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训练,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2017-04-26 07:20黄冰燕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黄冰燕

【摘要】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听、说、读、写”几项基本内容中,“说”是重要的一环,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从“利用早读五分钟演讲,让学生敢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在课前、课内贯穿口语交际训练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学;早读五分钟演讲;课堂教学

俗语说得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強于百万之师。”能说则悦,善说则能使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能说会道者,标志着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基本素质。古往今来,不正有许多事实说明了这一道理吗?春秋战国唐雎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三国孔明羽扇扁舟,舌战群儒,联吴拒曹,火烧赤壁;今南开、复旦的大学生们口才横溢,言压群芳,在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上潇洒称雄,弘扬华夏文化。可以说,要成就一番事业,“能言善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训练“听、说、读、写”这几个基本内容中,“说”是重要的一环,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把课堂教学作为口才培养的主阵地,已成为小学教师的共识。

我去年刚接任五年级(2)班时,多次与学生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后,发现我接教的这班学生语文表达能力极差,多数学生经常是心里明白,却难以言传。有的虽勉强会说,但声音低小,词汇枯竭,嘀咕了好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还有不少学生当众说话时,竟会紧张得面红耳赤,张大嘴巴却不知所云。面对这样的一个班,我的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五年级的学生竟连说话声音要响亮、语句要通顺、表达要完整这些基本的素质都未达到,又怎能全面地落实素质教育呢?还是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提醒了我: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就这样,我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为学生开辟了语言训练的广阔天地。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学生慢慢地从不敢说到大胆地说,从不想说到踊跃地说,从张口结舌到表达流畅。在这一令人惊喜的转变中,我发现,口语交际训练不但练就了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还使学生的心理、思想、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部交响曲,那么口语交际训练就是贯穿这部交响曲的主旋律,它是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早读五分钟演讲,让学生敢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语文教师就得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情景,创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练武之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每天利用早读课上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此做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用语言为学生“画像”

孩子一成为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便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接触得最多、最熟悉的人非同学莫属了。基于这样的条件,我每天利用早读课上的五分钟,让学生按座号顺序轮流上台,用准确、形象的语言给本班某位同学画像,又不准说出其姓名,对别人已描述过的不能再为其画像。在这个环节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出极高的表达欲望。在这种欲望的支撑下,再胆小的学生都勇敢地站上了三尺讲台。这样,半学期下来,差不多班里的每位学生都描述过同学,也被同学描述过。当某些同学被描述得活灵活现或者面目全非时,课堂上笑声阵阵。通过训练,学生们既提高了观察力,又懂得说话必须注意场合,看对象,讲究分寸。

(二)进行当众即席演讲

当众即席演讲是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性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我采用了定时、定题的措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定时,时间在五分钟之内,让学生充分地说;定题,我先自行设计了30多个演讲题目,全班同学按座号顺序轮流上台抽签,再根据自己抽到的题目进行当众演讲,还要求演讲者充分运用语言、声调、表情、姿态,突出“演”的成分,达到宣传、鼓动的效果。通过训练,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转换为讲台上的演讲素材,从生活中摄取演讲材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双向互动中活跃了思维,也提高了演讲能力和倾听能力。

(三)创设自由的表达情境

自由表达,是指提供一定的时间与场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由表达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北宋欧阳修提倡的“作文之初,意欲奔驰”,就寓有“自由表达”之意。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见,自由表达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但自由表达并非漫无目的,它所表达的范围与选择的余地相对前两个阶段来说要大一些。此阶段的自由表达主要有以下内容。1.开心一刻:广泛收集小品、相声、笑话等幽默语言与故事,让学生汇报、表演、运用。2.天南地北: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组织学生自由聊天,如“街谈巷议”“说三道四”“海阔天空”等,让学生畅所欲言。3.热门话题:围绕衣食住行和学习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形式上,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中心,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说。自由表达打破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框框,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调动和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做到“吾手写吾口,吾口表吾心”。

二、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把握契机,抓住教材的重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一)展开辩论,激活学生

展开辩论活动,营造了民主、平等、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每当展开辩论,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就活跃起来。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情绪高昂,真正体现了生生互动的特点。课堂教学变成氛围浓烈的研讨会。

在活跃、热烈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交流中,学生的智慧受到了启迪,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大量的信息被处理和吸收,在不断地相互质疑和解疑中思维更灵活、更深刻。例如我在《草船借箭》的课堂教学中穿插了小辩论:诸葛亮是借箭?还是骗箭?学生分成了正反方进行辩论,他们在这一课堂小插曲中争辩不休,现摘录如下。

反方:文中不少内容,如“不要告诉都督”“秘密”,还有利用“江上起雾”等,都可看出诸葛亮是在骗箭。

正方:对方所说的这些内容,只是说明诸葛亮知人,知天,他借箭是智取的,所谓“兵不厌诈”嘛!

反方:请问对方“诈”是什么意思?明摆着是“骗”。况且,假如是“借”的话,有借必有还,诸葛亮有还箭吗?

以上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激烈反驳,在争辩时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领会,甚至有的学生还用《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故事来证明诸葛亮借箭后还箭,回答了对方的问题,活用了课外知识。辩论中,严密的推理和反驳,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乃至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锻炼。

(二)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游戏形式,游戏是少年儿童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表现欢乐,陶冶健康积极的情感,培养道德品质。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先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充分预习。在他们较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开展“采访名人”的模拟采访活动。当我的开场白一拋出:“假如现在是在电视台,正要进行‘走近名人栏目的现场采访与拍摄,谁来扮演名人巴德·舒尔伯格?谁来扮演记者?”学生都欢腾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都巴不得老师喊到自己的名字。当两位表演者就座后,我当起了主持人,其他学生则当现场观众。整节课以观众采访名人为主线,其他采访方式,如记者采访巴德·舒尔伯格,主持人采访现场观众为辅,体现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原则,使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来。那节课的顺利进行是我始料未及的。在其乐融融的采访气氛中,学生一改以往一遇提问就畏缩的行为,个个积极性十足,兴趣盎然,甚至当下课铃敲响时还有不少学生一致要求继续采访。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不断归纳、分辨、应答中发展了思维,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深刻性。

(三)课后心得话体会,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另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争取每一节课都让学生用两三句话来谈一谈学后体会或心得。例如我在教《三克镭》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谈一谈学后心得,先让同桌两人交流,再用两三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体会,然后以接龙的形式让学生逐个谈。这样学生不但能进一步理解居里夫人獻身科学的伟大人格,而且还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懂得了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而确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观。

“课后心得话体会”的语言训练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能有所得,哪怕是一点、两点,都令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说起话来就信心十足,说到激动处还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课上的收获之余,日记便成了学生述说收获的好天地。学生不但在语文课堂上练就了“好口才”,还在日记中磨利了“小笔尖”。在课堂上,我每次看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听着他们清脆的童音,就宛如听到了他们敲响的音符在欢快地跳跃,使语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言语交际的愿望,而且能提高言语交际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