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声乐训练中的几条针对性发声练习

2017-05-17 22:20崔燕
歌唱艺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男高音口音高音

关于男高音的训练,大家普遍的认知就是男高音唱高音,太难了,尤其是在普通高师院校的声乐课教学中——一学期只有有限的16节课,在每节课短短的40分钟内,要训练出学生宽广的音域、饱满的音色真的很难,这时发声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并归纳了几条针对性解决男高音声音问题的发声练习,在这里和声乐爱好者们共同探讨。

学会呼吸是歌唱训练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会自然的呼吸,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然呼吸的状态变成歌唱时呼吸的状态。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时,首先要找到一种像说话一样的歌唱状态。呼吸时,可以把手指顶在嘴唇上模仿吹气球的动作状态,此时会感觉自己的横膈膜像气球一样充满了气。简言之,就是把自己当气球吹,当你找到腰部力量的时候,在保持憋气的状态中发出“嘶”的呼气声,这个声音要保持均匀、音量统一,虽然声音从上面出来,但气息一直是在下面的,不能像气球一样泄气。

关于气息训练,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让学生搬钢琴的方法。当然,这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腰部用力的感觉。但笔者以为这种提示方法不可取,因为歌唱时用力的状态并不是使蛮劲搬东西时的状态。我们的声带很薄,沉重的吸气会导致声带压力过大,出现破音或音色不纯。歌唱的吸气应该像拉小提琴一样,轻轻地把弓“搭”在弦上,而不是用力将弓压在弦上。

有时,学生会感觉气息和声音是脱节的。其实,二者的关系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喷泉一样,如果在泉眼上放置一个小球,小球就会随着喷泉的压力变化上下滚动:如果泉眼压力大,小球就会升高,反之就会降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声音就是小球,气息就像水柱,想要声音强,气息的压力就要强,反之则弱。

关于呼吸,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出流畅自然的气息支撑。

这是一条快速的唇颤音或舌颤音练习(气息吹动嘴唇的唇颤音或气息吹动舌尖弹动出的舌颤音)。音阶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三连音结合的九度上下行旋律。由于这条发声练习很长,发声时要注意气息的平稳流出,并且要演唱出旋律的重拍。这条练习因为大量运用鼻腔、口腔、胸腔共鸣,所以嗓子不会感到疲劳,可以上下练到歌者的极限音域,拓展音域。

我们歌唱的呼与吸是在同一个肌肉群上,一定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学会用吸气的肌肉群去控制呼气的状态,保持不回收。

这条发声练习可以看作是男高音音色训练的基础发声练习,目的是学会演唱闭口音。音阶采用了二度级进的旋律,单一的音节“mu”方便歌者找到舒服的自然声区,形成正确的歌唱位置,稳定喉头、巩固音色。这条练习的开口音和闭口音是在一起训练的,唱时要注意由“mu”到“en(哼鸣)”的关联过渡。这条练声曲练到小字二组的d音即可,实际训练时还可以根据歌者需要,改成一音一字的长音保持练习(如下例)。

因为男声歌唱的特点是真声比例多,所以关于稳定喉头的问题就是训练中的基本意识。我们强调歌唱时喉咙打开,一定要注意这个打开是相对打开,要做到不强迫、不过分;在发声的瞬间保持喉头向外打开而不是向内关闭的发声。

单一的闭口音练习后,接下来一定要加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的训练。因为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涉及作品演唱时最困难的就是歌词的咬字发音,所以发声练习一定要为歌曲演唱做好准备。尤其对于意大利作品的学唱,语言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点对于全世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条发声练习旋律保持在同一个音上,看似较为简单,但元音较为复杂,包含了意大利语五个基本元音,加入辅音字头“m”可以方便找到鼻腔共鸣。演唱时每一个元音都要在唱“mi”的基础上发出,五个元音要保持在一个位置上连贯演唱。虽然是同样的音高,但歌唱时随着母音由闭口音到开口音的过渡要感觉声音逐渐向高处延伸,尾音“mu”达到歌唱最高点。每唱一组,一定要保持到最后一个音的完成再换气,歌唱气息要像河流一样流淌不断。这条练习不用练太高,练到小字二组的c音即可。实际训练时,还可以去掉辅音字头,单纯用五个元音演唱,用于训练元音的统一连贯。

我们都知道男声和女声在进行美声唱法训练时最大的区别在于共鸣腔的运用:女声,尤其是女高音比较注重头腔共鸣(沈湘先生曾说过,女声训练中谁先唱响了鼻子,谁就拥有了高音);而男声百分之八十是在用真声歌唱,所以会更注重胸腔共鸣。这条练习会帮助男高音练就扎实稳定的胸腔音色。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男高音在训练中通常都会出现下巴紧、压喉头的现象,所以在发声练习中可以一边甩着下巴、一边用开口音稳定胸部支点。当学生已经出现喉头紧的现象时,要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对其强调,以免出现心理负担,可以在这样比较平稳舒缓的发声练习中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声线意识”。这个“声音线”可以当作是“三点一线”,即丹田、胸腔、头腔共鸣的三点统一。让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找到一个新的歌唱支点,慢慢解决声音问题。

