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在宫内节育器嵌顿或异位的临床应用

2017-04-19 08:41李雪莹王秋毅陈恒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肌层宫腔异位

李雪莹 王秋毅 刘 冬 傅 璟 陈恒禧 黄 薇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41)

宫内节育器(IUD)具有简便、长效、可逆、经济等特点,但IUD在取得良好避孕效果的同时存在一定风险,微创手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情况下完成节育器的取出,且具有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微创手术取出嵌顿/异位IUD的病例,探讨微创手术在IUD嵌顿/异位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导致IUD嵌顿/异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2014年12月—2016年11月B超和(或)X光片确诊为IUD嵌顿或异位并采用微创手术(宫腔镜/腹腔镜/宫腹腔镜联合)取出的病例,对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IUD类型、置器时机、置器至发病时间、IUD嵌顿/异位的部位及深度、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有76例患者诊断为IUD嵌顿/异位,年龄为(41.7±10.5)岁(26~65岁),其中22例已绝经,绝经时间5月~15年,绝经>1年者16例。孕次和产次分别为(3.3±1.6)次(1~9次)和(1.4±0.8)次(1~6次),带器时间(11.8±9.8)年(1月~38年),≥10年者39例(51.3%),放置IUD<1年者4例(3例因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检查发现IUD嵌顿/异位,1例在第1次随访时发现IUD嵌顿)。76例中有34例(44.7%)有异常阴道流血、腹部不适等症状。大多数妇女(94.7%,72/74)是在月经干净后3~7 d放置IUD,另外4例(5.3%)于人工流产术同时放置IUD。4例带器妊娠,发现IUD嵌顿(3例V形IUD,1例圆形IUD)。76例中有32例(42.1%)有既往取器失败史(其中1例患者5次取器失败),本次手术距上次取器失败时间1 d~7年。

2.2 嵌顿和异位的手术方式

76例中有49例(64.5%)诊断为IUD嵌顿,其中5例(10.2%)因术前B超提示IUD嵌顿深达或穿透浆膜层直接采用腹腔镜取出,术中发现嵌顿部位与大网膜粘连、局部血管增生明显;其余44例(89.8%)在宫腔镜下确定IUD嵌顿部位后,用异物钳/取器钩直接取出,或电刀适度切开粘连带、瘢痕组织、遮挡的内膜和肌层组织后取出IUD。

27例(35.5%)诊断为IUD异位。其中8例(29.6%)因术前诊断IUD异位至腹腔直接在腹腔镜下取出,术中见异位在大网膜4例,膀胱腹膜返折处、直肠子宫陷凹、右侧阔韧带前叶及右侧固有韧带各1例,1例见子宫底部陈旧性穿孔,1例形成局部脓性包块;另有1例(3.7%)因检查发现两枚IUD,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宫腔镜发现一枚圆形IUD位于宫腔内,腹腔镜下见一圆形IUD位于直肠子宫陷凹宫颈后壁处,其中1/3嵌于直肠阴道隔;余18例(66.7%)IUD经宫腔镜确定异位部位(主要位于左宫角,其次为宫腔中下段、宫颈管)后由取器钩/异物钳取出。

2.3 IUD嵌顿部位及类型

嵌顿IUD的类型主要为V形IUD,其次是圆形IUD。见表1。IUD多嵌顿于子宫前壁。IUD嵌顿于子宫底部、子宫前壁、子宫后壁、子宫左侧壁、子宫右侧壁、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的例数分别为8例(16.3%)、16例(32.7%)、13例(26.5%)、10例(20.4%)、3例(6.1%)、17例(34.7%)、27例(55.1%)、5例(10.2%)。

2.4 IUD异位部位及类型

IUD异位部位腹腔8例(29.6%)、左宫角7例(25.9%)、宫腔中下段5例(18.5%)、宫颈管4例(14.8%)、右宫角3例(11.1%)。异位IUD的最常见类型为V形(异位至腹腔及双侧宫角)和圆形IUD(异位至腹腔),其次为其他类型和T形IUD。见表1。

表1 异位/嵌顿的IUD类型[例(%)]

