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017-05-04 14:57周玥
新课程·小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实施策略小学体育

周玥

摘 要:体育教学一直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善学生基础体育常识、增强体育能力的重要课程,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基本体育操作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利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强化学生对体育知识点与体育技能的掌握能力,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也是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实施策略

体育教学是现代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身体素质的限制,使得体育教学工作趋于基础化、灵活化,另一方面因为现代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积极性降低,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尝试使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规范运动动作,增强体育理论知识,让体育教学成为小学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做好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提高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整体把控能力

1.开展学生运动兴趣的调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游戏运动小组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应该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偏好、运动能力等,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游戏教学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学体育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过程的整体性管理,保障对体育课堂全面管控。

2.完善对体育运动器材的准备,保障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场地之间的一致性

教师在制订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流程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小学校内的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储备等,增加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器材的运用,尤其是通过体育器材的运用增强学生对运动技巧、运动规范、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掌握,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做好体育游戏规划,增强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时开展游戏教学,保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机体能力

教师在准备活动期间就应该积极引入游戏教学法,此阶段的游戏选择应该放在热身运动以及激发身体运动活性上,让学生将身体活动开,激发肌肉与相关运动呼吸器官的活性。教师可以利用高抬腿、接力跑、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整个身体都动起来,让机体热起来,活动好每一个关节,才能降低在主题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损伤与运动疲劳。

2.在体育课堂主题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充分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主题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与教学场地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运动量与运动参与性,将体育游戏建立在更宽的体育场地、更多的体育器材、全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保障每一个学生的运动量以及对体育技能的熟悉度与掌握度。比如,教师在进行乒乓球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颠球比赛、对拉比赛、跑步颠球等游戏方式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抗中提升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时保障学生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运动量以及运动专注度。

3.在课间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缓解学生的运动疲劳,实现体育课堂与其他课堂之间的衔接

在即将下课时,为了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教师此时应该主动将调整学生的呼吸、平稳学生的机体活性作为教学目标,可以利用成语接龙、太极拳学习等游戏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从剧烈的体育运动中过渡出来,降低学生的兴奋度与机体活跃度,让学生“安静”下来。

4.控制好体育游戏的数量,强化体育安全教育意识

由于体育教学场地以及教学任务的要求,使得体育教学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不可控制性,加之学生的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有更好的管控能力,尤其是在安全問题上,需要格外重视。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应该反复强调运动动作的规范性,适当降低游戏的对抗性,降低体育游戏的难度与数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体育技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游戏教学思想,控制好体育游戏的难度与数量,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提高、在游戏中快乐,才能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综合目标,促进学生综合体育能力的全面增长。

参考文献:

[1]满玉龙.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5(35).

[2]王小芝.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306.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法实施策略小学体育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