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类社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017-04-14 19:46蔡新华,张丽娜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蔡新华,张丽娜

摘 要: 着眼于高职院校心理社团的现状,从心理健康调研、关注身心健康、提升心理调节能力、开展朋辈互助和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分析心理社团的积极作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出推动高职院校心理类社团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心理社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107-03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普遍关注,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共同冲击下,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压力应对、就业等方面产生诸多困惑,由此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国高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开设相关的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正面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仍然有待提升,为了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少高校倡导和支持大学生组建心理社团,倡导大学生建立“助人、自助、他助”理念,積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架构中,心理类社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学生群体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的联结纽带,心理类社团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发挥效能、怎样提升社团心理服务功能等,这些问题值得梳理。

一、高职院校心理类社团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秉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普及、宣传、引导、咨询、辅导等工作。其中,大学生心理社团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也是学生非常容易接触的平台。

1.专业指导,工作机制比较健全

全国有九成以上的高校(含高职院校)已成立大学生心理社团,主要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阶段。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部分对心理健康感兴趣的大学生于20世纪90年初自发建立“心理健康协会”、“心理素质拓展中心”等社团,基本上是学生自发组织,缺乏社团章程、活动场地和专业指导老师,故活动范围不大,影响力有限。

随着大学扩招,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教育部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就为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提供制度环境,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体指导社团,社团成为中心开展工作的渠道。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各高校也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在社团管理、运作、日常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有了制度保障和专业指导。

可见,大学生心理社团从无到有,从学生自发组织到具备专业指导,从内部交流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范围,彰显出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2.占据阵地,发展速度迅猛

心理类社团体现专业性,依靠心理中心的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辐射面较广,尤其是在新生群体中,推广中心的同时也宣传了社团,让学生知晓。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过程中,心理社团以学校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已发展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1]。

在这个第二课堂,社团学生是参与者,也是带领者,以一传十,受到感染的同时也能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参与,在团体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传送健康、向上的理念,倡导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的心理类社团在社团组织中有着自己的位置,一代代的传承,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

3.活动丰富,形成品牌效应

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自主开展契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活动形式主要有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手抄报、心理漫画、心理情景剧、心理趣味测验、主题素质拓展、团体辅导、手语舞体验、心理沙龙等等。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大部分高校循例开展的大型活动如心理情景剧大赛、户外素质拓展、心理漫画展、现场心理咨询等,均受到学生的喜爱。

心理社团在这些活动中均能发挥学生自主组织,参与体验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几乎每个高校都会有自己专属的特色与亮点,比如心理情景剧演出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的常规项目,通过学生的编排、表演、体验,引导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惑。不仅表演的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也能让台下的观众们有所触动,思考自己处理各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学会自助。

4.注重传承,凸显育心效能

心理社团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存在,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各项活动,具备专业特色,在主题上倡导正能量,在表达形式上注重引导性,在内容上聚焦大学生活的各类普适性心理困惑,具备一定的育心作用。

对于社团的学生来说,参与活动筹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能够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学习到如何从“同感”的角度开展工作,如何调转思维与其他成员沟通,如何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如何让活动产生最大化的育心能效。对于参与活动的普通学生来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心门”,让他们看到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还有全新的处理方式,传达一种育心理念。

二、高职院校心理类社团的作用探析

1.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新生入校后,通过心理普查为每一位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然而通过心理量表采集到的信息只能作为参考性依据,测查的结果不能保证全部涵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且部分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前来中心求助。

心理社团作为一个可以直接与广大学生群体接触的平台,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愿意坦露心声,可以作为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一个渠道;另一方面,心理社团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现实依据[2]。专职心理老师通过社团这个渠道,开展心理健康调研活动,对社团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开展简单的咨询接待活动,通过团体训练,把他们培养成能够独立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的团队,既能对学生建立长期的动态关注,又能及时引导、影响、开展教育。

2.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据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特征,在青年初期这个阶段,他们普遍开始关注自我的发展,探索关于自己的一切,心理社团开展的相关主题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关爱自我的健康意识。同时,专业指导老师也能针对性的提供专业性支持,指导社团根据大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专业性的活动。

大学生心理类社团主要是以开展活动的方式宣传、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同时配合中心做好常规工作。受到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影响,心理健康类活动的主题均以阳光、正面为主,在参与的过程中社团成员心理保健能力得到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提升。

3.发挥朋辈互助的力量,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大学生初入校园,容易出现普遍性的适应问题,很大程度上因为心理上难以转换“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部分学生会因为找不到归属感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而在大学加入社团是寻找归属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心理社团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用真心关爱成员,用热心感染成员,用诚心对待成员,无形中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有效的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中,也能通过观察、深入了解等方式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有意无意”的关心,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同学走出心理困境。

心理社团能够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作用,源于心理社团成员间的信任、尊重以及悦纳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态度,这种氛围会很快消除学生内心的孤独感[3]。许多心理社团组织的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培养了学生客观的自我概念,提高了心理社团成员自我心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找准定位、快乐成长。

4.通过开展专业性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健康的环境支持,心理类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情景剧体验、主体性团体辅导、心理手抄报、心理电影展、手语舞体验、心理沙龙、音乐冥想放松等。

通过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节,推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各类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三、结语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提到积极心理学的理念,1998年马丁· 赛里格曼明确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自此,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工作开始转向积极、正面的引导,心理学工作者们开始探寻如何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积极、正能量因子,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发现学生身上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强调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和学习,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传播正能量为主旨,引导大学生寻找自身的优势资源,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其中心理社团将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積极心理学的理念下,心理社团的核心会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成员,心理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基础就会愈加牢固[4]。这些打着心理社团标签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同为社团成员的同学甚至是非社团成员的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为目的。对于心理社团成员而言,自助、帮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积极成长,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得到身边同学的帮助和关心,让他们在心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心理社团的温度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 曼,韦雪华,邓士婷.高职院校心理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15.

[2]陈 曼,韦雪华,邓士婷.心理社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7-28.

[3]刘晓华.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2(20):81-85.

[4]贾 娇,潘 斌,李艳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心理社团管理问题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2):101-103.

Function of Psychology Association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I Xin-hua,ZHANG L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s,and analyzes the positive role of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attention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bility promotion o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peer mutual aid and campus culture creation,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