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的反思

2017-04-13 23:40郭兵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中职

郭兵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遂宁629000)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的反思

郭兵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遂宁629000)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应试教育理念的遗存、以及部分学生就业观念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在学习期间做好职业规划,以致于在毕业后较长时期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可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来讲甚为重要。对此,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课题为立足点,通过对其教学问题的分析,从而就完善其教学方案设计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反思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新型教学科目,这门课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学校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定就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平衡人才市场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其开课时间相对较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其本身指导中职生就业的实效性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国职业学校负责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需要高度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挖掘该课程教育潜力,结合中职生就业需要和人才市场发展现状,对其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总结和反思。

(1)开展教师下企业的活动,让教师更加深刻地了解各个行业的具体行业规范和思政要求,并使教师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

1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传统授课模式不认可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在开设职业规划这门课程之后,其在教学时基本都是依据专业课程或者是部分选修课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或者是结合PPT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对知识理论进行简单的讲解[1]。但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中职生在选择学校或者是专业时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基本都是由家长作主完成这项工作,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到中职学校后,还不能自觉地制定自我职业规划,从而导致其养成了一种为了应付学校课程和考试而被动学习的思想观念,最终使得这种依靠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职业规划教学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中职生的充分认可,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自然也就不高。

1.2 缺乏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现代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职业规划课程尤其如此。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不能意识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只会照本宣科,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对课程本身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计划和实施进行改革,开展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游戏的教学项目中培养职业规划的正确观念,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确立人生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面试内容和注意事项的时候,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创设教学情景,自己当成考官,让学生进行面试演习,这样可以积极的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也有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利于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教学教育,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主要任务探索,教师给予学生适当教学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在学习期间的优缺点,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让其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对于分析就业形势、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难度较大的任务,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教学计划,对课堂中的每一步都进行详细的推敲。对提问环节和讨论环节进行具体的项目设计,以此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在日后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同其他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中职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学目的。

2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较为经典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能够收获较好的课堂效率。这就表明学生学习的特性:对于死记书本知识难以提高兴趣,而对于具有故事情节的案例教学就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创新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将教学计划的实施,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之中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展他们的课外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职业规划课的展开是为了帮助当代中职生更好的了解职业和社会,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创业和择业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学生在掌握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具有启迪、问题、引导等特质的经典教学案例之中,从而让学生在主动解决、了解、分析案例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4]。

以当地政府为主导,联合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优化升级农村的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应用提供物质保障。另外,完善和建构农村现代信息传播渠道和平台,把经济发展最新资讯、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等及时发布和传递给广大居民,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使信息化技术深入人心。

2.3 善用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2.2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形成反腐败压倒性态势,但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不敢腐的治标效果得到了初步实现,但不能腐的制度制约和不想腐的治本之策依然尚未形成。基于已有的治党成效和党面临的现实状况,党中央提出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一论断,具有科学理论指导性和强烈现实针对性,对于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有效应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就职业规划这一科目来看,其对教师专业理论基础的要求相对较高。但当前大许多中职学校该课程教学工作基本都是由思政辅导员或者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缺乏必要的授课经验,更没有就业推介的实践经验,因此其教学效果必然差强人意。与此同时,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开设了职业规划课,但中职中职学校领导者和相关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其尚未根据此门课程的相关需要来构建相应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从而使得授课教师在工作期间难以获得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2]。这种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的匮乏,导致教师在讲授职业规划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时,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职业规划来讲,教学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它不仅是课程的基本要求,这也是在逐渐的反思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可以对学生的弱项进行具体的补充,改变以前的教学灌输式、大纲式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针对学生本会的知识进行讲解很容易造成他们对教学的兴趣丢失,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而将教学计划变得有针对性,可以有效的补齐学生的学习弱点,对他们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测评效果。作为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师,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不能被教材上的内容所禁锢,还应当从教学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入手,结合不同专业、性格特征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需要,不断的充实课堂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材知识的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在讲授《职业理想》这个教学内容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吸收原有教学中可取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依据学生的需求适当的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其所教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将相关知识理论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自行领悟这些知识理论包含的内涵[3]。

2.1 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突出职业规划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其中,wi为工资,F为固定成本,ci为边际成本,tij为冰山运输成本,Yj为j地区的总支出水平,μ为购买该产品的支出占总支出比例,Gj为地区j的价格指数,δ(δ>1)为异质产品的替代弹性,δ越大,越接近1,说明异质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大。

职业规划教学要求当代中职生能够从职业角度出发,认识自己和社会;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入手,规划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类型和个人发展途径;从推动自身发展的角度切入,了解将来相关职业对于从业者的各项要求,从而明确自己创业和就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从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就业方向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内容,了解自己目前的就业起点和最终的职业理想,从而有步骤、有计划的制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5]。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系统地了解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了解各个阶段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以便针对这些内容对学生在各个阶段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培养。此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了解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各项要求等内容对自己就业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全面了解自身和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最终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3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还同不同专业的教学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就职业规划这门课程来看,其在教学期间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较高。因此,相关学校课程管理者和该科目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新型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我展现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1]杨泽琳,周庆强,郭经宝.基于项目管理技术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03): 54-56.

[2]王海红.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6): 43-44.

[3]邓金.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J].吉林农业,2015,(02):118.

[4]李名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24-130.

[5]苏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项目教学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5):58-61.

责任编辑:张隆辉

G712

A

1672-2094(2017)03-0149-03

2017-04-24

郭兵(1974-),男,四川遂宁人,遂宁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中职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