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准备,有效翻转

2017-05-13 12:55孟俊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互动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孟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将教与学翻转不是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恰恰相反需要我们教师准备得更多,精心准备和预设才能促进翻转课堂走向有效、高效.

[关键词]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互动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呢?“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热词,但也有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不到位,导致了教学效果的缺失,那么如何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 精心制作互动式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素材,教师甚至可以将设计并录制微课视频作为翻转课的关键所在. 微课视频是教师围绕重要知识节点向学生实施启发式引导的载体,离开它的帮助,学生很容易导致自主学习变成夹生饭,无法梳理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参与更加深入的课堂互动学习. 那么如何打造适应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的微课视频呢?笔者认为融入互动性是关键. 具有互动性的微课视频应该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并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教师进行视频录制时,要斟酌语言组织,恰当引例,切中理解要点.

例如,对数和对数函数是高中生的认知难点,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要精心研究学生的认知流程. 教材以细胞分裂的情境引入一个已知底数与幂,求解指数的问题,这属于指数问题的逆运算,即为对数问题.而学生的难点由此产生,即他们能够从字面上理解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却无法形成系统化认识,这时正是教师以微课视频施加影响的节点,教师通过视频,结合课本实例,运用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明确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有何关系?请尽量多地写出结论. 尽管视频无法像现实课堂一样及时掌握学生的思考状况,但是教师要善于运用等待的技巧或是提醒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从而指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升视频的互动性.随后教师在视频中展现如表1所示的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对比,同时配上画外音:本表呈现的目的仅仅只是让同学们对比自己的梳理是否全面,具体形式并不拘泥于此.

微课视频的制作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及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和能力的有效提升打下了底色.

[?] 以开放性问题来创设情境,营造翻转课堂的互动氛围

因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前置,所以相比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也许短期内,我们无法看到该教学模式的先进所在,但是长远地看,翻转课堂必将培养一批“会学习、爱提问、善合作”的学生,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设计问题,从而给学生施以正确的引导,唤醒他们的相关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促使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建构“集合”的概念时,在视频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大型超市,第一批次的进货是手套、文具盒、面粉、足球共四种商品,第二批次进货为足球、洗手液、大米、手套共四种商品,请问超市一共进了几种商品的货?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是“4+4=8”呢?进而启发学生在对比和总结中形成新的概念认识——集合. 为了促成学生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笔者从生活实际选材,从而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即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能否吸引学生兴趣?问题能否推动教学互动?而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学生能够采用现成知识所能解答的,他们必须通过有效自学、相互讨论,甚至求教老师才能实现解决. 这样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认知视野.

教师的提问方式也非常重要,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采用自问、串问、追问、反问等手段来启发学生思维,到了翻转课堂,这些提问模式也可以继续使用,包括视频的录制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预设学生的思维方向,在问题提出时采用反问或追问等形式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 融入亲密式交互元素,体现翻转课堂的个体关怀优势

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交互机会需要教师去主动创造,也需要教师积极捕捉. 教师所创造的交互机会是面向所有学生,通过课前的预设来实现;捕捉的互动机会则一般源于教学过程的灵活生成,而且这些机会往往是伴随着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而产生的. 翻转课堂提供了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加开阔的学习空间、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也就必然会衍生出更富个性化、更加多元化的问题. 本着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实施时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抛开以往的“大锅饭”模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个体关怀.

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首先要关注整个班级,提供每个学生均等的数学学习互动权力,在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小组内部营造和谐平等的协作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环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其次,翻转课堂上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和观点表达的机会比较多,教师不能将课堂演变成几个学生的展示平台.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见解时,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同时也要照顾那些渴望表现但又缺乏勇气的同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关注他们在自学过程和讨论环节所显露出来的细节,分析出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等差数列时,两个公式学习完毕后,给学生提供了一道例题让学生先学.

例题:在等差数列{an}中,(1)已知a1=3,a50=101,求S50;(2)已知a1=3,d=,求S10.

在学生解决完这个例题后,笔者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强化印象和归纳提炼.

追加问题1:想一想,如果要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追加问题2:想一想,要解决例题中的2个数学问题,你应该选择哪个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对于等差数列这一单点知识结构应该是很清晰的,不过如何引导学生用好两个公式,区分好两个公式作用的差异呢?借助于上述两个问题可以完成这一目标,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时还要有效把握方位细节,即教师采用包围式和亲密式交互方位,将有助于创设轻松而活跃的互动环境. 尤其是教师放低姿态,以亲密式交互方位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这将是更加有效和具体的指导. 当学生在发表见解时,教师更应该专注聆听,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能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启发和引导,这是学生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

总之,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高中数学的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作为知识和经验的拥有者向学生进行倾泻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先学的资源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先学有一定的方向性,生成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着课堂探究学习的主题的. 翻转课堂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亲密交互機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老师那边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有效的帮助,在此,笔者希望广大同行充分发挥翻转课堂这一优势,进而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猜你喜欢
互动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