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

2017-04-28 01:36舒爱武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个数板书规律

舒爱武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数表 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个数表,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板书:发现规律)

生:2、4、6、8、10……都是双数,其他的都是单数。

生:都是连续的自然数,横着看,每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

师:说明相邻的数相差几?

生:1。

生:竖着看,相邻的上下两个数相差8,因为有8列。

师:同学们很认真,发现了许多规律,这张数表中肯定会有更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数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如图:在数表中画上这样一个十字框)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这五个数的和是多少?

生:这个框中,横着的三个数和是多少?竖着的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师:对啦!还有没有思维更开阔一些的?

生:这五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数学就是研究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学科。

师:现在提出了问题,那接下来该干什么?

生:解答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5个数的和是多少?”把方法用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师:老师把你们的方法抄在黑板上,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板书:①2+9+10+11+18)②(2+18)+(9+11)+10③20×2+10 ④30×2-10)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10×5=50。

(板书⑤10×5=50)

师:看着这个算式,有没有疑问?上面只有一个10?

生:把11拿一个给9,就是3个10,然后从18拿8到2这里也就是5个10。

师:这种方法可以取个什么名字?

生: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

师:还有方法吗?

生:我把中间那个数看作a,它左面的数就是a-1,右边的数是a+1,上面的数是a-8,下面的数是a+8,一共是5a,就是5乘10等于50。

(板书:a+a-1+a+1+a-8+a+8=5a)

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清楚,刚好解释了第五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10×5来求五个数的和。

师:我们会求这五个数的和了。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框出的5个数是5、12、13、14、21,这五个数的和是多少?

师:刚才同学的提问,是告诉大家框中的五个数分别是多少,其实,你用不着每个数都告诉,就能求出五数的和。

师:你会选择告诉大家哪一个数就能求出来?

生:中间数是13,五个数和是多少?

生:13×5=65。

师:5个13哪里来的?

生:14移 1给 12,21移 8个给5,得到5个13。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数就是平均数。

师:所有的中间数都是它们的平均数吗?

生:这个数在这个表中是对的。不同的数表就不一定了。

师:如果框的形状也不同,就要观察研究后再确定。

师:中间数是13,这个数在表中看得到。你还能大胆地提出类似问题吗?

师:如果中间数是a,和是多少?

生:a×5=5a。

师:中间数是★,和是多少?

生:★×5=5★。

师:我们怎样求5个数的和?

生:中间数×5。

(板书:中间数×5=和)

师:非常好。刚才告诉5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是顺向的问题。那我们也可以提出逆向的问题吗?你来试试。

生:如果5个数的和是145,这五个数是多少?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黑板上边板书边讲)先求中间数145÷5=29,再左边少1是28,右边多1是30,上边减8是21,下边加8是37。

师:为什么只要求出中间数,就能通过加减来求出周围的数?

生:左右相差1,上下相差8。

师:想不想再挑战一下,数字变大了,和是160,这五个数是多少?

生:中间数是160÷5=32,左边是 31,右边 33,上边24,下边 40。

师:讲得非常完整。你们都是这样的吗?(学生齐答“是”)

师:只有一位同学说“不是”,你说说为什么?

生:32 后面没有 33,33 在下面一行了。这个表格中框不出这样的五个数。

师:想到什么问题了呢?

生:如果32的右边是33的话,就要9列。那么它们的上下就不是相差8了,是相差9了。

师:所以呢?

生:这个问题不成立。

师:是的,这张数表中不能框出这5个数。因为32不能作中间数。还有哪些数不能作中间数呢?

生:第一行。

师:还有吗?

生:还有第一列,第八列。

师:怎样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

生:小于等于8的数和8的倍数都不能作中间数。

(板书:≤8)

师:8的倍数除以8,余数都是几?

生:0。

(板书:()÷8 余0)

生:第一列的所有数除以8余数是1。

(板书:()÷8 余1)

师:这道题目还引发我们思考:在这个数表中,和是160的5个数是框不出来的。哪5个数的和最接近160呢?

生:把框向左平移一格,和是 155,少了 5。

师:为什么是少5?

生:向左平移一格,每个数都少了1,共少了5。

师: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原来中间数当作32×5=160,向左平移一格后,中间数变成 31,31×5=155。

师:如果把下面这个框平移一格,那么5个数的和会发生什么变化?

(出示一个把5个数都遮住的十字框)

生:可能有四种情况:向右平移一格,每个数增加1,和增加5;向左平移一格,每个数少1,和减少5;向下平移一格,每个数增加8,和增加8×5=40;向上平移一格,每个数减少8,和减少8×5=40。

师:你会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同学解答吗?

生:把这个框向下平移1格,中间数是几?

师:能不能再大胆一点,提出表格中没写出的数呢?

生:把这个框向下平移10格,中间数是几?

生:21+8×10=101。

师:这是一个方向平移的问题,能提出两个方向都平移的问题吗?

生:这个框,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5格,五个数分别是多少?

师:要知道5个数分别是多少,只要知道中间数就能推出,那我们就看谁先求出中间数。

生:向右平移2格要加上1×2,再加上向下平移5格,增加的是 5×8=40,结果是21+2+40=63。

(板书:21+1×2+8×5=63)

师:大家非常迅速就解答了,那会不会提出双向的又是逆向的问题呢?

生:框中5个数的和是235,这5个数与下面框相比,向下、向右各平移了多少格?

师:说说你的思路,我们可以课后再去计算。

生:先求出5个数的中间数。再看比10多了几个8,就是向下平移几格;多出几,就是再向右平移几格。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如果不断地研究下去,还会发现数表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三、回顾总结 反思方法

师:今天学习数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新收获?

生:我们发现了数表中的规律。我们会求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多少。

生:我们先观察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再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的规律。

师:总结得非常好。其实如果数表排列变了,框的形状变了,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我特别欣赏大家能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数学家研究问题就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一些科学研究也是这样的经历。同学们这种自主学习的状态非常棒!

【课后反思】

一、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从头至尾让学生发现规律,从中提出问题。出现数表后,尝试提出问题“框出的五个数的和是多少?”“这五个数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再引导“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指导提出问题的方法,刚才我们提的问题都是顺向的,也可以反向提问;刚才我们是单向提的问题,也可以双向提问……一节课,让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问题。课堂中舍得花这么多时间让学生去提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前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而后者也许仅仅是一个技能。

二、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问,渗透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模型思想及不断推测其他的结果等。关注学生思维的品质,如思维的敏捷,看到数表中上下相差8,马上想到“每列都一样吗?”“中间数就是平均数吗?”还有思维的深度,当让学生求和是160的五个数是多少?而数表中不能框出这5个数时,激起学生的质疑,为什么不行呢?怎样的数不能作中间数呢?一步步引入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前进中又遇到一些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数学家研究问题就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一些科学研究也是这样的经历。

三、提问,关注知识间的联系与运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模型思想,融合运用。“5个10的和是多少?”学生展示3种方法,后面又补充了两种方法,共有5种方法。就求出结果来说,这些方法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无非就是效率的问题。但是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好的方法联系到数感、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因此需要花时间去讨论这些好的方法。“哪些数不能作中间数?”学生开始主要是根据空间位置来判断的,回答是第一行、第一列、最后一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就出现了小于8的数、8的倍数,除以8余数是0,除以8余数是1。“怎样的5个数和最接近160?”“平移后,五个数和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维进行空间的转化——平移,运算与空间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个数板书规律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