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内在标准:过程、质量与结果

2017-05-30 20:03容翠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有效教学

容翠

[摘要]近年来,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追问与探索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是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本质内涵入手,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课堂的发展性品质和学生的发展上;同时,以RM加涅的学习理论为视角,探讨加涅学习理论对有效教学的三个内在标准——过程标准、质量标准和结果标准的内在规定。

[关键词]有效教学;加涅学习理论;过程标准;质量标准;结果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2-0100-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2018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其进入中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学者们30多年的努力,有效教学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改革理念,深入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研究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热情依旧高涨。在罗伯特·加涅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教学的重要性是被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他从学习理论中衍生出很多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原理,这就为其学习理论与当前的有效教学寻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因此,加涅的学习理论对反思有效教学的内在标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为有效教学“正名”

对事物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解是进行事物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研究的难点所在。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对其概念进行清晰、明了的梳理与理解。随着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其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贴近实质。经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归纳出我国研究者对有效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或理解:有学者将“有效教学”进行拆分理解,分别理解“有效”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有效”是指学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教师教学后所取得的进步或进展,而“教学”则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1]。有研究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坚持将有效教学中的“效”解析为效率、效果和效益,使得“有效教学”具有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三重涵义。这三者分别反映的是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值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产出的相符程度、教育需要与教学目标的相符程度[2]。还有研究者从概念重构的视角入手,将有效教学结构化成表层、中层、深层来进行理解,认为有效教学在表层上是一种教学形态,表征的是“好教学”的一些主要外在特征;在中层上是一种教学思维和教学逻辑,作为一支无形的指挥棒潜藏在“好教学”的背后;在深层上是一种教学主体对教学的执着追求与永恒超越的教学理想和境界[3]。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些学者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个人意义上的理解,但是大致都在以上三种概念所包含的范畴之内。

综上可见,无论如何定义有效教学,都是一种追求效益、效率、效果的教学过程,都是在追求“效能”,是追求投入与产出比值的一种经济学式的教学理解。而真正的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不在于单纯地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并不完全在于教师的教,而是在于课堂具有发展性品质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有效教学应该是旨在追求学生有效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它的价值与意义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来实现,教师以此为基准来有效安排教学事件。由此,不难理解有效教学内含的根本标准不是时间意义上的效率或者投入与产出的高比值,这样的内在标准最终导致的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或者“教学高投入、学生学习成果高产出”的异化的 “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要开展真正具有发展性、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就必須追求内在的发展性和有效性。这充分体现在有效教学的三个内在标准上——过程标准、质量标准和结果标准。

二、RM加涅的学习理论

RM加涅的学习理论被公认为是“行为主义——折衷主义”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中包含了学习过程论、学习条件论与学习结果分类论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理论。要想分析RM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影响或启示,就应该梳理该学习理论中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内容。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启示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一)学习过程论

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从个体出发又归结为个体的一种活动。而每个活动过程都有开端和结尾,RM加涅在论述学习时,将学习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的信息加工具有不同的特点。他认为,对学习的加工都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教学过程就成为影响学生内部加工的重要因素,既要以学生的内部学习加工过程为依据来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又要通过实施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吻合的。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形成期望)、领会阶段(注意与选择刺激)、习得阶段(知觉编码后贮存)、保持阶段(长时记忆贮存)、回忆阶段(信息提取)、概括阶段(泛化迁移)、作业阶段(反映所学内容)、反馈阶段(获得反馈信息), 且每个阶段中学生进行的主要活动各有特点。这几个阶段一环接一环,具有顺序性,不可逾越,否则无法进行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阶段都是清晰可见的,有些阶段没有明显的时间或阶段界线,是组合在一起的。另外,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其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也不是能够完全意识到的,因为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阶段发生在学生的认知内部[4]。然而,学习过程的连贯性是学生学习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因素。教学过程的根本价值就是维持学生学习过程的连贯,因为失去学习过程良性运行的教学是不具备发展性的。

(二)学习条件论

罗伯特·加涅在1965年出版的《學习的条件》一书中阐述了一系列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应该通过设计教学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人类如何学习知识而提出教学设计。学习的架构是由学习的类型、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学习的外部条件几个部分组成的。因此,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于内部先决条件和外部环境支持。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安排合理的外部支持条件,以此来支持、激发和促进学习者内部先决条件的生成与保持[5]。学习的过程具有顺序性,所以教学中应该安排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也就是加涅所提到的教学事件。教学事件的呈现是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阶段而持续、连贯地做出安排的,它可能呈现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或教科书中,还有可能呈现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加涅将学生的学习过程阶段视为教学计划的方针,因此确定了在学习期间支持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的相应教学事件,即学习的外部支持条件。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的联系使得学习过程的阶段划分变成了教师进行教学事件安排的直观依据,这对有效教学的设计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阶段相对应地展开是最合乎逻辑,最科学、合理的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教学事件应该出现在每一堂课中。换句话说,就是教学事件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要求都是变化的。这也取决于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一类学习结果。另外,教师不能以一种固定不变的顺序来处理教学事件。根据学习类型的不同,可能需要循环进行同一个教学事件,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三)学习结果分类论

