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05-11 10:15陈燕菊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教师

陈燕菊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这告诫我们在学习中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讨论与交流中进步。目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积极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使得原本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设计的新课堂。

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表现小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方式,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不会合作,就不会有成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尝试与研究。

一、选择适当学习内容。发挥合作学习价值

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对于一些简单的、学生自主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则不需要采用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精心设计,找到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生产生较大分歧的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究,从而获得全面认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应有价值。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文时,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而到第四、五、六三个自然段时,因为学习难度加大,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合作学习任务“从几个方面描写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的特点”“你知道了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是发挥合作学习价值的前提。

二、鼓励学生分工协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在设置合作小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小组分配的合理性。首先,每个小组包含4~6人,如果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反之,如果人数过少,则容易缺乏互动性;其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别、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让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分工协作、职位轮换,使学生分别体验每一个角色,形成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如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主持人等。例如,在学习《第八次》这篇课文时,就“布鲁斯如何动员士兵起来抵抗”这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工,先是小组分工写出《动员令》,然后再由主持人将小组写好的“动员令”代表小组进行演讲展示小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轮流交换角色,不但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搭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学生自主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時间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

三、教师必须加强指导。给予学生适当激励

虽然合作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但是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也难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为此,在小组合作初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怎样分组、怎样分工、怎样交流、怎样汇报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小组交流动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路,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开火车分节朗读的小组活动,有些小组尽管有小组长的管理,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破坏合作纪律,导致整个小组出现混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好监督引导,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障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当学生进行交流结果汇报之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评价。如《第八次》“布鲁斯如何动员士兵起来抵抗”小组展示汇报成果后,虽然有些小组的汇报成果不是很准确,但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认真努力都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对每个成员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热情。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探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完善和改进,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教师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