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2017-04-22 05:45孙建芳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升学压力师者书本

孙建芳

教师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也解惑也。师者,幸福的稱谓里,更是深沉的责任。

闲暇之余,翻开祁智主编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此书开篇序言就深深的震撼了我“我们不要辜负了他们请喊学生的名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孩子的手很小,标准不能只有一个,孩子的事不要包办,对每个孩子都要有期待,让学生脸上有笑容…不要在翅膀上栓石头…种子都有萌发的权利…等等,一种振聋发聩般的触动,让我陷入沉思的同时,再也不忍放下手头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翻开此书如获至宝,一蹴而就,书本是放下了,双肩却多了一种莫名的负重感,我知道那上面压了沉甸甸的两个字:责任!

书本开篇就以一个生动的事例点破了本书辨析的重点,责任与伪责任。一尘不变的教学方式不是责任,“一视同仁”的简单教学不是责任,生搬硬套的填压灌输不是责任,序言否定了我们很多自认为的尽心尽责,太多的主流观点被一一打破摔烂,以致一时间让我无所适从。但是,作者祁智告诉我们,不会破终不能立,“我们这样做,不是想否认我们得辛劳,更不是要抹杀我们得成绩。

书本通过很多生动细腻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手段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极具借鉴意义,然后真正让我“如获至宝”的,是全书流露出的“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幼儿教育研究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何为知识,学会这些东西有何用,他们可能一无所知,甚至可以很肯定的说,我们平日所教授的具象性的东西,能在他们思维中停留多长时间都很值得怀疑。相对于简单的知识传授,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培样可能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把思维放得再广一点,跳出幼儿教育的范畴,全面的审视各年龄段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例如,假如将你的孩子在一所顶尖高校就读,前途一片光明,当他说他要休学去创业,您会同意么?一个在公交车站台边给来往路人擦鞋的擦鞋匠,您会刻意去在意他么?前者是美国亿万富豪比尔盖茨的经历,后者是中国企业家张建尧的传奇。

现在的教育时刻呼唤素质教育,处处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依然不难发现,分班依靠的是成绩,升学仰仗的依然是成绩。几近所有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能以有优异的成绩,一路高歌猛进,考入知名中学或者高校,认为这样孩子的前途必定会是一片光明。于是乎,家长或者老师皆费尽心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几近所有学生也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之下,只能放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辞劳苦的日夜苦读。但果真就是一入名校变后顾无忧了么?各省各市的高考状元均被视为是精英中的精英,骄子中的骄子,入学前均是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红人宠儿,进入大学之后依旧能声名鹊起者却寥寥无几,进入社会之后能成为行业领军者的更是鲜有。难道这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么?

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弱肉强食。在学校,除了升学压力,学生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担忧,可谓是衣食无忧;当学生从学校这个乌托邦进入社会之后,发现自己会的-别人也会,自己懂得-别人也懂,想重新拾起当年的兴趣爱好当做自己竞争优势的救命稻草时,却发现-发现当年的兴趣爱好早已你认识他-而他却忘了你。

现在的教育模式,犹如一条高度规范化的生产线,统一流程、统一模具,生产出来的都是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产品。然而,太高的同一性终将使其丧失个性,埋没芸芸众生。于是乎,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将最终成为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书看完了,但终究没有读透、读深,何为责任、如何尽责,前路漫漫,吾将务实求索、戮力笃行。

猜你喜欢
升学压力师者书本
玩转书本
打开书本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升学压力的方法研究
加强心理辅导,提高高考成绩
开在书本里的花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