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和反思
——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2017-04-13 23:40宋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设幼儿园幼儿

宋扬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甘肃成县74500)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和反思
——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宋扬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甘肃成县74500)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幼儿园的走访和调查,深入分析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认识及实践中的误区。文章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所应遵循的原则为指导,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审美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目标,提出相应的措施,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改进的思路。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误区;反思

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各种场所的设施、材料,它是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精神环境是指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令其身心轻松愉快的亲切温馨的气氛。因此,建立符合幼儿身心成长特点以及具有幼儿园教育特色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本文针对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本地区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1 幼儿园环境创设在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

(一)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解为物质环境创设,忽略了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在走访幼儿园的过程中,让我最先感受到的,就是不太和谐的教学氛围。其中一所幼儿园,当我刚走进校园,就被一间教室里幼儿的吵闹声和老师的吼叫声所吸引。隔窗一看,只见老师气红了脸,正在教训一排被罚站的幼儿,而其他坐着的小朋友依然在交头接耳。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其余幼儿园也是很常见的,据老师解释:由于一个班人数较多,若不用训斥的方式是无法管理幼儿的。当我问起这样会不会让幼儿感到难过时,老师表示:她们经常采取这样的方式,孩子已经习惯了。但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教育环境是否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一所好的幼儿园,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各种丰富的物质材料、美观的高楼教室和优质的玩教具,更应该体现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氛围、开放的园所文化、以及教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我想,对幼儿来说,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环境比起物质环境更加重要。

(二)将环境创设狭隘的理解为空间的布置,忽略了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在笔者所调查的众多幼儿园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就是将幼儿园空间环境装饰美观,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幼儿基本不会参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也不会和创设的环境做有意义的互动。部分幼儿园即使会定期让家长和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其实质也是把任务分配给家长,让家长协助园方完成对环境的布置。环境创设的主体是幼儿,“参与性”[1]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所谓“参与性”就是要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和环境产生互动,从而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类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与环境融为一体,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解为材料装饰,忽略了“自然”因素的重要性。

也许是地处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总是在不断向发达地区看齐。高档的玩教具、先进的设备,似乎这样才是先进和现代化的体现,而草地、沙子、小水沟和泥土这些本土特色都是落后的象征。其实,喜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幼儿园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会了多少所谓的“知识”,而是快乐的成长。是能否在这小小的环境的影响下,对世界充满探知的欲望。所以,那沾满泥土的双手,与大自然毫无隔阂的接触,才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源泉。

2 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实践方面存在的误区

2.1 盲目跟风,缺乏地域特色

在调查过程中,当地县幼儿园的一面攀岩墙引起了我的注意。据该校教师介绍,她们在参观了几所大城市的幼儿园后,借鉴其经验,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域设置了能锻炼幼儿感觉综合的攀岩墙。但是这面攀岩墙明显已弃用很久,已经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并且与该幼儿园的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由于这所幼儿园是当地最早的公立幼儿园,最早选址时确定在老城区远离街道的一条巷子里,随着新城区的重新规划,老城区的这条巷子逐渐显得狭小拥挤。近些年,入园儿童越来越多,校园却无法扩大,导致户外活动成为该幼儿园最大的问题,甚至连课间操运动都要逐班分开才可以进行。试问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种需要开阔空间才能进行的户外运动,其存在的意义有多大?

其实,每一所幼儿园都会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环境的创设不应盲目跟风,而要体现该地区的地域特色。尽管欠发达地区在经济、设备等方面远不如发达地区,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却不必和经济的发展画上等号。当地盛产的玉米棒子、可爱的松果、核桃、麦穗、麦秆等特色农作物,都可以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物质材料。相对于攀岩,我们幼时喜爱的滚铁环、打沙包、跳皮筋、踢毽子、跳方格、捏泥人等可增进儿童体能、手脚握力、平衡感、高度适应、专注力、进取心、手眼协调及韵律感的游戏可谓是不错的选择。

2.2 环境中缺少幼儿的痕迹,缺乏“童趣性”

