识逐渐凝聚在一起。

近些年来,部分学者通过运用微观史学的方法,对民变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的著作如王家范先生在其《祁彪佳:任期短促的苏松巡按》[46]主要通过祁彪佳苏松巡按经历为主,反映17世纪的江南经济,社会问题如乡村时有“民变”发生,进而反映了晚明吏治腐败。

此后,巫仁恕先生在其著作《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47]中主要借用了西方社会史学家查尔斯·蒂利,将其定义为集体行动。主要研究的对象以明末清初的“民变”为研究对象。使用的方法以史籍记载为基础,借鉴西方新文化史、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诸学科的理论进行阐释,应用量化分析、集体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明清城市民变的历史背景、领导人与参与者、行动模式及城市民变的各种不同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自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于晚明民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以下趋势:在史学方法上,受社会思想变迁和中外史学交流的影响,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逐渐向社会史,社会经济史方法转变,更加关注民变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结构性分析,近年来受西方新文化史的影响更是出现了一批从文化角度考察民变的研究成果,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的学者也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禁锢,呈现出更丰满的论述,在史学理论与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这样的趋向也使得学者对民变的关注逐步由阶级矛盾转向关注其社会转型意义。

同时晚明民变研究也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研究方法上,仍然缺乏综合各个学科的全面性的解读和研究。从研究的广度看,由于延续资本主义萌芽讨论的理路,学界对于晚明民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万历时期,相对忽视崇祯时期的民变研究。如上所述,研究万历时期民变的论文达40多篇。而涉及崇祯时期的民变仅有5篇,实际上就笔者所见崇祯时期民变,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民变更为频繁,其转型时期的特征也更为明显,值得学界加以重视。从空间区域上来看,由于东南地区经济分化水平相对较高,转型意义更为突出,因此对于民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尤其是苏松地区,而相对忽视其他地区的研究。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晚明时期中国逐渐参与到正在形成的世界体系中,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对于民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专题性的研究。

[1]梁启超.中国奴隶制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5,5(2):527-528.

[2]谢国桢.明季奴变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2,12(S1):1-25.

[3]孟森.读明季奴变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2, 12(S1):25-27.

[4]李文治.晚明民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1-5.

[5]傅衣凌.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组风潮[C].//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17-476.

[6]傅衣凌.明季奴变史料史补[C].//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477-486.

[7]傅衣凌.明代苏州织工、江西陶工反封建斗争史料类辑——附论手工业劳动者在农民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4,3(1):75-81.

[8]刘炎.明末城市经济发展下的初期市民运动[J].历史研究,1955,12(6):29-59.

[9]尚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及其增长[J].历史研究,1955,6(3):85-134.

[10]齐功民.明末市民反封建斗争[J].文史哲,1957,3(2):38-46.

[11]陈守实.谈“永禁机匠叫歇碑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7(7):5-8.

[12]汪槐龄.明万历年间的市民运动[J].历史教学,1959,6(6):23-27.

[13]傅衣凌.明末南方的“佃变”、“奴变”[J].历史研究,1975,10(5):61-67.

[14]傅衣凌.明清时期的阶级关系新探索[C].//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57-375.

[15]林正秋.明代杭州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斗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4(2):55-58.

[16]毛佩琦.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592.

[17]吴迪.明代后期江南城镇的群体抗议事件[D].云南大学,2014.

[18]林仁川.明代漳州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海商反对税监高宷的斗争[J].厦门大学学报,1982,6(2):80-85.

[19]吴光耀.明代市民反“海禁”斗争述略[J].江汉大学学报,1984,6(3):95-100.

[20]张桂林.税珰高寀乱闽述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0,7(2):140-144.

[21]苏惠苹.海洋社会变迁下的福建官绅与海商——以高寀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闽台文化研究,2014,9(3):22-29.

[22]李可.略论云南明末“民变”与“矿税之祸”[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89,3(1):81-86.

[23]万揆一.明万历间云南的抗暴斗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2):27-29.

[24]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15-439.

[25]陈学文.明代一次市民意识的新觉醒一万历十年杭州兵变和民变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1992,4(2):61-64.

[26]傅衣凌,杨国祯,陈支平.明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1-473.

[27]南炳文.从“三言”看明代奴仆[J].历史研究,1985,12(6):55-65.

[28]樊树志.明清的奴仆与奴仆化佃农[J].学术月刊,1983,5(4):68-73.

[29]赵骥.明季奴变原因新探[J].齐鲁学刊,1994,3(2):96-100.

[30]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中[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328.

[31]李洵.明末东林党的形成及其政治主张[J].东北师范大学科学集刊,1957,6(3):156-169.

[32]邹时炎.略论湖广市民反对陈奉的斗争[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6(3)49:-53.

[33]许大龄.试论明后期的东林党人[C].//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处论文组.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54.

[34]邓泽森.试论东林党人在晚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J].江汉大学学报,1994,2(1):95-102.

[35]张永刚.东林党的实学思想及政治理念[J].江淮论坛,2006,2(1):128-130.

[36]刘志琴.试论万历民变[C].//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处论文组.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695.

[37]王天有.万历天启时期的市民斗争和东林党议[J].北京大学学报,1984,4(2):61-71.

[38]杨三寿.万历矿税大兴被迫害官员补正[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2):26-29.

[39]商传.关于晚明城市民变的几点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1,9(5):213-218.

[40]商传.走进晚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41-192.

[41]徐进,赵鼎.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7,1(1):1-21.

[42]吴建华.“民抄”董宦事件与晚明江南社区的大众心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3(1):83-88.

[43]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江南生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58.

[44]巫仁恕.民间信仰与集体抗争:万历承天府民变与岳飞信仰[J].江海学刊,2005,2(1):126-133.

[45][韩]吴金成.宦官与无赖:反“矿税使”民变的再检讨——兼答巫仁恕先生承天府民变的认识[C].//田澍.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11.

[46]王家范.祁彪佳:任期短促的苏松巡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11(6):34-43.

[47]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6.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ResearchonMingDynasty's Civi l Change inRecent 40Years

X U E Ha n ga n g,X U Z hen r on g
(Gu i z ho u N o r m a l U ni v e r sit y,Gu i ya n gGu i z ho u550025)

F o r ne ar l y f o ur d ec ad es,the a c ad emic ci r cles h av em ad e gr e a t a chie v ements in the st udy o f ci v i l ch a n g e in M in g Dy n a st y.T his p a pe r m a inl y d isc u sses the c au ses o f the r e v ol t f r omthe l a te M in g Dy n a st y,f r om the v ie w o f soci a l cl a ss,soci a l m a n ag ement s y stem,u sin g ne w theo ry a n d ne w metho d, a n a l yz es a n d st ud ies the a c ad emic histo ry o f this f iel d.

C i v i l C h a n g e in L a te M in g Dy n a st y;S oci a l C l a ss;S oci a l Tra ns f o r m a tion

K248

A

1672-2094(2017)03-0090-06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7-03-10

薛韩刚(1990-),男,陕西韩城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中国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代社会经济史。

徐振戎(1991-),男,四川宜宾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中国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经济史。

猜你喜欢
斗争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与谎言斗争到底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