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分有多长』
——《一分有多长》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7-04-28 01:36林晓英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算题时钟生活

林晓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这个学习内容一方面承接了学生在一年级对时间和时钟等的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是三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

虽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且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但是学生在一年级对时间和时钟已有初步认识和体验;而且学生是发展中的独立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对生活经验的感知走进课堂的,他们对“1分”并不是一无所知。

【教法、学法】

设计“感受1分”、“体验1分”、联系时分秒等活动,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学生在感受1分的长短,体验1分能做不少事情的过程中,体会时间的价值,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通过观察1分时钟表面发生的变化,知道1分=60秒;在具体活动中体验1分的长短。

2.数学思考是: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时间单位描述生活现象;通过具体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更好地估计1分。

3.问题解决目标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尝试提出问题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是: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设计思路】

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首先让学生做1分钟的口算练习,对1分的长短有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对1分有充分的体验;最后联系时分秒,完成对1分的“形象”且理性的认识。特别是我在“体验1分”的环节设计了做口算、背口诀、读古诗、写校歌四个活动,将抽象的1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1分,以此来突破难点。

教学环节1 算一算,初步感知1分2 看一看,体会1分3 做一做,体验1分4 想一想,联系时分秒5 说一说,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初步感知1分

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口算。问:“猜猜我们用了多长时间?”统计大多数学生做口算的题数,得出一个全班大多数同学在1分内做的口算题数范围。

【说明:由学生做每天都练习的数学口算题引入“一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原来1分能做这么多道口算题。以此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

二、看一看,体会1分

1.向学生出示一个时钟。简单复习时钟的知识。

2.引导学生带着观察的目的,跟着秒针节奏数,发现秒针走了1圈恰好60小格,同时,分针刚好走一小格,得出1分=60秒。

3.组织学生估计1分有多长,学生分享方法后发现:跟着秒针的节奏数60下能很好地估计1分。

【说明:通过flash时钟的演示,将1分=60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学生交流将估计“1分”的方法透明化,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此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以及交流能力,将“四基”融为一体。】

三、做一做,体验1分

1.引导学生做三个小活动,让学生在三个不同的活动中经历三个“1分”:

1 背一背口诀2 读一读古诗3 写一写校歌

2.学生经历三个“生活的1分”后,通过“你知道吗?”向学生展示更精彩的1分,丰富学生对时间的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说明:通过这三个活动,将抽象的时间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感受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1分的价值:原来1分能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想一想,联系时分秒

1.运动会10米气步枪射击比赛,每发子弹必须在75秒内射出。

75 秒 =( )分()秒

2.小明跑400米用了1分30秒。

1分30秒=( )秒

3.1 分 20 秒 =( )秒

1 时 10 分 =( )分

……

4.给老师改错:

老师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6:00起床,然后下楼锻炼身体,我跑50米用了12分钟,跳绳10下用了7分。锻炼完身体后,我回到家,刷牙用了3秒,洗脸用了2小时,吃早餐用了15秒钟,吃完饭去单位上班。

【说明:让四人小组讨论四道练习题来分享思考过程。梯度式练习,巩固了学生新建构的知识网络。“想一想”,师生交流、优生教后进生,能提高教学效率,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符合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

五、说一说,作业布置

1.欣赏1分钟电影。

单脚站1分钟,等待电影开始。

2.说一说。

在这同样的1分钟,做了不同的事情,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布置作业。

【说明: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怀着热爱的心情,才能让我们的每一分钟既充实又快乐!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课后思考】

所谓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将全部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已经教给学生对“一分”的感性认识,我们的任务是精心设计活动,将这种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形成数学活动经验。

猜你喜欢
算题时钟生活
根据“倍数”巧算题
别样的“时钟”
小灵通算题
小灵通做口算题
巧算题
古代的时钟
有趣的时钟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时钟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