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7-05-05 07:32南江霞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南江霞

【摘要】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理念,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应用统计人才培养为例,分别从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这些研究对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协同育人 应用型统计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8-02

在进行院校教育的时候,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院校基本任务之一,一个合适的培养教学模式,是能够完成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应用型本科教育是能够把培养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知识等全面的结合,从而培养出一个面向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的高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企业、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协同育人模式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一是人才培养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育教学资源分散,共用共享度不高,人才培养与社会融合度低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二是缺乏针对性强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三是各高校都是围绕学科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与社会等用人需求融合度不高。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理论和生产实际严重脱节。解决这一方法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协同育人的方案,也就是说,不论我们走那个角度来看,在制定一个应用性教学,都需要走学校的资源角度来看,这都离不开采用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协同育人是当前学校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培养具有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实施高等学校协同育人计划,推行政、校、所、企结合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当前,结合地方行业协会,联合高校与企业,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与地方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浅谈协同育人对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1.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1.1 健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管理机制

人才培养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了能够培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是需要高效、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如何更好地整合校内的资源,结合社会时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学校、产业良好的协同管理知己是进行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各高校应依托高校专业技术人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平台管理组织建设,成立管理和工作委员会。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把学校的科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纳入到学校的规章程序中来,努力加强行业平台的建设监控与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对协同教育有着贡献的人要进行一系列的奖励,使得协同育人的教学平台更加完善,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公平竞争。使得平台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

1.2 构建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的保证。目前很多学者研究了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邓前军等针对行业生产岗位对员工专业能力的要求,制定与行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模式为:大学本科学制共计四年,一、二年级在校进行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三年级依托高校行业科研平台完成专业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依托校所企一体化的行业协同育人平台完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我们对校企协同的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也基本采用了该人才培养模式。

1.3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协同育人背景下明確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将课程体系设置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在以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应用教学为主干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各门具体课程的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负责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实验技能、科研训练、人文素养;科研机构和企业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科学研究、职业创新精神。通过校、所、企一体化协同创建“四能力、八模块”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将协同创新意识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实现大学本科全过程的创新意识能力培养机制。所谓“四能力”是指专业基本技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两大模块;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个模块;专业实践能力包括:生产实习和企业见习两个模块;专业创新能力包括:大学生各类比赛和创新创业实践两个模块。

1.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在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下,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做保障。

同时与企业结合,组织教师与合作企业一道共同立项编写或参编工程实践性强、质量高、适合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特色教材及规划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讲义、项目(任务)指导书,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如,我们和桂林国泰安公司共同编写金融实验教材。

师资队伍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从企业聘请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建立起开放的师资队伍。积极聘请企业的领导和资深专家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甚至从企业直接引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从事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给学校开设“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的讲座,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及时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反映到培养计划中。

1.5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

联合科研机构、行业知名企业,构建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他们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高应用型的人才,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构建校企共同负责的合作机制。制定的规章制度,需要明确的对各方的责任规定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基地进行学习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受到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派出一些专职的人员,来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个指导作用,学校和企业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努力的去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流程,进而进行更为专业的知识教学培训。

2.结束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依托当前行业的创新联盟,进而构建企业、学校一体化的同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科技、生产力和谐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把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这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应用统计人才培养为例,分别从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2]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119-222.

[3]邓前军,陈东初,袁毅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行业协同育人平台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31-133.

[4]段小焕,严玮,张士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34-138.

[5]古广灵.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21):36-38.

[6]王子镐.加强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13-15.

[7]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8]牛庆玮,胡伟,刘臻,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1(10):70-73.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