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南京范式

2017-05-08 06:08左坤陈韵妃
江苏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机制

左坤+陈韵妃

【摘 要】青年教師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南京市教育系统为青年教师搭建了阶梯式的成长平台,从把好入口关到走好第一步,帮助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从激活内驱力到迈上新台阶,帮助他们理顺职业生涯的发展渠道。一系列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建设措施,为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注入了强大的、持久的动力。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61-03

【作者简介】1.左坤,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南京,210000)教师,高级教师;2.陈韵妃,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南京,210000)教师,高级教师。

青年教师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依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市教育系统不断创新机制,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拾级而上的阶段平台,积极构筑外部支持系统,努力激活内在动力因子,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凡进必考:把好入口关

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新教师质量,南京市早在2004年就在全国率先实行新教师录用“凡进必考”制度,即自愿报名、凡进必考、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随着“凡进必考”制度的不断完善,这项改革还起到了另外两个作用:

1.引导准教师的专业修炼方向。南京市新教师招聘一般采取“笔试+面试”的形式,笔试由市教育局按一定开考比例统一组织,主要考查公共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面试由各区教育局和各中学举行,面试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模拟课堂、结构化面试、现场答辩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必须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经过这些环节被录用的新教师,可以很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要求。

2.引导了师范大学(院校)的培养模式转变。为了适应南京市新教师招聘的要求,一些师范大学(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逐步由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提高教师教学知识为中心,由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和科研,转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应对处置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南京晓庄学院本着“早接触、不断线、全程化、系统化、主题化”的思路,致力于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南京市部分小学合作,组织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置换研修”,即由大学生到农村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同时以2?誜1的比例置换出小学教师来到南京晓庄学院置换研修,做到高校和小学的双赢。“顶岗实习·置换研修”项目帮助师范生真正进入真实而复杂的教育情境,体验教育教学活动,检验自身专业素养,也为青年教师日后的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

二、职初教育:走好第一步

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只是为其今后的成长提供一种可能,他们能不能真正胜任教师岗位需要,还必须依赖上岗后的持续培训和实践历练。职初教师如何培训?不少地方一般采取暑假集中培训方式,用三五天时间,对新教师进行所谓的上岗培训,然后就把他们投向了教学岗位,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南京市早些年也是采取这种做法,可事实证明,短短几天的培训,新教师仍然很难适应教学需要。如何让这批教师能够快速地适应、胜任,帮助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南京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始实施“新教师高起点发展工程”,着眼于教师教育课程的系统规划,整体设计,着手于教师职业生涯的第1个五年,即职初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于2014年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初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

职初教育由市、区两级培训机构联合实施。市级教师教育管理者做好三步:一是研制《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职初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规范区域培训与校本研修不同的课程学习模块,确定组织实施、指导监督责任单位。二是编著《职业适应期教师教育课程读本》作为区域课程实施的载体,编撰《南京市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指南》,汇编《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案例》,为课程的实施打开思路,提供策略,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制订职初教育考核标准,明确相应的考核要求,既是目标导向,又是过程控制,更是阶段性的发展性评估。

职初教育培训实施的工作主体为各区各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教师见习期,即工作第1年,完成规定动作——区域培训课程(含部分校本研修课程);二是教师适应期,即工作第2~4年,完成自选动作——实践性课程(含市、区、校三级学科研修课程);三是教师巩固期,即工作第5年,完成对课程学习的反馈、评价与展示。

职初教育阶段性考核由市教师培训中心牵头各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完成,分两步:一是考核。各区教育局在区、校两级职初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按“三个一”的要求,即一份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一节独立备课的常态课、一场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笔试考核,对职初教师进行阶段性评价;二是展示。各区抽取10%比例的职初教师参加市级展示,即课堂教学技能展示和学生教育情景问答。

职初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实施三年来,不仅在一定层面上肯定了我市自2004年起实施的新教师录用“凡进必考”这一人事制度,还给教师教育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力。各区各校共性与个性兼具的培训培养模式,以及阶段成果展示,带动了学校、区域教育教学团队,带动了一批批中老年骨干教师,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对“教师第一课”的研究热情,有更多的教师带着更多的实践经验参与到职初教育课程中,成为课程的主人。

