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应关注的四个着力点

2017-05-11 23:51王明豹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习惯素养情境

王明豹

新课程的实施,使传统的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精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也不难发现有的数学课堂丢弃了数学的本真,课堂上学生兴趣不高、习惯不好,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陷入了表面热闹、高耗低效的误区。反思过去的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以往的数学课堂,有些教师认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就是要用多媒体,似乎有了多媒体,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教学中有的课件粗制滥造、花里胡哨,有的也只是教材的翻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求知欲强,常常表现为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好动、好问。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为学习而学习的简单化倾向,努力将教学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以唤醒学生的兴趣。比如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让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情境中思考、发现,成为课堂的主角。同时,根据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充分利用积极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的情境,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动因,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学习动机。同时在课堂准备上还要注重整合资源,对已有的多媒体课件,要精选各个要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展空间观念,调动学习的兴趣和注意,以促使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产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进程的强烈欲望。

二、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数学老师不注重课堂上学生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书写质量差、回答问题颠三倒四、不懂得合作等。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学生长大了就会变好。其实不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数学课堂也要从抓学生学习习惯入手。

低年级应重点养成课前准备、认真书写、能用完整话发言、集中精力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课前知道下节课上什么课,准备好书本、文具、草稿本等。要求学生一笔一画写好字,按时完成作业,不磨蹭,不拖拉,作业有错误及时订正。

中年级应重点养成勇于举手发言、勤于动手、认真阅读数学课本、提问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找根源,从而领悟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如对各种法则、定律、概念等基础知识的整理摘录,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课堂上学生要能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出有独创性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

高年级应重点养成课前预习、科学安排时间、互动合作、反思总结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新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同时要学会帮助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思考问题更加缜密。

三、应重点发展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

思维能力是学生自我实现可持续学习、发展个性的基石。而有的数学课堂一味追求新奇、花哨,看起来是热热闹闹,其实是花架子,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真正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始终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如进行思维直觉性、扩散性、创造性的训练,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有变化且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在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灵活地解决问题。主要策略有:一是先试后教。利用迁移规律,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去尝试,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点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二是换角度思考。主要是讓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思考,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效果,使学生从常规的模仿思维中解脱出来,打破单一刻板的思维定势,达到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三是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要经常设计答案不唯一、条件不唯一、问题不唯一的数学练习,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全方位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四是鼓励质疑。教学中,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障碍,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论,在多向交流中吸收不同的观点,进发独特的见解,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在争论中会不断活跃,主动学习和创造欲望会不断增强。

四、应重点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往有的数学课堂丢弃了精讲精练,误认为课堂热闹一点,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多动一点,就是好课,所以他们不钻研教材,例题不讲,习题少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就完事,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学生基础不牢,学生数学素养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要记住一些数学的知识,掌握一些数学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有数学的眼睛、数学的思考、数学的表达,要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思想,积累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且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在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仅要结果,也要有结果形成的缘由。教育学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增强耐挫能力,要让学生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不断提高抽象、推理、模型等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习惯素养情境
习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上课好习惯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好习惯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