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17-04-13 23:40杨要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杨要杰

(河南教育学院学工部,河南郑州450046)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杨要杰

(河南教育学院学工部,河南郑州450046)

职业化背景下,研究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路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党和政府持续给力是前提,社会认可支持是基础,高校加强建设是保障,辅导员全力以赴是关键的四位一体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路径。

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年来,党和政府及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多次出台文件和政策,支持鼓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高校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高校辅导员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能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最大潜能,从而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辅导员职业仍存在职业认同不强、队伍不稳定、晋升机制不畅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职业化背景下探索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仅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育人的现实需要。

1 党和政府持续给力是前提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16文件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等五个文件,不仅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配备比例、选聘标准和方式、职称评聘、培训培养、条件保障和管理考核等,还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原则、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保障措施等。尤其是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不仅进一步增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丰富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明晰了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职责边界,指导和推动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更有力地推动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为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然而《标准》实施两年多来,大部分高校虽然按照文件精神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制度执行的力度、落实的效果还不尽人如意,如《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能力标准》的具体措施。”但各地高校制定落实具体措施的并不多。再如《能力标准》中提出将高校辅导员职业根据入职年限划分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辅导员划分等级,入职三年和五年的辅导员没有什么区别。正确的政策措施颁布后,执行力起决定因素。高校辅导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要党和政府继续给力,充分利用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作用,积极运作,持续关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如出台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指导意见,加强督查检查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求得实效等,为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社会认可支持是基础

职业认同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学基础,更是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社会认同感低,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主要因素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上仍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辅导员工作是临时性的,辅导员岗位没有技术含量的,是谁都可以干的闲杂岗,这种错误的认知或舆论导向在社会生不断蔓延,影响年轻辅导员的价值判断,使得辅导员一旦时机成熟就“脱离苦海”,辅导员的心理不稳定,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辅导员队伍越不稳定,人们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有看法,形成了恶性循环,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因此,首先,全社会要改变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的陈旧观念。全社会重塑高校辅导员“具有高校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良好形象,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定位,充分尊重高校辅导员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付出的劳动成果。其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如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不仅在高校辅导员群体里产生良好的声誉,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最后,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党和政府对高校辅导员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无形中让辅导员承担了过重的教育责任,不能将大学生出现的思想、心理、就业等问题完全归咎于辅导员,辅导员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普通一员,有些事情不是辅导员的力量所能决定和改变的。

3 高校加强建设是保障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为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仍也看到一些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力度不强,落实政策不力,具体措施不多等现象,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辅导员归属感不强,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如果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校都不重视,或者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工作状态,那么高校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鉴于此,高校尤其是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首先,高校及主要领导要转变观念。思想认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和成效,高校及主要领导要彻底转变“辅导员是一种临时职业、辅导员工作谁都可以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是一种职业,它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更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彻底改变辅导员工作“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轻视,忙起来忽视”和“遇到重大事件就觉得重要,事情过后就觉得可有可无”的现象,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殊任务,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应切实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其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给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建立完善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解除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其次,高校要切实落实上级政策措施。华中科技大学童文胜副教授曾指出:“纵览国内众多高校,能够完全遵照党的政策,按照“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学校依然不多。”[1]如前所述,《能力标准》的颁布实施,为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政策导向,各高校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全面落实《能力标准》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制订贯彻落实《能力标准》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努力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最后,高校要积极创新机制,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当前,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的顶层设计,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职业能力发展机制的构建,学术研究和工作交流平台的搭建等,均需要各高校结合实际加强完善并不断创新。我们欣喜看到,部分高校已经出台了《辅导员职称评定细则》、《辅导员非领导职务晋升办法》,搭建了如“辅导员之家”、“辅导员学术研究会”之类的学术、工作经验交流平台,这些创新的做法为高校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了基础。

4 辅导员全力以赴是关键

高校辅导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辅导员自身。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2016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上曾指出:“广大高校辅导员要着力提升理论素养,不断增强职业能力,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2]这正是高校辅导员实现可持续发展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首先、辅导员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理论水平并不是各种相关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经过后天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辅导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前提。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更要精于专业,按照《能力标准》中指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选定主攻方向,针对某一个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精于专业,勇攀辅导员专业高峰,真正成为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和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其次,辅导员要强化自我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关键在于内塑自我人格。强化自我管理能力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自己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恪守职业道德,锤炼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情系学生健康成长,献身教育事业,以优良作风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注入正能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再次,辅导员要努力提升职业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的实践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动力,更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强劲引擎。辅导员处在实践的第一线,自身的工作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实践,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因此,辅导员一定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科学持续地开展广泛、深入的工作实践,避免机械的“低水平机械劳动”,通过实践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水平,从而提升职业能力水平。此外,辅导员也要充分利用高校与地方干部交流的机会,参与地方挂职锻炼(如河南省开展的高校团干部到县区级挂职副书记),密切接触社会,从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增加才干,提升职业能力。最后,辅导员要不断反思总结,优化发展思路。总结反思典型案例对于解决实践中类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辅导员工作身处学生工作一线,遇到的典型案例较多,应善于反思总结,在反思总结中发现问题,厘清思想,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反思总结的重要性,更要并将反思总结培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

[1]童文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困境,光明日报[N],2015-06-16.

[2]杜玉波.提升理论素养增强职业能力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6,(03).

AStudyon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of Col lege Counselorsunder the Backgroundof Professional ization

YAGNYa o j ie
(H en a n E du c a tion I nstit u te,Z hen gz ho u H en a n450046)

U n d e r the ba c kgr o u n d o f p r o f ession a lism,it is o f gr e a t si g ni f ic a nce to st udy the p a th o f s u st a in ab le d e v elopment o f col le g e co u nselo r s.B a se d on the c urr ent sit ua tion o f the const ru ction o f col le g e co u nselo r s,this p a pe r p u ts f o rward f o ur k e y p a ths f o r it,the contin u o u s s u ppo r t o f the p ar t y a n d the g o v e r nment,the soci a l r eco g nition,the st r en g thenin g o f col le g es’s const ru ction,a n d theh ardw o rk o f co u nselo r s.

C ol le g e C o u nselo r s;S u st a in ab le D e v elopment;Pa th

G645

A

1672-2094(2017)03-0119-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7-03-22

2016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 K L-2016-2381)的阶段成果。

杨要杰(1979-),男,河南郾城区人,河南教育学院学工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