三、多措并举:激发内驱力

当下社会复杂多元,青年人加入教师团队,并非都是因为热爱教育,其中不乏考编谋生者。有的新教师虽然对教师职业抱有较高热情,但在最初的新鲜感消失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加上工作中不断遭遇挑战和挫折,他们渐渐产生职业倦怠。如何让青年教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南京市的做法是激发教师的职业内驱力。

1.通过持续的培训激发内驱力。目前,南京市中小幼专任教师总数为62193人,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占42.4%,年均有5万多人次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培训。其中,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含省级网络培训)参与人次占26.5%。除此,遴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境外培训,如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赴英国、加拿大培训,赴新加坡、澳门影子式培训,“国际视野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两年培训计划,市级引智培训项目——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评价培训等。这些培训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在于让青年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学习进取的状态,特别是青年人在一起互帮互学,激发了他们不断进取的雄心和激情。

2.通过增加青年教师的成就感激发内驱力。站稳课堂,开设公开课,是青年教师获得成就感、增加专业自信的基本途径。由于种种原因,青年教师往往很难获得开设公开课的机会,“出头露面”的机会很少。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我要上公开课”活动。每两年,南京市通过网络采集一次网络培训需求,并在网络培训系统性、结构化的课程框架下,研发年度网络培训课程征集指南,面向全市公开进行招标竞选。这个只拼实力不看资历的无门槛课程资源征集,让众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或与名特优教师组团,或参与区级、校级团队,或是搭建青年教师群组,既可以参与定制课程,也就是所征集课程申报,又可以参与自荐课程,也就是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成果转化为网络课程的申报。一经评审竞标成功,不仅可以获得课程制作经费支持(每学时4000元),还可以获取课程制作研发证书。至2016年年底,南京市已建设了主题组班式网络培训课程16个项目,约461学时培训视频;建设菜单式网络培训课程269个项目,约1047学时培训视频。这些网络课程资源的“主角”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青年教师。

3.增强青年教师的“被需要感”激发内驱力。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取决于他们的德性德行,而德性德行的生长又取决于能不能获得较强的职业幸福感。南京市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其有“被需要感”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有“自主”,有“创造”,更能体会成功,体验幸福。从2013年开始,南京市启动了由教师自愿参加的的“教师志愿者联盟”公益项目,向学生、家长及社会无偿提供权威的、专业的教育教学专业志愿服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青年教师注册并参与志愿服务已接近80%,他们在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志愿服务中体现教师职业价值,增强职业愉悦感和幸福感,自觉地将教师所应具有的爱心和奉献真正落地开花,并从中获取个人成长动力,促发内驱力的强大、持久,从而为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四、鼓励成名:迈上新台阶

青年教师大多渴望成名成家、渴望获得认可,把他们的这种心态引导好,可以鞭策其不断精进,在教书育人的“长征”中不断走向新的台阶。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南京市从1995年起,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在职在岗的青年教师,每隔三年评选一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至今已评选出八届2594名优秀青年教师。这一举措同时也带动区县、学校层层开展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開展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并不单单是遴选出若干教师授予称号,更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导向的过程。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办法,一般从教师师德表现、职称考核、班主任经历或组织社团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方面划定基础线。同时,明确了校级领导占比,明确了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教师倾斜,并做到各类教育、各个学段全覆盖。依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按以下程序操作:(1)个人申报;(2)学校推荐;(3)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初评;(4)市教育局组织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基本理论水平考核(以下简成为“笔试”);(5)组织材料评审、教学绩效考核评审;(6)组织课堂教学考核;(7)终评,公示。之所以设置如此严密的评选程序,就是要增加“优秀青年教师”的“含金量”,营造激励优秀、尊崇优秀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岗位需要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精心设计考试、考核的内容,引导青年教师“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使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工作能较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日前,南京市又做出规定,从2017年起,将面向青年班主任、青年德育管理者(含德育分管校长、德育处等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共青团和少先队负责人),每隔两年评选一届“南京市德育工作优秀青年教师”,以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青少年德育工作,加快青年教师培养步伐,加强德育教师梯队建设。

“优秀青年教师”称号的获得,只是南京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驿站。南京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促进教师发展的培训激励机制、荣誉表彰机制、学术成长机制,形成了从校、区,到市、省、国家由低到高的激励体系,使得青年教师想学习,就能得到帮助;想亮相,就能得到平台;有成就,就能得到尊敬,为青年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青年教师机制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