在我走访幼儿园的过程中,有这样的印象:幼儿园外环境的装饰整齐、得体、美观、大方。墙上挂着的各类作品都精巧细致、装裱美观,却总觉的缺少了一点“童趣性”[1]仔细研究后才发现,这些作品下面的标签上都写着某某教师的名字,幼儿的作品却很少出现,即使有也大都粘贴在教室内部。问其原因,可总结为:幼儿的作品笔触稚嫩、线条凌乱、略显粗糙……总之,悬挂或粘贴在室外会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殊不知,正是这些稚嫩可爱、色彩夺目、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恰恰具有成年人作品中所缺失的那份童趣与纯真。曾经看到过一幅儿童画作品《太阳和月亮手拉手》,没有任何着色,纯线描表现。孩子这样阐述她的作品:“因为,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太阳会凉快一点,月亮会暖和一点。”[2]虽然粗陋稚拙,却如同儿语一般天真可爱。都说幼儿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体,那这样的环境怎么能缺少幼儿的痕迹?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3]所以,这些充满爱与情感的作品,才应该是幼儿园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3 装饰材料和装饰手法陈旧,缺乏新颖性

如前所述,在走访的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所选取的材料和表现手法还是较为常规和陈旧的,多以绘画作品和粘贴作品(豆子粘贴、布贴、毛线粘贴等)为主,缺乏新颖性。

现如今,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材料层出不穷,越来越丰富,编制类、工艺类、染制类。如幼儿可以使用的手工材料:软木板、扭扭棒、藤编球、竹编簸箕、脸谱、毛绒球、原木片、小纸伞等;或是生活中的各类旧物品,如鸡蛋托盘、一次性餐盘等都能制作出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作品。但这些丰富的材料在当地幼儿园的运用率是很低的,仅有极少数幼儿园开始意识到并逐渐开始使用。

对于幼儿来说,感受和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材料,也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只有感受丰富的材料,才能开阔幼儿眼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只有接触到丰富的材料,才能不断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4 忽略活动区角的创设,幼儿缺少生活体验

活动区作为一种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区”,近年来被幼儿园普遍采用。无论是室外形式多样的活动区角,还是班级内部较为固定的活动区角,都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可操作的、能激发其活动意愿的空间,使得幼儿在自由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1]。因此,例如娃娃家、小吃店、小超市、图书角、美工区、建构区等活动区角,以其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活动方式深得幼儿的喜欢。

笔者在2016年9月去西安参加为期4天的“名园观摩”活动,期间共参观了5所西安市著名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活动区角的创设:建构区内,孩子们面对各种材料,相互讨论,仔细研究;生活体验区内,孩子们学习切菜,煮菜,共同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小超市内,孩子们推着手推车,拿着钱包,认真地挑选货物;小吃街上,“顾客”的点菜声,“老板”的叫卖声……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交流、表达、各种生活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但在我走访的当地幼儿园中,却没有一所注重活动区角的创设,除了特定的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以外,幼儿无法参与到他们喜爱的角色扮演与生活体验中去获得各类经验与知识。这其中或许存在很多客观的因素,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片面理解。

2.5 材料的堆积,缺少“自然”因素

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自然”因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拿当地来说,地处甘肃南部,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这里尽管经济相对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却山清水秀,景色优美,自然环境优于很多大中城市。但这种优势在当地幼儿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我所走访的几乎所有的幼儿园,看到的都是琳琅满目的各类装饰,彩色的楼房、精致的墙面,连室外活动的场地也都是千篇一律的水泥地面、瓷砖、橡胶跑道,看不到一点自然的因素。高大挺拔的大树、清脆悦耳的鸟鸣、清澈见底的小溪……这些原本是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却只有通过书本或图片去认识。园区绿化是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内容之一,很多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在仅有的空间内求得一片绿地,而当地的幼儿园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小孩子天生就是喜欢花花草草、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小巧可爱的小动物的。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在的生活环境对他们造成的伤害。”[4]幼儿园是孩子幼儿时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要想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给他们一片“自由”的环境。

综上所述,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之所以会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究其原因,是因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要想创设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优秀的幼儿园环境,就必须走出这样的误区。

3 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反思与措施

3.1 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综合教育能力

与物质环境相比,精神环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但它对身处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的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乃至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因此,除了为孩子创设优越的物质环境以外,更应该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结合,发挥其综合影响力。

和同事曾参观一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幼儿园,这是一所以“优雅”著称的幼儿园。走进园内,干净明快的装饰、富有质感的桌椅、郁郁葱葱的草地尽收眼底。当然还不止这些,当穿着优雅的园长正在跟我们说话时,草地上突然响起了清脆的歌声,只见身穿同样衣服的老师们站成一排,手里托着放满水杯的盘子,轻轻的唱着歌,而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听到歌声后,陆陆续续朝老师跑来,并且不忘微笑着向我们问好,老师摸着孩子的头,面带微笑,把水杯放到孩子们的手里……这一幕愉快又温馨。据园长介绍,在这里,没有嘈杂的喊叫声、哭闹声,有的只是悦耳的歌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我想,在这里,“优雅”已经不只是表面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精神氛围,是深入孩子们心中的一种态度和习惯。

