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蝙蝠蛾幼虫病害的防治效果

2017-05-09 01:18黄雪峰郑方毅林梅燕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蜡质冬虫夏草蝙蝠

黄雪峰,王 忠,郑方毅,林梅燕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52100]

冬虫夏草主产于我国西北、西南高寒山区,是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科幼虫后共生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含虫草素、虫草酸及虫草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益肾补肺、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由于野生资源有限,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势在必行。人工培育首要条件是成功饲养虫草蝙蝠蛾幼虫,近30年来全国先后有数十家科研单位和数千人进行了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蝙蝠蛾昆虫的分类分布、发育规律及其生态因子的研究,基本掌握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人工繁殖出不同龄期的幼虫,初步探索出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生长规律,部分科研单位在云南、四川及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建立试验站或仿生培育基地,取得了小面积培育有性型成功的经验[1];李文佳等[2]报道了东阳光药在湖北宜昌成功进行人工培植冬虫夏草试验。

蝙蝠蛾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要4、5年时间,幼虫在地下生活,喜低温、潮湿环境。目前虽有研究人员在人工条件下解决了蝙蝠蛾幼虫的离土培养培养周期缩短的缺点,总结出在较低海拔试验室内饲养寄主幼虫的技术[3-4],完成了虫草蝙蝠蛾1个世代的饲养[5];但低海拔实验室培养幼虫存活率不高。笔者在前期饲养蝙蝠蛾昆虫中发现,感染蝙蝠蛾幼虫的病原61.30%为细菌;死亡幼虫中有72.37%为细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取食未消毒彻底的饲料可能导致感染进而出现褐色斑、排稀便或软腐死亡,表现出虫体软化、内部组织腐烂,可镜检出细菌。幼虫病害成为规模化饲养的一项重要制约因素,主要病害包括细菌、拟青霉、绿僵菌、白僵菌,以及线虫、寄生蝇等[6]。昆虫病害防治目前常见于家蚕及蜜蜂等常见经济昆虫[7-8],使用药剂防治蝙蝠蛾病害鲜见报道。因此,在严格把关饲料选材及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已感染细菌蝙蝠蛾幼虫生存状况,初步筛选出6种药剂进行防治幼虫病害的试验,以期为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供试虫源 5龄蝙蝠蛾幼虫,是经室内饲养连续出现3次细菌感染的幼虫。

1.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主要有植物杀菌剂、蚕药及动物抗菌剂3类药。植物杀菌剂:5%大蒜素(湖南佳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西安中禾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每克含300亿菌体);蚕药:蚕服康1号(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蚕用多菌灵粉和蚕护康(广东省前沿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脓病速清(四川省劲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治细菌病毒王(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特效弄僵二合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动物抗菌剂:肠炎消(台湾雷尔企业),植物抗菌肽(美国艾贝儿小动物研发部),纳豆菌粉(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酸小檗碱(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对蝙蝠蛾幼虫的毒性安全评价目前未见有关标准,本试验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中家蚕毒性试验的食下毒叶法,制备胡萝卜薄片1.5 g为饲料,杀菌剂使用量为产品推荐用量。

1.2.1不同药剂对蝙蝠蛾幼虫存活状况的影响 13种药剂处理(表1),分别浸渍胡萝卜切片(下同),以10 mL药液浸渍10 g胡萝卜10 s,晾干备用,设置无菌水漂洗过的胡萝卜为对照(CK)。挑取饥饿48 h的受试幼虫,每组药剂处理5头感染幼虫(幼虫生命力处于较为活跃状态),重复3次,放入养虫箱保湿培养,置于温度(11±1)℃、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培养,7 d更换1次饲料,14 d后观察记录受试幼虫死亡率、是否产生不适(吐水、拒食)、平均取食率。以幼虫正常取食饲料≥50%及以上、死亡率≤10%、不适幼虫≤20%为筛选标准。

1.2.2不同药剂对蝙蝠蛾幼虫病害的防效 经初步筛选试验(1.2.1)筛选出6种药剂,进一步进行防治蝙蝠蛾幼虫病害的防效试验。6种药剂处理(表2)分别浸渍胡萝卜,以10 mL药液浸渍10 g胡萝卜10 s ,晾干备用,设皿无菌水漂洗过的胡萝卜为对照(CK)。挑取初期感染的活跃幼虫,作48 h的饥饿处理,备用。将饥饿幼虫接入各处理饲料的培养皿,每组10头感染幼虫,重复3次。放入养虫箱保湿培养,置于温度(11±1)℃、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培养,每14 d更换各处理的饲料,60 d后观察记录幼虫生存状态,计算幼虫病情指数、存活率及药剂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死亡率(%)=幼虫死亡数/幼虫总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幼虫发病数量×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虫数×3)×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情指数-处理组区病情指数)/对照组病情指数×100;

