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2017-05-11 15:01丁金妃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班科学材料

丁金妃

一、小班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一些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把握不准,致使在组织指导上出现了偏差,出现了材料的提供未能起到支持幼儿探究和发现的作用、提问没有指向核心目标等弊端;一些教师虽然努力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幼儿有效指导,但还是暴露出对一些探究环节的作用理解不够,对各环节应如何指导把握不准的问题,对各环节中应如何指导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我们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也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不感兴趣。

[案例描述]

(1)在小班的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教师提供一装满水的盆子和一些石头、铁块、泡沫、积木、小皮球、玻璃球等各种材料。我们让幼儿辨认后,说:“孩子们,我们带着这些朋友一起去玩一玩吧。”我们话音刚落,他们便一拥而上纷纷争抢材料。教师虽然在努力维持秩序,但那场面仍然比较混乱,有的幼儿把水洒到地上、同伴身上,还有为争一个泡沫哇哇大哭的。教师已经无法控制场面了。

(2)在科学活动《分清左右鞋》中,教师请小班的小朋友辨别“那只是左鞋,哪只是右鞋”。有的幼儿一看就知道,但是有的幼儿无论你怎么解释怎么演示都不能分清楚,集体辨认左右鞋的时候还是含糊其辞,教师使劲地指导解说:“左脚穿左鞋,右脚穿右鞋。”“不能将左边的鞋穿在右脚上,不然脚宝宝会哭的,鞋宝宝也不高兴。”

[误区所在]

1.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当

小班幼儿知识点的学习,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最后能不能说出结果,不是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最终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知体验,教师便基本完成了目标。延伸活动,可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引导。

2.活动选材不当

教师若没有选择多种探究材料,会使实际效果和期望偏差太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调动不了小班幼儿的兴趣。

3.指导语过多,忽略了其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案例中,教师按照环节顺序,不准他们乱动。由于教师的指导过多,幼儿探究活动太少,总会反复地出现差错。若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让他们自己探索鞋子,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只做旁观者,更能激发幼儿探究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生活教育激发小班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

好奇心是基础,是兴趣的先导。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注意保护和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探究周围世界以及学科学、玩科学的兴趣。利用他们内心“我爱科学”的这份愿望,培养小班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和玩科学的情感。

1.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学科学、玩科学的先决条件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知识经验的建构者。小班科学活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给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和探索的心理环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还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活动的兴奋点相一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是和幼儿建立支持型的朋友关系,做到热情支持和鼓励幼儿科学探索是很重要的。其次,我们要爱护幼儿的探索发现“成果”,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探究发现活动是师幼之间信息的传递、分享,也是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碰撞。我们在科学探索中,应注意捕捉幼儿的点滴成功,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使其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最后,让家长们积极参与进来。我们根据小班幼儿依恋性强这一特点,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他们会更有安全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2.选择适宜的科学活动内容

我们选择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来,体现适宜性。幼儿学习的宗旨是一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儿发展,必须把握好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3.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班的幼儿相对比较稚嫩、胆怯,自信心也很容易受挫。所以,我们要用心地呵护,细心地培育,引领他们步入科学的殿堂。在探索中,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1)选择可以操作、简单有趣的材料。

小班的幼儿是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再动手操作材料,然后充分地感知材料,最后反复地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

(2)勤鼓励,多表扬。

我们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会直接影响小班幼儿的主动参与愿望。

4.努力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游戏情境

我们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境,真正理解他们的心。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游戏才是最需要、最生动、最快乐的活动。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小班幼儿的心,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使他们在游戏的海洋中展开想象,深入探究。

对于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要的活动形式,这样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对零碎的经验也能进行完整的概括,从而获得知识技能。

三、初步成效

通过实践,我们充分地利用资源,调动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日生活中组织简易的科学发现活动,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能投入探索,而且还乐此不疲。

(1)幼儿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能直接感知接触周围的事物,从而取得早期的科学经验。对他们来说,早期的科学经验是他们在感知的事物上留下的印象。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过鸟有翅膀,所以鸟会飞,鱼没有翅膀,所以鱼只能在水里游。”“风车如果没有风,它就只能停止休息了。”这些都是幼儿在探索生活时初步习得的基础,很有意义。

(2)通过开展简易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逐渐学会了一些接近生活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种植大蒜、饲养蝌蚪、手撕小纸条等。这些简易的能力培养对小班幼儿来说不仅锻炼了探索的观察能力,还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思考,富有创造性。

(3)操作探索活动是小班幼儿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机会,鼓励他们有意无意地运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动脑“玩”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思考能力。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我们提问:“磁铁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吸住?”小朋友人手拿著一颗吸铁石这里吸吸,那里吸吸,他们都积极地猜测并实验着。俞儒海说:“我发现磁铁可以吸住门把手,但是吸不住门。”张艺天说:“磁铁能吸住俞伊诺的发夹,不能吸住她的头发。”张馨予说:“老师,我发现磁铁能吸住铁丝的。”……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这个自我探究活动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反思

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创造意识的增强对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探究活动要生活化

小班幼儿的认知是与现实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激发幼儿科探兴趣时的选材要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要从幼儿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运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以“生活化的儿童思维”鼓励幼儿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要自然化

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这个活教材,是要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里去探索发现,直观地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奥秘。

3.家园教育效果要理想化

家庭教育,是以“生活中教”而占据了教育优势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触的事物,许多幼儿园是无法接触的,若家长能够抓住机遇,适时引导,那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班幼儿的科学学习活动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随时发生的。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观察和捕捉幼儿身边所发生的有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回应、帮助、解决,发挥其科学教育价值,激发小班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玩科学的积极性,培养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猜你喜欢
小班科学材料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