这是一条音域跨度不大、以三度进行为主的发声练习。舒缓的、上下波动的旋律进行能消除歌者对高音的紧张情绪,母音从“e”到“a”用闭口音与开口音交替进行的方式帮助歌者口形自然张开,像打哈欠一样地唱出开口音“a”。训练时要注意每次唱到第二个元音“a”时都要完全放松下巴,使“ne”与“a”的过渡音色统一、连贯流畅。不管什么声部演唱,下巴都是要完全松掉的,找到一种想要睡觉的感觉,那是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而不是刻意模仿。

在俄罗斯男高音歌唱家格里什科的声乐大师课上,他曾说过:“男高音在唱到高音时,就像一个傻子。”这个“傻子”不是贬义,而是想通过类似这样的比喻提示唱高音时避免过于刻意、不够自然的歌唱状态。声乐艺术毕竟是一门表演艺术,训练一个好的歌唱表情不仅给观众以美感,也将有助于解决高音问题。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总会给学生列举周星驰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的经典动作:在妓院心灰意冷、陷入痴傻的苏乞儿,无论吃饭还是喝水,都需要用手帮忙推动下巴才能完成。试想,唱到高音时,如果歌者能找到这样的状态那得是何其放松,其实如果不好做到,能找到大吃一惊的表情状态对唱高音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上述闭口音和开口音练习顺利过渡后,就要进行音域扩展的发声训练。这是一条中速的意大利短句歌唱练习,旋律是分解的大三和弦,第三拍用六度大跳唱出由闭口音到开口音的过渡,最高音自由延长,巩固高位置。唱到“vie”时一定要松开下巴,找到表情傻傻的感觉,“e”元音的高位置保持要与“i”元音结合,让结实的音色统一“掩盖”在头腔共鸣中。

这条短句训练是男声突破高音很有效的发声练习。男声在唱高音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喉头上提、声音虚掉,而“e”元音能帮助稳定喉头,找到自然声音的最低点,同时巩固住胸腔位置共鸣,训练声音位置的统一。所以很多男高音歌唱家在平时训练中最爱唱“e”元音,同时,高音时唱“e”元音也能帮助口腔咬字,很好地找到头腔共鸣。要注意的是,训练到高声区时,一定要开放性地咬字,闭口音开口唱,以保持元音的纯净。

关于这一点,记得在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保罗教授的声乐大师班上,教授就曾向同行和学生们特别介绍了意大利语的咬字问题,强调有关辅音“r”和元音的结合发音(ra、re、ri、ru、ro),以及有两个辅音(tr、dr、st等)的地方一定要表达清楚。因为所有歌曲演唱的色调都体现在元音的保持上,而意大利的语言和中国的语言一样,都是在说话的声调上形成音乐语言,所以他们在歌唱时会把每一个音都放在牙齿上,咬字会非常清晰。

这是一条主三和弦的分解练习,音域八度,只有简单的“a”和“e”元音。高音可以根据实际训练情况改成自由延长音,在“e”上保持。这条练习和上面第五条的短句练习目的一样,都是训练高声区头腔的“关闭”,同时保持开口音到闭口音的发音连贯统一。实际训练中如果短句发声不容易做到,可以用这条发声练习替代。

有很多男声在训练时找不到喉头统一的声音位置,遇到高音和强音时容易喊叫。虽然男高音唱到高音时确实应该有“喊”的状态,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喊”不是嗓子用力、声带嘶哑的喊,而是要气息用力找到咽部的压力点,使咽部与头腔统一发声的声音状态。举个例子,大家都见过浇花园的水管,如果我们想浇到远处的花草,就要掐住水管的管头,增加管口的压力,使水管内压力增大,水柱自然就会滋得远。我们的喉咙就是水管的管口,想要声音唱得高、传得远就必须增加咽腔的压力。所以,男高音在训练高音时一定要多加训练演唱高声区咽部肌肉的压力感。

这是一条快速的音阶练习,目的是为了能够流畅连贯地唱到高音,消除高音保持长音时的心理紧张感。最高音在“mi”上,可以较好地解决男高音的“关闭”问题。四个基本元音都加入了字头“m”,强调歌唱咬字的清晰度,同时加强咽腔的咬字力度;唱到高音“mi”时要注意一定咬住字头,不要松掉气息,同时声音的位置保持不变。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在换声点上有些困惑,所谓“换声点”是指在声音训练中,中、低声区的真声与高声区的假声出现音色上的差异现象,大部分人表现为音色虚实的不统一,严重的还会出现破音。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一般会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忽略“换声点”这种提法,要把每一个音都当作是换声点,在中、低声区建立假声位置歌唱,声带一定要“摆住”,不能回避,一个音一个音的扎实训练,就能顺利演唱到高音。

以上这几条发声练习是笔者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对男高音训练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还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练习发声是为了更好地歌唱,所以关于作品演唱笔者还想多说一句,建议那些初学声乐的学习者、爱好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原谱面上的节奏、旋律以及标注的音乐表情记号。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听一些演唱资料作为参考,但一定不要听着学,因为你要唱自己而不是模仿别人。所以,在学习作品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精确,严格按照谱面要求学习,不要按自己的想象去唱,这也是对作曲家的一种尊重。除去谱面的问题,在演唱中出现的任何声音问题,我们都可以和发声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歌唱的难点放到发声练习里单独训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男高音口音高音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阳光下的中国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全能的男高音——怀念尼科莱·盖达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China Fire-fighting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