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5-13 07:22冯进
新一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提高阅读语文

冯进

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事关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水平等,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得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事关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水平等,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得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教学现状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而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这不仅是关系学生阅读能力能否得以培养的问题,实际上它还是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目前,很多教师迫于中考的巨大压力,不能真正地实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多数都是抓住往年的高考真题,实行灌输式的阅读教学。这不仅不能够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更对真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无显著效果。很多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得不充分,对于教材也没有完全的吃透,在这种模糊的状态下盲目地设立阅读教学的目标,造成目标的形式化。在教学策略方面,很多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注重讲解,而忽略了加强学生的阅读时间;仅仅注重对方法技巧的教授,却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只重课内的阅读,轻视课外的阅读。这样,使阅读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二、提高阅读能力策略

(一)教学目标切合实际。作为语文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备课准备,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际。例如,讲授《祝福》这一课时,可以把教学目标中的问题定位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比“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加的具体、明确,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同时教师做好榜样模范作用。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印在其脑海中。如教师阅读课文时充满激情,必会引起学生的效仿。反之,教师毫无感情地去朗读一篇课文,相信在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会毫无兴趣或者有走神的现象出现。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例,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悄悄然睁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教师在读这样一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作者的写作情感。带有感情的去朗读,要把一种急迫的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掺杂在其中。在读到山、水、太阳的变化的时候,要把一种愉悦的、兴奋的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春天美丽的画面中。这样才能带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方面,应该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能有效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契诃夫《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文学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像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读者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文章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帮助学生填充这些空白点。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从而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笔者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读到课文中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孔乙己的长衫为何不见了?很显然,课文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笔者的提问却令当时的课堂气氛变得相当活跃。学生都积极地思考,争相来填补老师提出的空白点。

(四)掌握阅读的技巧。首先在拿到一篇文章后,要进行快速的阅读,大致地掌握文章的思路,阅读的同时注意动笔勾画一些有哲理的句子,通常是接近文章主旨的。其次,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析题干,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掌握与答案相关的信息。并且,要注意阅读的同时在原文中找答案。一般初中语文阅读题分为几大类型。第一,思想内容题型;第二,思想感情题型;第三,有何作用题型。要准确地抓住这几类题型的答题技巧,例如,一般有何作用,在思想内容方面,要回答深化文章主旨、加强感情等作用。在文章结构方面,要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过渡等作用。

(五)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深入地阅读,用心去阅读,感悟阅读带给人的心灵震撼。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遇到问题时,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发言权。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自然就会把閱读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例如,林语堂在《论学问与知趣》中也提到,“所谓学习就是喜爱”。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为学生们推荐阅读的书籍时,还应该为学生们尽可能多地推荐一些能反映现实社会、表现当今世界的新书。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的需求,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提高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