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提升品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解读

2017-04-28 01:36邵爱珠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回文笔算两位数

邵爱珠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中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模块,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组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与解读

【教学目标】

1.经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知识的整理过程,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在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前提下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口算、估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培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错题引入,揭示目标

1.出示一道错题。

提问:这是前测题中一位同学的作业,对还是错?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先独立思考,写一写,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1):估算25×12≈30×10=300(看成接近的整十数乘整十数,进行估算)。

预设(2):口算 25×12=25×4×3=300。

预设(3):笔算

3.小结交流情况并揭示课题。

师:我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25×12=660”是错误的。这些方法中有估算、口算和笔算。其实在本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揭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与复习。

【解读: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前测题中的错题作为素材引入,激活学生“口算、笔算和估算”的知识,唤醒他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内容的提取;另一方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写一写或者说一说,使每个学生都投入思考、参与活动。】

(二)回顾整理,查漏补缺

1.回顾单元内容。

说说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树形板书)

让我们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

2.复习口算算理。

(1)用 20、40、50、80 编几道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交流后得出:写算式时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说说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说说“20×40”你是怎样算的?

20×40=2个十×4×10=8个十×10=80个十=800

师:任选一题,和同桌说一说算理。

3.复习笔算算理。

(1)笔算练习。

①出示:24×63与42×36算出准确结果。

师:能口算吗?当不能口算时,我们需要笔算。

②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A.计算下面两题:

B.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C.带着你的发现,完成后一组练习。

D.与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2)交流反馈。

①A组算式,完整说说笔算过程。

C组算式,说部分积末位对位问题(进一步明确算理)。

②说说你的发现,找找乘数的特点。

师:像这样的算式很有趣,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回文算式”。

师:有同学猜想回文算式的结果也一样。到底这个大胆的猜测是否正确,需要验证。

(3)小结笔算法则。

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回文算式,复习了什么?(笔算)

师:谁来说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解读:复习课中“梳理”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整理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相对分散性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自主梳理显然是有困难的。借助纠错,顺着学生的回忆,师生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虽然过程和结果比较简单,但是貌似“简单梳理”中蕴含着不简约的道理——培养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意识,为后续学习做方法上的铺垫。单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枯燥的,借助计算回文算式的积,运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自主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不断尝试、发现中,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回文算式的积都相等,本课也没有做深入阐述,但借助这样有挑战性的素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练习更高效。】

(三)综合练习,沟通方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出示问题:四、五年级的同学去春游。大队长向辅导员汇报人数:每班48人,两个年级共12个班,共567人。用数学的眼光判断这句话是否有问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积的末位上的数,快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2.课件出示发票:

师:这是旅游公司老板给校长的一张发票,如果你是校长,你的判断是什么?

小结:在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可以解决问题,如:将“14”估成“10”,乘 48 已经大于412了,可以断定算错了。但是开发票,需要知道准确结果,因此要正确笔算。

3.春游活动中还安排了包饺子项目。

包饺子活动,每桌材料费20元,35桌共需要多少钱?怎么解决问题?

4.小结:同学们真能干,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了春游中的实际问题。

【解读:复习课中的练习不仅仅是针对复习内容单纯低层次的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设计一组情境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比较,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意义的理解,沟通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四)课堂总结,形成策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惑?

师:通过复习,我们将口算、估算、笔算很好地联系起来,其实计算是一种工具,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能让我们的计算稳操胜券!

师:刚才研究回文算式时,老师留了一个小秘密。其实简单的笔算中含有不简单的大学问,能使结果一致的回文算式中,因数是有特点的,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附: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与两个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相等时,将算式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读,形成的回文算式,结果相同。)

【解读:这一环节既是对本课的梳理与回顾,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也是对课中回文算式的回应与拓展,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数学感悟,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在方框中填数:

三、深度思考

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或口算。在新课的教学中,每个内容都是独立教学的,我们更重视的是学生掌握笔算的技能和技巧,而对于笔算、口算、估算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关注并不多,对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应用也不是很关注,以至于学生虽然会算,却不能灵活应用,遇到具体问题便束手无策。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加深理解、梳理沟通、查漏补缺、拓展提升。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有效、高效呢?

1.精准定位目标。充分发挥知识内在的价值,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通过纠错等方式,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沟通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联系,难点是能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挖掘复习题内在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思维品质。本节课以回文算式和春游中的实际问题为情境贯穿整个复习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将单纯的数学计算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蕴含数学的思想。

2.有效选择素材。以回文算式为素材让学生笔算,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笔算的愿望。不仅有效地复习了笔算的知识点,也潜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通过几组计算发现,回文算式的结果一致。这仅仅是学生的猜想。到这里为止,我并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一组回文算式继续探究,而是将重点引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算法的整理。正如我在课尾点到的:其实“回文算式结果一致”是有前提的,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虽然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非常有价值,但毕竟这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复习,作为素材可以,但深入研究这类算式的规律显然不合适。可以引发学生课后继续研究,当然也可以作为拓展课程的内容。

3.关注算用结合。在综合练习中,主要开拓学生思路、发展思维的变通性。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性、敏捷性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明白计算方法的算理,这是思维灵活性的基础。而思维灵活性的核心,则表现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求计算的结果正确、方法合理,更重要的则是要求过程灵活、方法优化,能从不同角度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以春游为素材,通过对人数、钱数的判断与计算,培养学生对算式特征进行整体观察,做出敏捷的判断,使计算简便,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一练习环节,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并提升了复习课的品质。

猜你喜欢
回文笔算两位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VB学习天地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神秘的回文数与2178循环圈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