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实践创新初探

2017-05-26 08:13陈华娟周频敖彩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陈华娟+周频+敖彩民

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成了现代教育体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區别,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本文探讨构建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此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会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效果,培养出符合国情的职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33-02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主体的各自作用及相互关系已成为大家共同瞩目的焦点。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思考对策,对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育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培养符合国情的人才

高职院校要落实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要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大力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和系统性的作用。

1.坚持贯彻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2005年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应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坚持贯彻文化知识教育。高职院校要培养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厚实、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道德品质优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情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3.坚持贯彻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职院校探索出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的培养模式。各个高职院校应因校制宜,改革其教学管理制度或体制,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家庭教育以夯实基础为核心,培养符合国情的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家庭教育是通过血缘之间的关系链接,因此具有情感依存以及信赖的特点。而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对子女施予的行为习惯、知识能力及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

1.坚持构建和谐家庭。家庭是培养子女成才的“第一学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与社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谐的家庭对高职学生的人格特征发展、良好品质的形成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2.坚持引导和关爱。蔡元培曾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在子女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应给予加倍的温暖和关爱,使他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和勇气。

(三)社会教育以全面推进为核心,培养符合国情的人才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学校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比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来说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因此其也能更为有效地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社会教育相对于其他两种教育方式而言,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1.坚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教育的条件。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的经济配套措施和相应的政策,为其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积极参加高职院校举办的社团活动,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其社会活动能力和竞争能力。

2.坚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教育的环境。高职院校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的主旋律,为培养高职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的社会责任,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高职学生教育的长效机制和教育合力。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实践的具体措施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但因重视程度、具体措施和工作力度等差异,目前三者的合力作用尚未真正形成。虽然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各有优势和特点,但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仍然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以整体观念来积极调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来共同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建立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起一定的联动机制。

1.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通过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这条主线,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优化高职学生的德育养成环境,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以便培养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人才。

2.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高职学生应利用其在校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多读一些社科管理方面的书籍,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竞争力。同时,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还应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关注新行业的发展动态,涉猎一些现代科学的书籍,使自己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思维方法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择业拓展一定的空间。

(二)建立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互动机制

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即建立起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互动机制。

1.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搭建多种平台,鼓励和邀请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教育管理活动中来,如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联谊会以及班级教育交流QQ群和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的建设,家长可以辅助学校的管理者参与到高职学生的教育环节中来,如借助家长会等方式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活动进行一定的意见反馈,从而促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2.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学校是以教育工作为核心的机构,因而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在学校已构建的家长会、家校联谊会以及班级教育交流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向家长传授相关的教育理念、教育知识以及教育技能等,以便可以提升家长的教育管理能力。

3.学校服务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关系密切,通过两者的互相配合,可以把学校教育扩展到全社会,从而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育人环境。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的教育功能,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文化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一定的融合,最终一起来服务社会。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广泛建立学生评奖助学金、帮扶与结对制度等,并鼓励、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帮扶对象进行一定的帮扶工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而由于目前重视程度不够的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与同心协力,就将共同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有机结合的整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只有建立起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获得一定的系统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恩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9):346-347.

[2]易红郡.日本中小学德育:问题、对策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2):70-73.

[3]程路.构建和谐互动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6,(24):70-71.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