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过程 深刻地理解
——《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4-28 01:36顾志能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珠子计数课件

顾志能(特级教师)

《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是人教四年级“大数的认识”单元的起始课,要教学的知识有两块:一块是几个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如十万、百万、千万、亿;另一块是数位与数级的知识,主要是四位分级法。

不止一次看到这节课顺畅的教学过程,每次我都忍不住把自己想象成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我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一定要问老师这样一个问题——10个一万为什么要叫十万,而不叫一亿呢?

如果让这样的疑问呈现出来,这节课的教学会出现怎样的现象?——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这样的曲折,是好事还是坏事?面临曲折,学生将会如何表现?

【教学过程】

一、暴露学情,激发兴趣

师:以前,我们学过一、十、百、千、万这五个计数单位。你听说过或见到过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吗?

生:我听说过“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印有该单位的磁性卡片,以下每次相同处理)

生:我还听说过“兆”。

生:我见到过“十万”“百万”“千万”,电视里、书上经常有。

生:还有“十亿”“百亿”“千亿”。

生:我知道还有“万亿”!

生:那还有“亿万”和“万万”。

生:没有“万万”的,“万万”就是“亿”。

……

师:同学们,黑板上现在贴出来的“计数单位”,有些是对的,有些不对。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到底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吧。

二、逐层深入,引导建构

1.“十万”的认识。

师:要研究这些内容,我们还得从以前的知识开始学起。

师:现在万位上有一颗珠子,表示1个万。我接着拨珠,大家一起跟着数。1个万、2个万、3个万……10个万。10个万,又要满十进一了。

(课件演示,十颗珠子并成一颗,进到了前一位上)

师:现在这颗珠子,就表示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你知道这个计数单位叫什么名称吗?

(学生讨论略)

师:很多同学认为应该是“十万”,到底“十万”是不是一个计数单位,我们可以这样来想——如果这个单位在我们生活中运用了,就说明有这个计数单位;如果没有运用,那就说明没有这个计数单位。你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生:我们家买一辆车大约用了二十万元。

师:二十万,就是2个十万,用上了“十万”。

生:买房子都要几十万,这里就有“十万”。

……

师:看来,10个一万,的确就叫“十万”。这个单位已经被我们广泛使用了。那么,为什么要用两个字的“十万”当单位,而不是用一个字的“亿”呢?这个事情我们待会儿就会明白。

2.“亿”的认识。

师:现在“十万”的前面,还空了很多格子。剩下的计数单位,若要有顺序地放到这些格子里,应该怎么放呢?

(学生讨论过程略)

(教师依托课件,用计数器拨珠子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师:“千万”前面的计数单位,大家开始有争议了。现在,我们还是借着计数器,一起来拨一拨、读一读。

(教师从一千万开始拨珠,一颗珠子一颗珠子地拨,学生数着“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九千万”。当第十颗珠子拨上去,往前一位进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喊出的声音是“一亿”,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师:你们怎么会数出“一亿”来呢?让我们重新数起。

生: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九千万、十千万。

(有人说“十千万”,但还是有人说“一亿”)

师:怎么会是“一亿”,可以是“十千万”吗?

生:没有“十千万”的,“十千万”是什么呀?

(教师板书“十千万”)

生:十千万,十千就是万,所以应该叫“一万万”。

(教师改板书为“万万”)

生:不对,没有“万万”这个单位的。

师:为什么没有“万万”这个单位?这不是我们刚才数出来的吗?为什么说它不是个单位呢?

(教师将“万万”的卡片贴在了“千万”的前面)

生: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个单位。

师:真的吗?我们仔细想一想,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万万”这个单位?

生:有用“万万”的,电视里大臣见到皇帝就是说“万岁、万岁、万万岁”,这里就有“万万”。

生:我反对,这里的“万万”,只不过是语气词,不是单位。

生:我听到过“四万万人民团结起来”的说法,就用到了“万万”。

(课件呈现“四万万同胞”的一幅宣传图片)

师:“万万”真的是一个计数单位,但是,我们现在不常使用“万万”这个单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如果这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万,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数“一万万、二万万、三万万……十万万。”再接下去呢?(二十万万、三十万万……一百万万)。再接下去呢?(……一千万万)。再接下去呢?(……一万万万)。再接下去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万万”开始数起,逐步得出“万万万”“万万万万”等新的“单位”,并将这些单位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出什么问题了?

生:那这样永远“万”下去,没止境了。

生:这样写下去,太麻烦,要写多少个万呀?

师:对呀,同学们,这样就出大问题了。但你发现了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生:把10个一千万叫做了“万万”。

师:是的,10个一千万尽管的确就是一万万,但是,如果取了“万万”这个单位,就会引发像刚才那样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就得从这个根子上下手。怎么办呢?