加涅将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能力归纳为五种学习类别: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然而,每一种类型的学习强调的重点和所适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尽相同的。言语信息的教学应该厘清言语信息的内容与学生自身内在意义的关联,即教授言语信息应将新的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相联系。智慧技能是基础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普遍的结构,它与信息的主要区别是知道“怎么样”和知道“是什么”之间的区别[6]。为了使学习者习得智慧技能,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学会如何做某些理智的事情,应该提供各种能指引学习者正确解决问题的例子和规则。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学习过程的一种综合能力,其教学要设计具体的情景或问题来让学习者练习与实践。动作技能则是个体习得的在各种情境中从事动作活动的能力,它的普遍特征是要求动作的流畅性、精确性和时限[7]。因此,提高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是操练。只有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日益精确和连贯。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采取行动的类别做出选择的能力,它能调节行为的内部状态[8]。态度大体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它的形成和改变不是学生经历某个单一经验就会出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形成或改变学生态度的最佳方法是利用“榜样”的作用[9]。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实质上就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类。有效教学注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尽量做到均衡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加涅学习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内在标准的规定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复杂多样的,学习是发展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要想学生的学习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程度,就应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涅的学习理论对有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内在地规定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标准、质量标准和结果标准。

(一)有效教学的过程标准: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加涅的学习过程论的中心是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会学习。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的前提是萌发学习欲望,产生学习期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生成技术与学习意义构建。然而,考察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就要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角度上,关注教学过程是否保证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与良性循环。有效教学的过程标准就在于维持学生学习过程的良性运行与循环,这既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体现,又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保障。有效教学应该做到:第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习者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状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内容、方式与方法,更加有效地运用各种认知措施和认知过程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绩效[10]。第二,有效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和掌握多方面知识,包括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知识、学习策略知识、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多种有关情境的知识等。第三,有效教学过程能够维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与循环。如果教学过程没有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顺利展开,那么其有效性就值得怀疑和商榷。总而言之,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衡量教学有效性的过程评价标准就是教学过程能否维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与良性循环。

(二)有效教学的质量标准:教学事件的合理安排与实施

加涅的学习理论中将学习過程与教学事件相联系,既揭示了学习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的本质,又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一个内在质量标准拟定的参考依据。就教学本质而言,它就是所有教学事件的集合,而教学事件的合理安排与顺利实施则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中应该包含合理、科学的教学事件,这也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质量标准。只有教师遵循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来安排合理的且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阶段相对应的教学事件,并得到良好地实施,才能保证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逐级推进与发展;才能保证教学发挥了其发展性,具有有效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往对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习惯以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观点来类比教学活动,或者强调结果的量化和可测性等,不管以何种结果式的标准来评价有效教学,都忽视了保证有效结果的质量标准。教师在激发学生回忆以前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呈现组织化的知识、准备反馈等重要环节时都要注重学生的反应,更要择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与内容。这不仅能保证学生的发展,也能保证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有效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其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标准——教学事件的安排与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有效教学的结果标准:学习的均衡发展

有效教学之所以有效,原因之一是其自身蕴含了一个结果标准,那就是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而言,教师应该针对其各种特点来设计教学。其中主要包括:确定合乎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对任务进行细致地分析、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与进行、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结果测评[11]。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各种类型的学习均衡发展,以此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当然,均衡发展不一定是“等量发展”,要想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智慧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因为无论进行哪一类型的学习活动,都需要有智慧技能的参与。另外,要实现有效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面临的是各具性格特征的学生群体,于是,因材施教就成为保障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学习均衡发展的教学目标,这也说明有效教学内含了学生的学习要均衡发展的结果标准。如果衡量和评价有效教学缺乏一定的结果标准,那么有效教学还是会沦落到经济学范式中对投入与产出比值的追求上,纯粹地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长短上做文章。因此,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均衡发展这个内在标准,它既为有效教学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又为评价有效教学提供了一个结果或成果指向。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2]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23-26.

[3]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9-43.

[4][9]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9,315.

[5][7]Gagne,R.M.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4th ed)[M].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1985.

[6][美]Margaret E.Gredler著.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M].张奇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42.

[8]Gagne,R.M..Learning outcomes and their effects: Useful categories of human performa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7(4):377-385.

[10]汪小剛.加涅科学的学习论对我国素质教育学习绩效研究的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2004(11):41-42.

[11]张继平,刘日华.加涅的五种学习分类理论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09(1):90-91.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有效教学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蛇黄散质量标准