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017-05-17 07:56余芳胡校云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冠脉风险管理导管

余芳,胡校云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孝感432000)

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余芳,胡校云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湖北孝感432000)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将行冠脉介入手术的79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发生的护理风险情况,分析总结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发生率2.53%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使护理人员主动查找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预防对策,可有效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度。

导管室;冠脉介入手术;护理风险

冠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此手术具有安全、简便、无痛苦的优点,已被临床上大量冠心病患者接受,但是此手术方式属于有创性治疗技术,因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若情况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如患者治疗期间,导管室出现护理疏忽或者护理不佳等情况,会对手术结果造成严重影响[1]。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均为间接或者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会造成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因此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做好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因此本次研究探讨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情况,现将内容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冠脉介入手术的79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行冠脉介入手术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符合本院伦理规范,经本院伦理委员后批准后正式启动,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共147例患者,其中男97例、女50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5.1±6.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不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两组患者均采取PCI治疗。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内容包括预见性风险管理、冠脉介入手术前护理风险管理、冠脉介入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冠脉介入手术后护理风险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证明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低风险发生情况,本研究现将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整理如下。

3.1 预见性风险管理首先将护理工作中责任细化到个人,将制度考核范围扩大至日常工作,加大岗前模拟培训力度;护理人员管理者每日开展晨会,对导管护理人员具体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增强导管管理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采取掌握抢救器械的操作,及早发现患者疾病变化,立即告诉主治医师,做好急救准备工作,做到急诊介入快速无误,同时要清楚导管室抢救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药品配伍正确无误。

3.2 冠脉介入手术前护理风险管理

3.2.1 耗材、设备、药品[2]首先护理人员应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检查抢救设备是否完善、良好,如果检查发现不佳设备应该立即处理,各类抢救设备摆放的位置是否能够安全进行工作状态,同时药物和耗材的摆放位置应便于取放,其中临时起博系统应该保证缓慢性心率失常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例如在患者实施手术前应该准备好利多卡因、肝素、造影剂及硝酸甘油等。

3.2.2 复查患者准备导管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术前准备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实施手术,做到保证患者手术安全,避免出现职业风险[3]。例数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术前同意书、饮食情况、过敏史、碘过敏实验结果、抗凝、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同时检查患者血常规、是否备皮、肝肾功能、电解质、脑钠肽是否可以实施手术。此阶段核查的项目比较多,护理人员应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将每项内容核实,避免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2.3 预防患者摔跤如果有台阶,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走台阶,避免患者出现摔跤情况,加重患者病情。

3.3 冠脉介入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

3.3.1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测[4]:人员应该时刻检测患者心率、ST段、T段情况,若ST段、T段出现异常,则表示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夹层或者急性心梗等;压力监测:检测期间,应该认真观察有创压力的状态,因为其可提示导管尖端的受压情况,由于其是整个手术的关键命脉,因此需要导管护理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出各种异常压力。将造影图像和有创压力相结合,能够判定导管大结、嵌顿、心肌梗死及血管迷走反应等,其中血管嵌顿表明患者可能出现致死性心颤,因此护理人员熟练准确识别各种异常压力图,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护理人员发现压力出现异常改变,应该立即告诉手术医师,立即暂停手术,对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判断,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过低的现象,应该采用补液和升压药;当患者收缩压大于180 mmHg时,应给予患者镇静药或扩血管管制剂,待患者的血压被控制在稳定状态时,再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氧饱和度监测:若SPO2低于90%,此时应该及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从而帮助患者手术成功进行。

3.3.2 术中并发症护理(1)如果患者出现连续房室传导被阻滞及心动过慢,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22)静脉推注0.5~1 mg,如果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无效,则护理人员与医师对患者采取临时心脉起搏措施[5]。(2)护理人员应该数量识别颤室或者室速,如果患者出现连续性颤室或者室速,护理人员应该立即指导患者做出有效的咳嗽动作,与此同时将导管撤离冠状动脉,对患者实施除颤护理[6]。(3)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志异常及头晕状况,甚至丧失意识,同时患者如果伴有低血压或者心动过慢,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阿托品静脉推注1 mg,如果有必要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等措施[7-8]。

3.4 冠脉介入手术后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分支栓塞、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因此导管护理人员需叮嘱病区人员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护理单上记录具体内容[9]。

综上所述,对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特征、手术使用器材及操作人员经验有关以外,还与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对患者实施手术时,做好上述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加强每一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强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意识,对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提升本院整体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赵汝君.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7):371-372.

[2]雷鸣.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兵团医学,2012,34(4):60-62.

[3]吕蕾,宋静茹.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39):228-228.

[4]孙莉,王海燕,汤雁玲,等.冠脉介入术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91-2192.

[5]杨雪珍.导管室护士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浅谈[J].现代养生B,2014,21(8):261-261.

[6]毕泗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2014,23(5):299-299.

[7]陈幼英.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母婴世界,2015,28(6):243-244.

[8]刘东燕.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5,74(7):214-215.

[9]刘燕飞,张斌.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9(9):151-1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81

猜你喜欢
冠脉风险管理导管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