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新媒体的探讨

2017-04-15 16:04宿珠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宿珠琳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新媒体的探讨

宿珠琳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自主性。但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不熟练,未经筛选的传播信息缺乏教育的思想性和严谨性,以及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无法维持平衡等问题。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利用丰富网络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尊重学生网络话语权并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机遇;挑战;创新

现代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俨然已成为引领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元素。新媒体拥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学生有追求新鲜事物,思维活跃,信息接收快,身心发展不平衡,观点多样化,个性化明显等特点。[1]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面对新媒体所传播的大量信息,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影响其政治立场、价值观、行事方式及人生规划等。毋庸置疑,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教学平台亦变得更为广阔,不再单一化,内容的传播方式由单向到双向,由单一到融合,由静态到动态,从统一到个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式。[1]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教材撰写时限,学科思想性和严肃性等原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与当下社会同步发展,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沉闷,师生缺少互动或无互动现象,教学效果较差。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QQ等传播平台具有信息独特性、原创性及快速的衍生能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展开多维度、多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利用新媒体平台上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客观看问题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具有轻松、便捷交流沟通的实效能力,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通过微信、微博、QQ等交流工具实现公开或私人的交流。[2]新媒体是网络虚拟沟通平台,在实际的交流中,很好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往距离,从而打破了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界限,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一些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扰。学生因为羞于启齿,不愿意与辅导员、班主任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对思想工作效果有很大影响。[3]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当代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以匿名的方式做情感交流或宣泄压力,每个人在平台上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对某些社会热点及颁布的政策管理方针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为自己的发展、就业等提出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的特性,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及观点,帮助其明确方向,缓解心理压力,不仅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掌握主动权,真实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从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具实效性的教育。

(三)增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是实行全民、全方位互动传播,信息的发布不受过多束缚,赋予每位大学生以创造和分享信息的机会,并且信息的传播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接受者只需要将智能终端设备与传输信号进行连接,便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主创建的信息成果等。每位民众都可以发布信息,进行搜索、接受采访、发表评论等。加之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无过多束缚,广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兴趣筛选出不同的主题进行探讨,使得新闻信息趋于多元化。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需,选择和搜索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依据喜好关注和评论不同的思想政治焦点,从根本上提高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因为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加入,学生逐渐抛弃传统的“被安排式”灌输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者,在主客体之间搭建了易于沟通交流的平台,从而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思想交流空间,形成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些挑战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平台上信息的传播和教育模式这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不熟练

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接受者思维模式、交流方式和学习生活习惯。这一改变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掌握与运用新媒体。年轻人大多数都能熟练运用新媒体,信息的接收及网络流行词汇语句的使用也是最广泛的。但教育工作者对于新媒体的操作和平台信息的了解并没有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均年龄偏大,很多教师对新媒体的使用并不熟练,甚至有部分教师对新媒体的作用认识浅薄或存在偏见,对学生口中时常出现的不严谨词汇无法理解,导致教育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在新媒体语言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了解相关网络新词汇,运用微信群等平台提升自身话语感召能力,消弭语言障碍,以更为平等、亲和有效的方式倾听学生述说,适时加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全身心融入新媒体时代,使得非主流意识形态从属于主流意识形态,才能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历史使命。[4]

(二)未经筛选的传播信息缺乏教育的严谨性

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中,使用人群广泛,而对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德行等无过多设定,众多使用者结构相对杂乱。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信息门槛不高,有的平台上充斥着部分低级庸俗的信息,甚者还有毫无可信度的消息。在没有经过严格筛选的情况下直接存在于平台信息接收端,这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庞大繁杂的信息会使接收者在学习时无法专注,另一方面,不准确或虚假信息,导致接收者无所适从。有的网络平台上传播的信息,文字表达简略,但多用有歧义的词汇,并且为了增加阅读传播量,使用大量具有争议的标题。还有部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断章取义或丢失很多重要部分,或在接收时加上自己的主观态度,再进行传播,从而导致所传播的信息原有的表达及真实性大打折扣。加之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信息的传播形式、数量及质量因国情而定,出现多格局的不平等、不均衡的传播状况。亦因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交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国内部分接受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混乱。

(三)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无法维持平衡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是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政治思维的主渠道,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理论知识靠灌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低下,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引入新媒体教学后,新媒体平台上所具备的信息资源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虚拟等特点,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使部分接受者在网络平台上找回信心。新媒体所具备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帮助接受者在平台上快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据调查发现,受众每天消耗在网络的时间超过一半以上,接受者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获取财经、娱乐、体育、军事等信息,也通过这类网络平台发布状态、照片,转载趣事等,在新媒体平台分享自身的喜怒哀乐。显然,接受者热爱并且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已经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一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质量。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面对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态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势作出改革,适应时代需求,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一个自由的思想政治言论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利用新媒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高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来进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教育结果,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在“全信息”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立教学平台,透过网络界面随时随地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实现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依托微信、微博等虚拟化的平台与教师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与探讨,在此过程中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的信息,反映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教师近距离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价值观念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的实践与传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夯实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对传播信息的鉴别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通常采用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实行教学。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层面有限,并且不具有时效性,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教授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搜索热点及传播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将思政教学的新旧方式完美结合,拉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下距离,让学生通过对各方信息的检索与整合,确立自身的论点,提高思想层面,引领舆论导向。在通过平台搜索出热点话题在高校论坛上发起 “话题讨论”,增加接受者的自主参与度,当信息在传播中出现偏差时,高校采取积极措施,借助微信、微博、QQ等力量树立和培育“领导者”,正确而有效地引导或改变受众的行为或态度。

(三)尊重学生网络话语权并进行正确引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并非只是灌输政治理论,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要让学生大胆说出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及建议,让学生学会对新媒体上庞大杂乱的信息进行有效甄选,筛选出真实有效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整理、消化,多角度地对各种观点进行正确的评鉴。在新媒体平台上生生之间,师生都可以及时进行互动,汇聚更多层次、更多角度的观点,最后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观点。现在的大学生由于接触网络较多,网络上流行词汇常挂在嘴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学生使用此类词汇就拒绝与其沟通,应该极力尊重其话语权,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造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新鲜话语,并对其做正确有效的引导。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新媒体,不仅是优势,更是严峻挑战。合理有效利用新媒体优势,敢于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要让依靠现代新媒体为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彰显活力,这种研究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1]王庚.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4(8).

[2]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3]王振友,赵星,石慧.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

[4]张建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G641

:A

:1673-9884(2017)01-0008-03

2016-09-23

宿珠琳,女,喀什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