当然,精神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怎样,良好的精神环境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结合起来,才会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能力。

3.2 因地制宜,创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更应该以适合孩子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园本特色。只有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创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幼儿园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目的。在一次对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了解中发现,尽管农村幼儿园有很多户外设备相对落后,但却具备城市幼儿园所没有的特点,就是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幼儿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花草树木、泥土沙石。其中有一所幼儿园,在教室背后有一大片闲置的泥地,教师们就带领幼儿将泥地开辟成了种植区,孩子们亲自播种,浇水,看着种子发芽成长,最后结出果实。可想而知,对于幼儿来说,这种亲身的体验是比任何图片上的知识都更加宝贵的。

3.3 强化幼儿的参与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如何才能让环境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当幼儿参与到环境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为环境的创作做出贡献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和环境互动,关注环境的变化。[3]

曾经看待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关于“季节”的主题墙饰创作中,教师们把“秋天的落叶”这一主题交给幼儿考虑。教师首先准备好材料,发给幼儿每人一片用旧挂历剪好的“落叶”(幼儿如果愿意自己剪更好)。接着教师让幼儿设想“如果你是一片落叶,你会想些什么?”并要求幼儿将他们的情感用简单的脸谱画在落叶上。幼儿经过一番讨论,各自在落叶上画上了不同的脸谱,有高兴的、发愁的、哭泣的……,当师生共同把这些不同表情的落叶贴在大树上以后,这件作品很快从周围环境中凸显出来,成为幼儿知觉的对象。在约一周的时间里,幼儿们自发地围在“大树”前议论:有的说:“我离开大树妈妈会难过的,因为孩子不应该离开妈妈”,有的说:“我离开大树妈妈会很高兴,因为只有我走了,新的树芽宝宝才能长出来”,还有的说:“我落在地上,就会变成有营养的泥土,围在树妈妈的脚下,让妈妈长的更壮”[5]……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材料,引导、启发幼儿参与设计,让幼儿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从而使幼儿获得情感体验。

当地幼儿园应该改变思路,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当中,让幼儿的创作体现在环境的各个角落,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增强自信心,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4 开阔眼界,丰富教学资源,让幼儿在体验不同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应该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让教师多走出去看看,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新事物,接触新事物,并把适合当地幼儿园的新资源,尤其是各种各样新颖的材料及时引进,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在体验不同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3.5 加强幼儿园活动区角的创设,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幼儿园应该在正确理解活动区角的基础上,加强对活动区角的创设。利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创设出幼儿感兴趣的区角。但值得注意的是,区角之间应安排合理,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成为摆设。要让幼儿在真正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3.6 凸显“自然”因素,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长

曾看过一篇关于德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文章,文中提到:在德国所有的幼儿园,没有一个规整而气派的塑胶场地,或是宽阔而平坦的水泥场地。除了大型组合式的运动设施以外,场地上全都是可以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这些材料刺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多样化经验,在他们的创造组合中变换着花样地满足了肌肉运动、认知建构、交往合作等发展的需要。例如,其中玩水的设施极其粗朴,一个裸露水管的水龙头和几个木箱、几条V型的木板槽,孩子们可以任意组合,通过各种办法,相互配合搬动水槽,移动木箱,在游戏中体验蓄水、引水、水的流动状态以及水与其他材料之间关系。

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更应该利用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不要刻意去破坏现有的草坪、树林、沙丘和泥地,应该充分利用并尽量扩大园内的自然环境,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使之成为幼儿园环境中的一部分。幼儿是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而自然的环境才是最有益于孩子发展的。种植的花草、圈养的小动物,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尽情游戏,感受大自然的乐趣,在不断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同时,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

[1]杨枫.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2):08-12.

[2]王麟侯素文.幼儿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11.

[3]富生翠.走出误区消除盲区——幼儿园环境创设之我见[J].教育观察,2015,4(02):68.

[4]李蕖.幼儿园环境创设应增加自然因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56-57.

[5]谢秀丽张加容.走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J].学前教育研究,1998,(04):18.

责任编辑:张隆辉

G617

A

1672-2094(2017)03-0125-04

2017-03-07

宋扬(1983-),女,甘肃成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及幼儿美术。

猜你喜欢
创设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