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有效性的研究

2017-05-11 17:09陶文友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量规评价过程

陶文友

随着传统课堂向现代化教育课堂逐渐转变,课堂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教师对学生单向评价,逐渐转变成师生间评价、小组间评价、生生间评价等。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评价的方式并没有运用得很好,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一、评价的导向性

现在的课堂倡导民主性,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多用激励性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自觉性。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全是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学生热情高涨、气氛融洽,其实课堂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徒有表面。

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评价策略,让学生明白不足之处,从而改进。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思维的偏差或错误,但在他自己的思维世界中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意识到错误,这时教师的导向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他思维正确的启迪与引导,如画龙点睛般,可以让他豁然开朗。如果滥用鼓励的评价性原则,结果可能是学生只顾着沉浸在教师的激励环境中,反而忽视教师对他的纠错。

二、评价的具体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评价应贯穿始终。评价是否具体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节课当中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认知。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是习惯性地说“好”“不错”“很好”等形式化的评价。而对于学生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己回答得哪里好。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足时亦然。因为教师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量规,学生不明白具体的评价标准,只是简单地知道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应提前制定好评价量规,让学生了解评价体系。当学生行为和思维与评价量规的要求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出不足、错误,进行引导与纠正。

三、评价的启发性

传统课堂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用作业进行巩固,学生是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即可,教师并不关心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现在的教学模式,非常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性。教师作为整节课的组织者,要善于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作业的情况,思考的问题的情况等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使师生彼此了解,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思维不活跃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要基于一些基本的概念,用浅显的思维方法启发,帮助他完成学习目标。对于思维过于开放,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学生,要引导他的思维走向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和方法。

四、评价的目的性

不管在何种场合下,源于何种原因,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都要关注评价的目的性:是否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有所帮助;是否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指导作用;是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关注。评价要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导向性教育。评价目的性的产生,还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而不是由教师主观的教学经验、教学形式而定。要让学生知道教师评价所传递的目的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传达的目的性内容积极地去思考、完成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任务。

五、评价的多元性

在平时的听课与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般课堂的教学评价大多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而来自于其他方面的评价比较少,仿佛教师就是一切评价的标准,直接对学生进行优良好壞等级评定。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的,其对自我的认知来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本人。对学生学习情况、动手操作能力等了解比较多、评价比较准确的还有同桌或者是组内的成员,他们往往能够提出适当的改正意见、方法和措施的。因此在评价过程当中,同学间互评,学生自评,随机点名生生互评,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样的评价往往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能够全面地评价这个学生,让这个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作用下进行自我改正与提高。

六、评价的连贯性

在运用评价教学策略时,有些教师会有一个误区,教学活动结束时才做出评价。其实评价是基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从新授课就应该有准确的评价内容和目标,而不单单是关注终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多种评价一起作用于整个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将更具体,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清晰,教师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策略。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使用评价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与提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共同构建师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

猜你喜欢
量规评价过程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规的设置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探究评价量规,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