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17-04-14 13:41孙尧
当代医学 2017年27期
关键词:汤加减例数心血管

孙尧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孙尧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辽阳 111200)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综合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选择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率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取得和西医综合治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是中医辨证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更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辨证;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可能导致一系列慢性或者急性并发症,而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则是因为长时间高血糖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体位性低血压、心肌缺血、心动过速等[2]。现阶段临床中在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进行防治时,综合治疗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本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100例,纳入标准:满足(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糖尿病病史明确,存在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确立糖尿病和自主神经病变关系;检查满足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诊断,也就是在五中自主神经功能试验中至少有1项试验结果异常:立卧位SBP变化;Valsalva指数;30:15比值;呼气吸气心率比;静息心率变异。排除标准:病情严重需要及时抢救的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等。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均为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6例、24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2.2±4.1)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4.3±2.7)年;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4.8±1.2)岁。5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7例、23例;患者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62.6±4.3)岁;糖尿病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4.1±2.3)年;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5.1±1.4)岁。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给予高血压控制、血脂异常纠正以及血糖控制等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医综合治疗:口服甲钴胺片,每天3次,每次0.5 mg;口服硫辛酸胶囊,每天3次,每次0.2 mg;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每天3次,每次120 U;口服依帕司他片,每天3次,每次5 mg。

实验组患者则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于心脾两虚证患者来讲,应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于心阴血虚证患者来讲,应给予百合地黄汤和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对于水饮凌心证患者来讲,应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对于虚风内动证患者来讲,则应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全部患者在中药方剂加减治疗的同时,还应采用活血化瘀药物配伍治疗;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服用1次。全部100例患者均给予为期1个月时间的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临床表现:晕厥、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受性下降、冠脉收缩功能异常、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检查项目:立卧位SBP变化;Valsalva指数;30:15比值;呼气吸气心率比;静息心率变异。不良反应:肝损伤、水疱、红斑、皮疹、腹泻、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显效:临床体征、症状彻底消失或者显著缓解;有效:综合症状有一定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变化。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判断标准:显效: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者显著改善;有效: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无效: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没有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 50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34例、12例、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50例实验组患者中,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36例、9例、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5/5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观察 50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35例、8例、7例,临床有效率为86.0%(43/50);50例实验组患者中,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分别为34例、10例、6例,临床有效率为88.0%(44/50);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 50例对照组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6/50);50例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1/50);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因为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症状[5]。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到2025年时全球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可能高达3亿人,增长幅度非常大[6]。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同时糖尿病的病死率也居高不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和正常人群相比较,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男性死亡率显著更高,对于年龄超过2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其病死率高达5.5%[7]。糖尿病作为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伴发或者并发的心血管病,包括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变、冠状动脉心脏病变以及高血压病变等[8]。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对于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来讲,增加了冠心病危险性,同时也增加了心脏性猝死、无痛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如果病变对交感神经造成累及,临床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临床预后效果则较差,5年病死率高达60%,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还可能对血压的每天模式造成改变,导致血液昼夜节律发生异常[9]。现阶段关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病因还并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是在长时间高血糖的前提下,因为代谢异常和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和脂代谢市场、肌醇缺乏、蛋白质非酶促糖化、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等有直接关系。临床中在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原则是对高血糖进行控制,同时辅以肌醇、B族维生素、非酶糖化抑制剂以及AR抑制剂等。上述药物或因为价格昂贵,或因为疗效还需进一步肯定而影响了其临床应用[10]。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到“消渴病”范畴,中医对其早有认识。《素问·奇病论》指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千金方·消渴》指出:“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刘河间·三消论》指出:“消渴者,……耗乱精神,过违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以上皆表明,糖尿病的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房劳伤肾、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和现代研究结果大致一样。而关于糖尿病的病机,大部分学者认为其本为阴虚,其标为燥热,久延则导致阴损及阳、气阴两伤。中医学中并没有明确的病名和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相对应,而根据糖尿病并发心脏病变及其所表现出的“眩晕”、“怔忡”、“心悸”等,中医学将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归属到“怔忡”、“心悸”等范畴,其病变部位为心,涉及到肾脏、脾脏、心脏。《医宗己任篇》指出:“消之为病,一源于心火炽炎,火甚干上,为隔膜之消,甚于中为肠道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则消及肺,中甚不已,则消及脾,下甚不已,则消及肝肾,外甚不已,则消及筋骨,四脏皆消甚,则其心始自焚而死矣。”中医学研究认为“消渴”日久,则导致阴津亏耗,无法载气,燥热内生,耗气伤阴而导致气阴两虚,引起血行无力,血瘀内生,因此而引起目花、头晕头昏、心悸等病症,所以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病机主要为瘀血内生、气阴两虚。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按照其舌脉表现和临床症状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①心脾两虚证患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舌质红、纳呆、脉虚数或虚细,苔薄白。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归脾汤来源于《济生方》,但是药方中并没有远志和当归,薛己能让养心宁神的作用加强,在药方中加入远志和当归,在对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进行治疗时,归脾汤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②心阴血虚证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气短、心慌、心悸、心烦、汗出、失眠多梦、舌红少苔、精神疲惫、脉虚数,采用百合地黄汤联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黄连阿胶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用来对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进行治疗。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不寐、盗汗、怔忡之阴虚火旺患者。③水饮凌心证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痞满、心悸眩晕、渴不欲饮、形寒肢冷、下肢浮肿、伴舌淡胖、恶心欲吐、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采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苓桂术甘汤来源于《金匮要略》,具有健脾利湿和温化痰饮的作用。是《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心悸进行治疗时苓桂术甘汤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④虚风内动证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怔忡,或手颤、或房颤(心颤),或舌颤,或头颤,或肌颤抖,脉三五不调或沉细虚弱。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该药方来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在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非常广泛;不管实在中风前,还是在中风后,如果辨证为阴亏阳亢,肝风内动患者,均可以选择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率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取得和西医综合治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是中医辨证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更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曹长峰.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2):1744-1745.

[2] 韩孟.针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43-45.

[3] 闫晨,朱金墙.丹红注射液干预糖尿病性神经变性病变研究概述[J].天津中医药,2011,28(6):526-527.

[4] 温建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69.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1-43.

[6] 陶怀平.茯桂术甘汤临床应用四则[J].河南中医,2008,28(6):17.

[7] 董柳.全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6,24(4):8-9.

[8] 胡歆,李生兵,陈涌涌,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2):142-148.

[9] 苏彩霞,张帆.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技术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4(1):49-52.

[10]陆明,武敏,吴纲.心率变异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J].安徽医药,2010,14(11):1309-13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33

猜你喜欢
汤加减例数心血管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