2.5 手术时间及并发症

56例(88.8%)于术前一晚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置于阴道后穹隆,有前列腺素禁忌情况者不予以米索前列醇预处理宫颈。宫腔镜取出IUD手术时间(29.3±23.0)min(8~110 min),住院时间(2.4±1.1) d(1~7d),其中1例宫腔镜下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10例合并宫腔粘连,术中均予以宫腔粘连分解术。腹腔镜取出IUD手术时间(41.5±21.7) min(15~90 min),住院时间(3.4±1.6)d(2~7 d),1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合并肠粘连10例,术中均予以肠粘连松解术。所有手术均无术中和术后合并症发生。

3 讨论

本研究中,IUD主要嵌顿于子宫前壁,深度多为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层,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IUD下移至宫颈管、宫腔中下段占33.3%,高于文献报道(5%~20%)[2]。IUD异位到子宫外的最常见部位是大网膜(4例),与以往报道类似[3],对于已诊断的IUD嵌顿/异位,应尽早取出,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脓肿、肠穿孔等)。

本研究中62例采用宫腔镜取出IUD,IUD均位于宫腔、宫颈管内,且嵌顿深度未超出子宫肌层。术中需注意IUD的嵌顿/异位的位置及深度,预防并及时发现子宫穿孔,提高手术安全性。对于IUD嵌顿入子宫肌层较深者,应该在B超和(或)腹腔镜监测下进行,以弥补宫腔镜无法看见IUD在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的情况,以免损伤邻近器官或组织。本研究有5例IUD嵌顿深度达子宫浆膜层,故采用了腹腔镜手术,保证手术安全和完整取出IUD。

有研究显示腹腔镜取出异位至子宫外的IUD的成功率为70%[4],本研究中8例IUD异位至盆腹腔(4例圆形IUD,2例V形IUD,T形IUD和其他类型IUD各1例),均成功地通过腹腔镜取出。对于明确IUD异位至子宫外者,首先选择腹腔镜下取出,但术前需采用多种检查方法定位IUD。若IUD异位部位粘连严重、有肠穿孔等情况发生,必要时选择开腹手术,以便术中修补损伤的脏器,引流脓液。

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结合术前B超和(或)腹部平片结果。若IUD位于宫腔、宫颈管内,且嵌顿深度未超出子宫肌层,则首选宫腔镜;若IUD异位至盆腹腔,则腹腔镜更优。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IUD嵌顿较深(达浆膜层或穿透浆膜层)、IUD完全嵌入子宫角或子宫峡部、术前检查定位IUD困难、合并子宫切口憩室以及宫腔镜下未见IUD等。本研究中发生嵌顿/异位的IUD以V形IUD比例最高,V形IUD发生嵌顿与置器时机有关,由于爱母IUD的双侧臂弹性较大,而哺乳期妇女子宫壁柔软,若安置IUD时退出套管太快,双臂张开时张力过大,可导致IUD嵌顿。圆形IUD嵌顿/异位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其他类型IUD。金属单环可塑性差,在妇女绝经子宫宫腔变小、肌壁弹性降低时,易发生IUD嵌顿/异位。因此,妇女绝经后应尽早取出IUD。T形IUD多异位于子宫中下段及宫颈管,出现下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者比例较其他类型IUD高。T形IUD与宫腔形态适应较好、放取容易且不易脱落,但其形状较固定,难以很好地适应宫腔形态改变,易引起下腹疼痛、流血及IUD异位。

置器后应定期随访极为重要,妇女绝经后应尽早取出IUD。放置IUD妇女一旦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应重视有无IUD嵌顿/异位等情况发生。有取器失败史者,应选择微创手术而非采取“盲式”操作取出。

[1]申素琪, 李瑛.90例宫内节育器异位不良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2): 111-113.

[2]韩璐, 黄江涛. 基层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下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24(6): 415-416.

[3]Gill RS, Mok D, Hudson M, et al. Laparoscopic removal of an intra-abdominal intrauterine device: case and systematic review[J]. Contraception, 2012,85(1): 15-18.

[4]Mosley FR, Shahi N, Kurer MA. Elective Surgical Removal of Migrated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s From With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A Comparison Between Open and Laparoscopic Removal[J]. Jsls-J Soc Laparoend, 2012,16(2): 236-241.

猜你喜欢
肌层宫腔异位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