发病率(%)=幼虫发病数量/幼虫总数量×100。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照组死亡率≤10%为有效试验,数据经Excel处理后用SPSS 22.0软件对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和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蝙蝠蛾幼虫存活状况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从取食率看,经药剂饲养处理14 d后,13种药剂处理的幼虫取食率均低于对照。表明这13种剂对幼虫取食饲料均产生影响,其中以蚕护康影响最大,取食率仅为23.17%;大蒜素、蜡质芽孢杆菌、肠炎消、植物抗菌肽、蚕用多菌灵、盐酸环丙沙星、特效脓僵二合一的取食率均高于50%。从死亡率看,大蒜素、蜡质芽孢杆菌、烟酸小檗碱、肠炎消、盐酸环丙沙星、特效脓僵二合一和蚕服康1号处理与对照相当,死亡率低于7%。从幼虫不适比例看,大蒜素、植物抗菌肽和特效脓僵二合一与对照组一致,蜡质芽孢杆菌、蚕用多菌灵、盐酸环丙沙星和蚕护康处理的幼虫不适比例均在20%或20%以下。综合1.2.1中的筛选标准,初步获得大蒜素、蜡质芽孢杆菌、植物抗菌肽、蚕用多菌灵、盐酸环丙沙星和特效脓僵二合一等6种杀菌剂用于防治幼虫病害的试验。

表1 13种药剂对蝙蝠蛾幼虫存活状态的影响

2.2 不同药剂对幼虫病害细菌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见,除蚕用多菌灵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幼虫细菌病害发病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其中以蜡质芽孢杆菌处理的幼虫细菌病害发病率最低,为36.67%,低于对照36.66个百分点;大蒜素处理次之,为50.00%,低于对照23.33个百分点。从病情指数看,除了蚕用多菌灵外,其他5种杀菌剂的病情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其中以大蒜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10和2.15,分别比对照低55.79%和54.74%。从防治效果看,大蒜素处理和蜡质芽孢杆菌处理的防效最高,分别为55.71%和54.68%;其次为盐酸环丙沙星处理和特效脓僵二合一处理,与对照相当; 植物抗菌肽和蚕用多菌灵的防效较低,分别为24.00%和4.17%。

表2 6种药剂对蝙蝠蛾幼虫病害细菌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6种杀菌剂对幼虫病害细菌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虫的发病率,但对饲料的适口感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蝙蝠蛾幼虫对饲料的取食率降低,且防效差异较大,大蒜素和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效果高于50%,其余3个处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在蝙蝠蛾幼虫发病时可选用大蒜素和蜡质芽孢杆菌作为防治药剂。大蒜素对幼虫病害细菌防治效果较好,可能与其自身具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关,原理是由于大蒜素分子中的氧原子可与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相结合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蝙蝠蛾幼虫对大蒜素饲料取食率偏低,可能与大蒜素自身带有的刺激性气味有关,因此对大蒜素用量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探索。本研究目前仅针对一种虫源开展试验,杀菌剂对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蝙蝠蛾昆虫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影响效果,这有待于今后在其他的蝙蝠蛾昆虫上展开后续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古德祥,张古忍,王江海,等.冬虫夏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食品学报,2006,6(2):137-141.

[2]李文佳,董彩虹,刘杏忠,等.冬虫夏草培植技术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6,35(4):375-387.

[3]尹定华,唐雪梅.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研究的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2):707-709.

[4]高祖紃,陈健,余虹,等.全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研究:康定虫草寄主蝠蛾研究初报[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1(1):1-5.

[5]李建民,李福安.浅谈青海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04,34(8):59-61.

[6]贺宗毅,刘飞,陈仕江,等.青藏高原特色资源冬虫夏草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研究进展[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2(1):57-58.

[7]梁勤,陈大福.蜜蜂病害与敌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8]朱丹丹,邵彬.家蚕饲养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08,21(3):59-61.

猜你喜欢
蜡质冬虫夏草蝙蝠
果实蜡质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
蝙蝠
GRASSLAND PAINS
旗叶蜡质含量不同小麦近等基因系的抗旱性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生物酶法制备蜡质玉米淀粉纳米晶及其表征
鉴定出纽荷尔脐橙果皮蜡质中的六甲氧基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