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环境下的课堂构成因素初探

2017-05-16 13:32吴平源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重庆 江津 402289)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然发生。“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在线环境下的课堂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必然。本文拟从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比较的角度来管窥在线课堂的构成,力求揭示在线环境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在构成因素上的变化。

关键词:在线环境;课堂教学;构成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69-0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然发生。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逐渐通过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得以展现。“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颠覆性变革。目前,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这种变革已初现端倪。尽管教育界对翻转课堂还有争论乃至质疑的声音,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势所必然的。

2011年起,笔者所在的学校率先在国内引进翻转课堂理念,并对其进行探索、改造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课题,该课题成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信息技术专项重点课题(批准号:2011-js-006)。课题组针对在线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尝试和实践性研究。本文拟就结合笔者的研究体会对在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构成因素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主要从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比较的角度管窥在线课堂,力求揭示在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构成因素上的变化。

任何课堂的构建都是由众多的因素构成的,除了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这三个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之外,还有诸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诸多因素。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虽说这些构成因素大同小异,但由于有了网络和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必然会形成一套与在线环境相适应,与教育发展方向契合,与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规律一致的构成因素体系。为此,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蓝本,总结出以下几项与传统课堂差异较大的构成因素,以待方家指正。

(一)精彩的教学视频。由于课堂有了网络的支撑,势必会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各学科中那些结构性良好的知识将会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这种情况下,教学视频将会成为在线课堂的重要支撑。因为其短暂而精彩,适合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其呈现方式的改变也对学生充满了较强的吸引力,吸引他们能持续地看下去。当然,教学视频之于课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也并非每一节课都必须具备。

准确传递知识是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开发教学视频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开发教学视频时除了技术和教学法必须同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外,还要加上教师生动的阐释和讲解才能把专业艰深的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学视频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作为重要支撑,才能应用恰当的教学法,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学视频应当有四个维度:使用适度的技术手段,匹配恰当的教学方法,传递准确的学科知识,激发有趣的学习活动。

(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除学习者自身之外一切与学习相关的事物的总称。它是一个庞大繁杂的体系,主要包括智力支持资源、材料支撑资源和学习内容资源三类。传统的课堂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如此繁杂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因为教师处在学生和资源的中间,起着筛选传递的作用。学生只能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按部就班的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果课堂有了强大网络的支撑,这些资源的提供除教科书以外,其余资源就会以微视频、资源库或者相关链接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同时,网络的便捷和重现性特征,使这些资源变得随时随地可用,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超前学习或弥补学习漏洞;同时还能使学习者根据兴趣去学习,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教师也成为了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比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请求教师指导,寻求同伴帮助,参与合作讨论,连线数字图书馆查阅或互联网搜索,通过社交网络与行业专家对话等。可以说,这些丰富的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给他们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这对传统课堂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三)丰富的学习活动。丰富的学习活动意味着多种刺激方式,是打开学生大脑的主要手段。学习活动包括讲授、讨论、合作、实操、反思、阅读、演讲、探究等。但这些活动在传统课堂上是难以实施的,即使实施,最多也是流于形式。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课堂单一的讲授方式将会得到改变。教师可以走下讲台,用更多的时间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上述活动有的是可以同时进行,有的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对学习活动的设计考验着教师学科知识素养,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会有相应的学习活动做支撑。学习活动的开展则需要教师良好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授课经验,因为有些活动可以预设,而有些活动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随机展开的。

(四)多样化的学习作品。作品是学习活动的产物,代表着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后,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了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建构;并最终以学习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习作品通常被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作品的形成阶段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过程,是人类智慧形成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不仅是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传承已有的人类文明;更是利用知识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生成新的知识,进而推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而这种发展和进步不是一个方向,而是多个方向。因此学习作品不应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衡量,而要允许多样化的学习作品的产生。

(五)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传统课堂通常的评价方式是考试,这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方式。通过考试分数评价过于单一,无法衡量不同认知能力学生的发展。在线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都是以多样化的形态呈现,因此评价的方式也应是多元的。由于有了网络的支撑,可以实现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全新评价的方式。新的评价方式能够从评价功能、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技术等方面入手对既有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补充。

(六)即时的练习反馈。练习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行为。新的研究认为这种学习行为是一种比获取知识更深度的学习。因为在反复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记忆中调用新旧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并会在大脑形成新的神经链路——这就是脑科学角度观察到的学习结果。不过,这个学习结果的形成通常会发生偏差。在科学探索中这种偏差可能会产生有待验证的新发现,但在已有知识体系的学习中则会导致错误的认知。传统课堂的大量作业放在课外,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同伴或网络的即时反馈,因此上述作用难以实现。在线环境下,教师们可以使用软件或通过教学平台,评改作业并实现及时反馈。比如,我们在实施在线课堂的探索中,使用了“門口学习网”开发的一款软件,学生只需在类似机读卡的卡片上填涂好答案,教师则通过电脑或手机摄像头扫描这些卡片,2分钟就能批改完全班60多人的课堂作业。更让老师们喜欢的是,这款应用软件能瞬间进行数据分析,定位疑难问题和需要帮助的学生。相比于传统课堂,这种及时的反馈干预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总之,网络和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片全新的天地。目前对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探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翻转课堂也并非终极的教学模式。因此,以上所说几个构成因素素只是我们初步探索的成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几项虽说是在线课堂的构成因素,但并非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只是希望借此说明其与传统课堂的差异,期待探索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网络将会越来越全方位的融入到课堂。

收稿日期:2016-12-10

课题项目:2011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信息技术专项重点课题(批准号:2011-js-006)

作者简介:吴平源(1966-),男,汉族。重庆江津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