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7-05-16 13:37张丽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张丽霞

(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店第二小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选择文章。而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为更好地发挥这种教材编排的优势,以单元为单位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79-02

目前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一个单元一个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选择文章。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为更好地发挥这种教材编排的优势,以单元为单位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如何让老师们认可并掌握这种教学方法,从而很好地用运到教学当中去,笔者以此为课题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单元整组教学不能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整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要根据每个单元编排的特点,如内容、体裁、表达方法等,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换言之,就是单元整组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而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将决定他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差别。单元整组教学根据单元编排特点,可依据以下几种策略实施。

一、紧扣主题策略

这种策略适合单元主题鲜明,课文主题相同,且文本表达方法类似的单元,适合通盘考虑整合教学。以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美丽的大自然”单元为例,该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描写大自然的神奇,主题一致,写法近似,都是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布局谋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统筹安排,让学生层层感悟本单元的内涵,并适时地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如下:

1.单元导读课:引导学生了解单元,指导学生有意识地预习所有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单元主题,并能熟读课文。

2.精讲精练课:引导学生抓住本单元一篇重点文章的重点句段,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领悟单元主题,深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对比研读课:引导学生略读本单元其他几篇文章,比较其异同,领悟各自文本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并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4.读写训练课:这类课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的表达方法。可结合课后小练笔、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等,让学生说说、写写附近的名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交流展示课: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或介绍熟悉的风景名胜,或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感受,或制作手抄报,以此升华学生情感。

二、对比教学策略

对比教学就是同类文本之间的对比阅读。一般指的是不同作家描写同一对象或同一作家描写同类对象两种。在教学这样的若干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体会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本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依次为:初读文本感知-深入学习文本感悟-引导文本对比领悟-积累语言。

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可以把丰子恺的《白鹅》和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进行对比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接着从文章构段方法、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方面与《白公鹅》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同一种动物在不同作家的笔下,虽然动物的特点相同,但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接着,将本单元后两篇课文《猫》和《母鸡》进行对比教学,因为这两篇课文都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就同一作家描写不同动物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家语言的精妙之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在结束课文教学后,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要求学生用上本单元掌握的写作方法和好词佳句。讲评习作时选择学生中写同一动物的文章再次对比,这种比较强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有助于学生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写作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拓展收获课时,可让学生找两类文章阅读:一类是描写动物的,一类是老舍先生的,前者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描写动物的方法,后者可让学生感受到文学大家的语言精妙之处。再结合有关动物的图片及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读写结合策略

读写结合策略是在教学中贯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在文本中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通过练笔让学生领悟文本的写法、升华文章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去阅读、去思考。

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概括为: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联系整组,练笔悟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就可以这样组织教学:(1)在单元导读课时,先让学生浏览整组课文,初步了解各课的主要内容,同时扫清字词障碍。(2)精讲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对人物外貌及语言描写的语句重点研读,从而让学生体会对人物具体的描写才能深入走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3)对比研读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慈母情深》,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发现同样是爱,却表达方式不同。(4)联系口语交际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总结升华单元主题。(5)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回顾、总结本单元学到的描写方法及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试着把描写人物的方法灵活地用在习作中。借助习作,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并相机开展扩展阅读及课外实践——回报父母之爱。

四、以读促悟策略

教材中有的单元课文文字通俗易懂,且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非常浓厚,有些语句读来令人感动万分。像這类文章十分适宜朗读训练,此时就可采用以读代讲策略。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选取了一篇散文《生命 生命》和三篇叙事文章,从人、事、物等方面表现了生命这一主题。本组课文学生理解障碍小,且语言情感充沛,在教学时以读促悟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依据本策略,这一单元的教学流程为:(1)先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通读整组课文。然后学习字词,扫清障碍,为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2)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文,在读中悟情。精讲课文《生命 生命》,教学时,在学生了解三件事例,明白生命的真谛之后,教师就要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认识。(3)自读悟情。单元其他三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比自学,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单元整组教学策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只有当我们深入到其中,才能感觉到它带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冲击与震撼,才会发觉,这里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任我们翱翔,任我们施展;而更关键的是,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是多么充满魅力,既让我们感受到学生那光怪灵动的思维,也能享受到学生在不断提高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曾玲莉.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J].江西教育,2007,(12).

[3]叶小军.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写”的兴趣[[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8).

收稿日期:2016-11-1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兰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