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下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新对策①

2017-05-10 17:40杨洁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雾霾

杨洁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0069)

雾霾下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新对策①

杨洁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0069)

雾霾天气是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的一种灾害天气现象,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伴随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趋于好转,面临天气、环境等新的挑战,高校体育工作在预警机制、应对预案、体育与健康意识、场馆设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该文就优化在雾霾天气下的体育教学情况提出完善高校体育风险预警及应对方案;调整雾霾天气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利用校园场馆转变学生健身习惯等对策,从而满足大学生在雾霾天气下继续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雾霾天气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雾霾天气”是一种灾害天气现象,影响区域广,严重降低城市的空气质量。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1],可吸入颗粒物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叫做PM2.5,也叫细颗粒物,这是判断雾霾严重性的重要指标。京华时报2016年1月5日第008版登出“2015年北京市PM2.5重污染天数共42 d,占全年总天数的12%,平均浓度为239μg/m3;2015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80.6μg/m3,超过国家标准1.3倍”[2]。据相关数据显示,雾霾天气中的有害物质是正常天气的50~100倍[3],体育锻炼会明显增加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4]。雾霾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机率,引发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并使人情绪低落易感疲惫,同时造成传染病增多等一系列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并发症。

1 雾霾下高校体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1 针对高校学生制定的雾霾天气应急预案不健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5]适用范围中不包含高等院校及高等职业学校。2015年12月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市教委随即发布的通知中未涉及高等院校的内容。12月18日,随着第二次红色预警的发布,北京市教委第一次要求“各高等院校要指导学生安排好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停止户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减少户外活动。”

除执行相关政策之外,高等院校工作者虽然针对天气情况作出了应急预案,但多是大同小异,老生常谈。针对天气、环境突发状况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应以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预警为主要依据。但是,面临当前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技术体系还未做到精准无误,权威部门对于雾霾天气的数据发布还没有做到及时准确,高等院校执行教育部门规定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还缺乏依据。此外,尽管部分体育课程依照应急预案要求执行室外课停课,但还是有很多教学项目在室内不能完成。又迫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特殊性,课程调整或变更的难度较大,将直接影响教育计划和教学效果。

表1 各系统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情况

表2 高校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基本要求

1.2 体育教学思维传统,师生保健常识不足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相比20世纪末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理念更加系统。但是体育教学根本目标还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课程多以室外体育课为主,传统项目一般设置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课程,学校体育考核在技能达标的同时,更加入身体素质的考核。根据2014年最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6],50 m跑占总分值20%、男子1 000 m/女子800 m跑占总分值20%、肺活量占总分值的15%。可见,分值较大的项目耗氧量较大,针对测试的训练方法运动强度较大,非常不适宜在雾霾天气下进行。体育教师专注于运动项目技能训练和《标准》中的素质训练,而忽略了体育保健等基础常识的考核,淡化了体育文化对人整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的问题,忽视了将运动专项技能和该项目的体育文化综合起来进行教育的作用[7]。体育保健知识是体育与医学卫生知识的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缺乏保健知识,对如何应对雾履环境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引发环境健康风险。

1.3 学校体育场馆供不应求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12月26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见表1),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数量4.97万个,占2.94%,场地面积0.82亿平方米,占4.15%。在北京市体育场地中(见表1),高等院校体育场地1078个,占总数的5.37%,面积为208.61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37%。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北京市高校在体育场馆资源的配置上整体是符合国家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配备的硬性指标的。但是,此数据中包含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资源,还包含诸多北京高校中的奥运场馆和练习馆(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较之高校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基本要求(见表2),其他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与这些高等院校相比相对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求。此外,体育场馆和器材的利用率也是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又一难题。如何在有限的体育场馆资源下,课上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课后激发学生自愿参与的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高校体育应对雾霾的新对策

2.1 完善高校体育风险预警及应对方案

针对雾霾这一特殊天气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空气质量较好的情况下,严格执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按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着重加强对学生心肺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但是,在雾霾天气下,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采取各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由于呼吸加快加深而加大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例如在课程中部分内容加入瑜伽、普拉提、垫上静力练习、太极拳等内容。室外体育课转化成为室内体育课,减少心肺练习,加强柔韧性、灵敏性及部分力量练习。

高校群体竞赛也可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长跑、篮球、体质测试等耗氧量较大且涉及人数较多的项目应避开雾霾易发期,减少对学生和体育教师心肺功能的损害。

2.2 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及资源,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雾霾天气应尽可能选择在室内锻炼。因此,把体育课放在体育馆进行,充分利用运动场馆。中长期应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合理规划学校体场馆,加快标准体育馆建设,为雾霾条件下完成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2.3 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保健知识,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保护技能

加强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对课堂教学中体弱学生的监控,多观察、多询问、要求学生提前告知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或感冒等呼吸不畅等情况。雾霾下的体育课给予学生合理的保健建议,提醒学生在运动后饮食上的补充技巧。提醒学生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并引导督促学生在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气下进行体育锻炼。尊重学生选择,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可以允许其带口罩进行锻炼,但不提倡此种方式。允许学生因天气原因而发生的见习情况。

加强学系与校医务室的配合。加强学校学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制度流程建设和管理,完善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急救处理器械配备,加强专业医务人员急救技能训练,为学校雾霾体育教学风险提供生命安全保障。

[1]李扬.对雾霾天气情况下室外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4(11):64.

[2]北京晒2015治霾成绩单空气达标天超五成[N].京华时报,2016-01-05.

[3]徐慧慧,张江华.雾霾对健康的影响与预防[J].生命与灾害,2013(2):6-7.

[4]孙洪涛,聂劲松,祁红.大学生体育保健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07-109.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Z].2015-03-027.

[6]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Z].2014-07-07.

[7]刘彬.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04-105.

G80

:A

:2095-2813(2017)03(c)-020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205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6JYY53)。

杨洁(1989.3-),女,汉,北京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雾霾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德里雾霾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