(学生都在思考着,有人说“把万万叫亿吧”)

师:对,人们就想到了把“万万”用一个字来替代,这个字就是——“亿”。(教师将“亿”的卡片覆盖在了“万万”的卡片上)

师:如果这一位上是亿,前一位呢?——十亿,再前一位呢?——百亿,再前一位呢?——千亿。

(随着学生口答,课件逐步呈现完整)

师:同学们,这时,计数单位正悄悄地呈现出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学生观察后,说到“十、百、千”等字重复出现)

师:如果我把这里的两个单位略微变一下,你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课件上的“万”和“亿”两字慢慢地变成“一万”和“一亿”,如下图)

生:计数单位是有规律的,就是“一、十、百、千”在重复,只不过先多了个“万”字,后来就又多了个“亿”字。

生:就是四个一组,四个一组,有规律的。

3.计数单位整体建构。

师:我们来做一个摆计数单位的游戏——男女生派代表上来比赛,谁摆得既对又快,谁就获胜。

(第一轮比赛,教师给女生一个“十”,给男生一个“十万”)

(第二轮比赛,教师拿走刚才已摆好的单位。给女生一个“百”,给男生一个“百亿”)

(两次都是女生获胜)

男生:老师不公平,给女生的都是简单的计数单位,给我们的都是很难的计数单位!

师:计数单位还有难易之分吗?没有的事!同学们,我们只要在这张表格上做一些小小的记号,所有的计数单位就没有难易之分了。想一想,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生:在每个格子中将计数单位的名称写上去。

生:在右数第五格做个记号,右数第九格再做个记号。

生:在表格上画出如下图的样子。

师:这样画两条线,有什么用呢?

生:这样一分,中间的那些都是有“万”的,最前面的都是有“亿”的。

师:根据这样的记号,如果我们再来比一比,男同学还会不会输呢?

三、知识拓展,提炼总结

课的结尾,应学生要求,教师用课件播放中国古代使用的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十兆、百兆、千兆、京、十京、百京、千京、垓、十垓、百垓、千垓……

【课后思考】

如此“创新”后的一节课,过程曲折,充满坎坷。然而,我们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在这样一个曲折坎坷的过程中,学生却时刻满怀着探究知识的高昂情绪,充分展现着你争我辩的积极思维,学习主动,理解到位,建构清晰。

曲折的过程变成了一件好事,让我忍不住思考其中的缘由。静心想来,也许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吧。

1.曲折的过程,让兴趣得以持续激发。

本课的内容,都是规定性的知识。规定性知识,相对缺少开展探究活动的机会,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学习,原本就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而作为不多的几个埋存心底、有点困惑的问题,如“10个一万到底叫什么?”却又在教师介绍讲授的顺畅过程中,被湮没得不知踪影。这样的课,对学生而言,哪还有什么情绪呢?

反之,让过程曲折,情况也就截然相反了。直接暴露学情,展现学生不同的、丰富的原认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十万”的问题先挠到痒处,却悬而不解,学生的胃口进一步被吊起;到底有没有“万万”,明明数出来的就是“万万”,却又说不是;计数单位都已经“记住了”,却还要开展比赛,比赛比了两次,男生却总是输……正正反反、进进退退、虚虚实实,曲折的过程,时时抓住学生的心,引着学生持续地关注着、研究着。学习,一旦成为学生主动的需求,那就已经为成功奠定了基石。

2.曲折的过程,让思维得以全面激活。

教学过程之所以顺畅,那一定是因为学生没有疑问,因此课堂上就没有不同意见,无需争辩。无需争辩,自然也就无需思考。这样的数学教学,最为可怕,因为数学的课堂,一旦不能指向于“思考”两字,那就失去了最本质的价值!

而当我们的教学过程变得曲折后,促人思考的问题就会明显增加。“怎么有这么多的计数单位,哪些对,哪些不对呢?”“10个万到底是两个字的十万还是一个字的亿?”“如果用万万作单位,那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课一开始的问题,课推进中的问题,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思考点,这些思考点不断加深着学生的疑惑心理,不断引发着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需要理解、辨析别人的思维成果,需要梳理、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需要一刻不停地思考,需要深入理性地思考。当学生的思维被全面激活时,数学课堂才会展现出它最亮丽的风采,而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美妙的课堂!

3.曲折的过程,让知识得以深刻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由学生自己建构而得。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问题的答案,事物的原理,若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而得,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怎么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么多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以及之间的结构顺序,不用背,不用默写,也不会忘记?把教学的过程变得曲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经历就充分了,他们的理解感悟就会深刻,自主建构就会实现。

猜你喜欢
珠子计数课件
放珠子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与树一样大的珠子
放珠子
结绳计数
纸珠子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