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伙伴中成长

2017-05-11 17:05胡育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男生女生伙伴品德

胡育红

“伙伴”,是所有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几乎所有儿童都渴望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伙伴,很多时候他们之所以参加一个活动或者游戏,不是因为活动或游戏的诱惑,而是因为在活动或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与自己的伙伴在一起:一起探险、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分享快乐、一起聊共同的话题,甚至是一起失败、一起沮丧、一起哭、一起笑……这些共同分享的情绪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感受和回忆。所以,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儿童的这一天性,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伙伴一起学习,一起完成某项任务。因此,伙伴交往学习,成了品德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伙伴交往学习,培养“合作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面向21世纪的学习必需的四大支柱中,除了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生存之外,就是学习与人合作,这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是生存的必要前提。可见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然而由于现在孩子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重,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成为许多孩子发展的障碍。所以,在品德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男生女生不一样》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本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高年级的学生正确认识男生女生,男生女生友好相处,正确交往。在执教这篇课文时,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充满诗意的合作环节:

女生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班没有了男生,可能我们会没有但我们也就没有了;男生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班没有了女生,可能我们会没有一但我们也就没有了

。(写在老师发下来的小纸片上)

学生写得美极了——

假如我们班没有了男生,可能我们会没有挥舞的拳头,但我们也就没有了灌篮高手;

假如我们班没有了女生,可能我们会没有惹人发怒的唠叨,但我们也就没有了美妙动听的歌声;

假如我们班没有了男生,可能我们会没有跳皮筋时的捣蛋鬼,但我们也就没有了长跑健将;

假如我们班没有了女生,可能我们会没有斤斤计较的“三八线”,但我们也就没有了俏皮可爱的长辫子;

假如我们班没有了男生,可能我们会没有大大咧咧的粗话,但我们也就没有了整齐响亮的口号声;

假如我们班没有了女生,可能我们会没有打小报告的人,但我们也就没有了漂亮的花裙子;

在男女生合作的过程中,男生女生明白了:因为男生与女生闪亮的智慧,所以才写出了这样一首美丽的诗歌;男生女生默契的配合,将优美的心声传递出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合作。

合作就是将个体的力量结合起来,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品德课堂上要运用“伙伴交往学习”这一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获得成功的可能,增进合作者间友好的感情,帮助学生增长满足感和自信心,增进对他人的敏感和信任,使人更积极乐观,将学生培养成“合作人”。

二、伙伴交往学习。培养“独立人”

当一个儿童懂得了自尊自重,懂得了尊重他人,自主性人格才能形成。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总是处在交往活动中。

品德课本向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是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有的侧重认知,有的侧重赏析,有的侧重情感体验。但教材只是提供了话题和范例,并不能面面俱到,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这篇课文中只是侧重引导学生认识交通标志,认识交警的手势,尽量避免危险,但是没有具体抓住学生生活中容易发生的意外以及对这些意外的防范办法。教材的留白,为教师补充必要的教学常识提供了方便,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信息资料的机会,拓展了广阔的探究视野。

笔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抓住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具体展开,设计了以下环节:

1.调查本班同学上学方式。

2.针对本小组所调查的上学方式,找出其中的隐患并想出解决的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私家车组”“电动车组”“公交车组”“摩托车组”“走路组”五个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五组,每组一个主题,抓住身边真实存在的危险,告诫自己的同学(包括自己)上学放学路上要注意的问题。

其中“走路组”是这样进行学习的:共同讨论这个话题可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讨论后决定如下:①调查上学或放学路上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承担观察任务,将看到的现象告诉某一位负责记录的同学。②当找到问题后,就开始想解决的办法,提醒走路上學放学的同学要注意什么。有的同学提议可以上网找一找相关的儿歌念给大家听,也有同学提议可以找一些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事故给大家看,以此警醒大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可以找一些走路上学放学的注意点,告诉大家如何做到“安全”……③自己从既定的任务中选择一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这样一个伙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尝试着自主提问、自主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会选择”是一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只有具备选择能力,自主性人格才可能生成。伙伴交往学习有利于产生选择的机会,有选择的余地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选择的经历中增强选择的能力。同伴交往学习要给予理解的可能和机会,使儿童在错误中改正,在改正中成长,促使他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和谐发展。民主型的同伴交往,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你能行、他能行”的观点,能引导学生学会赏识,走向自我实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伙伴交往学习。培养“社会人”

品德课程最终要培养的就是合格的“社会人”,而儿童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是在伙伴交往中发生的。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旨在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所以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前小组合作的环节:

1.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分成六个小组,一个小组共同学习一个知识点。(六个知识点分别是:防溺水、防煤气中毒、防触电、防火灾、防校园伤害事故、防交通安全事故)

2.汇报的形式由组员自己设计。

3.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展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

经过精心准备,每一小组的呈现方式和内容各不相同:第一小组的学生们从杂志上、网络上收集“防溺水”的注意事项,并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汇总后,一条条清楚地罗列在卡纸上,准备交流后贴在教室的板报上,供同学们课后学习;第二小组也从网络上收集了“防煤气中毒”的资料和图片,并请家长制成PPT,准备在课堂上由组长进行播放讲解;第三小组从网上搜集了“防火灾”的FLASH,并配以相关的知识测试,准备在课堂上播放“防火灾”的动画短片后,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知识问答……各小组在交流的同时,还可以请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让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全面。

品德学科运用伙伴合作学习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发挥基础、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们的追求。我们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的伙伴合作,创设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伙伴之间的讨论、伙伴之间展开的辨析、伙伴共同参与的调查等。本案例中所设计的课前伙伴学习活动,包含了阅读、讨论、调查、使用网络、整理资料、汇报展示等,将这些学习方式整合在一起,让伙伴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生能在体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讨论、争论、合作和竞争等社会基本技能。学生今天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的事到明天就能够独立地做出来。有些问题独立不能解决,但通过同伴互动互助就解决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社会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男生女生伙伴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我的“好伙伴”
这个信箱你知道吗?/ 中午食堂
好学者贤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男生女生派对
多彩筑梦
品德
男生女生棒!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